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任璧莲异族婚恋小说家庭伦理关系研究

作 者: 郭琳波
导 师: 黄华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任璧莲 异族婚恋 家庭伦理关系 混血子女教育
分类号: I7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继汤亭亭和谭恩美之后,华裔美国文学界风头最健的女作家,任璧莲以“金色幽默”和机智的反讽在华裔美国作家群中独具一格,成为20世纪9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走向繁荣时期新生代女作家的代表。她在作品中对美国少数族裔和多元文化的思索使其超越了华裔作家的身份,成为践行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先行者和呼吁族裔和谐的倡导者。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出生于美国华裔家庭,从小生活于犹太社区的成长环境,以及与爱尔兰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家庭,任璧莲对美国少数族裔和多元文化有着深刻的思索,异族婚恋题材就是对这一思索最集中的反映。在长篇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爱妾》,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篇小说《房子、房子、家》中,任璧莲对异族婚恋家庭中不同族裔和代际之间的伦理关系进行了真实的反映和深入的思考。理解任璧莲作品中对异族婚恋家庭伦理关系的展现和思索,是了解其创作灵感、创作旨趣的主线之一,也是理解其对美国少数族裔和多元文化的思索及其对多元文化主义和族裔和谐进行倡导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从异族婚恋小说中家庭伦理关系的角度对任璧莲进行研究,分为引言、三章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国内外研究任璧莲的现状,即大都从文化身份、人物形象、母女关系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专门从异族婚恋角度切入的研究论述目前还未发现;接着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正文第一章运用后殖民理论说明异族婚恋双方恰当的角色定位是异族婚恋成功的前提,表明了作者对多元平等和个人自主选择的文化观的追求。第二章从比较文学的跨文化透视下分析了异族婚恋家庭中异族岳婿和婆媳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作者对超越族裔和文化的共通人性的呼唤。第三章运用教育史、社会学等知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对异族婚恋了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和由此表现出的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巨大差异,表明了作者对混血子女健康成长和族裔和谐愿景的美好期望。后两章是本文的关键章节和创新所在。结论部分点明了任璧莲较之于其他华裔女作家所具有的创作特点,回顾前文的主要内容并重申本文的主要论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8
引言  8-14
第1章 异族婚恋双方——恰当的角色定位  14-28
  1.1 文化压制所致的失败异族婚恋  14-19
  1.2 自主选择诞生的多族裔家庭  19-24
  1.3 对多元平等和个人自主选择的文化观的追求  24-28
第2章 异族婚恋家庭——跨族裔与代际的隔阂  28-45
  2.1 充满偏见和误解的异族岳婿与婆媳  28-35
  2.2 跨文化透视下异族岳婿与婆媳的隔阂  35-42
    2.2.1 父母之命与宗族血脉的传承  35-37
    2.2.2 固守自我的“想象家园”  37-39
    2.2.3 华人移民父亲的缺席  39-42
  2.3 对超越族裔和文化的共通人性的呼唤  42-45
第3章 异族婚恋子女——我的身份谁做主?  45-71
  3.1 对混血子女的心理期待和教育干预  45-50
  3.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观  50-65
    3.2.1 中式教育观:礼、中庸、本  51-56
    3.2.2 美式教育观:平等、个性、未来观  56-65
  3.3 对子女健康成长与族裔和谐的美好期望  65-71
结论  71-73
参考文献  73-79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9-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谚语中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透视,H136
  2. 当代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探寻,I712
  3. 批判对立 构建和谐,I712
  4. 美籍华人·华裔美国人·典型的美国人,I712
  5. 苏童小说家庭伦理叙事类型研究,I207.42
  6. 铁凝小说的家庭伦理关系研究,I207.42
  7.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合奏,J905
  8. 任璧莲小说中的身份焦虑,I712.074
  9. 论《典型的美国佬》中拉尔夫的“美国梦”,I712.074
  10. 论於梨华小说“异族婚恋”叙事中的女性书写,I207.42
  11. 回归生活与守望家园-论池莉小说创作,I207.42
  12. 走出创伤,I712.074
  13.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14. 经历·记忆·叙述,I712.074
  15.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16.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17. 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I712.074
  18.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19.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20. 没有解决的困境: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I712.074
  21. 托尼·莫里森关于美国黑人生存出路的追寻,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