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女性血清心肌酶和HCRP的比较

作 者: 李婷婷
导 师: 曹建民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血清心肌酶 HCRP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及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清心肌酶HCRP差异及心血管风险情况。方法:IPAQ与自设问题相结合问卷调查北京城区40-49岁非体力劳动女性的体力活动与健康状况。从中选取不同体力活动水平(<600;600-3000;≥3000MET-min/wk)及BMI(18.5-23.9;≥24.OKg/m2)的169名健康者(44.58±4.24岁)参加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安静lmin后,以25W为起始负荷,之后每2min递增25W;终止标准参考ACSM2009年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八版):包括心电、血压等;运动过程中监测动态血压和心电以防运动风险。运动前和运动后15min取静脉血离心测试血清心肌酶、HCRP浓度。结果:1、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者,BMI越高,终止负荷越低。2、不考虑BMI及BMI正常不足女性的血清心肌酶安静值低于中高组,HCRP则相反;超重肥胖不足女性的LDH、HCRP安静值高于中高组,且HCRP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相反。3、运动后:BMI正常及125W不足组的血清心肌酶低于中高组;除CK外,超重肥胖及100W不足组的血清心肌酶高于中高组,且其AST超出正常参考范围;HCRP均为不足组最高。4、运动后除中高组的CK-MB和CK-MB/CK有降低外,其余都有所升高。从升高幅度讲:CK为不足组低于中高组;CK-MB、CK-MB/CK、HCRP为不足组大于中高组;LDH在终止负荷相同时为不足组大于中高组,而不考虑终止负荷时结果相反;LDH1、AST除BMI正常不足组小于中高组外,其余均是不足组高。结论:1体力活动水平越低的40-49岁女性肥胖程度越高、运动能力及对高强度负荷的耐受能力越低。2安静状态:不考虑BMI因素及考虑BMI因素BMI正常的40-49岁体力活动不足女性,其血清心肌酶水平较低;而考虑BMI因素超重肥胖的体力活动不足女性,其血清LDH水平较高、其余血清心肌酶水平较低;HCRP均为体力活动不足女性高。3递增负荷运动会引起40-49岁女性心肌细胞一定程度损伤,并且体力活动不足女性的损伤更严重,其运动后的血清心肌酶和HCRP水平升高更明显,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更高;如体力活动不足再加BMI因素,则超重肥胖会加重这一风险。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11-12
1 前言  12-14
2 文献综述  14-27
  2.1 体力活动内涵及水平的评定  14-16
    2.1.1 体力活动的内涵  14
    2.1.2 体力活动水平的评定  14-16
  2.2 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病  16-18
    2.2.1 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发生  16-17
    2.2.2 体力活动影响心血管病风险发生的机制  17-18
  2.3 血清心肌酶HCRP的生物学特征及与心血管病  18-25
    2.3.1 心肌酶的生物学特征及与心血管病  18-23
    2.3.2 HCRP生物学特征及与心血管病  23-25
  2.4 运动对血清心肌酶和HCRP影响的研究  25-27
    2.4.1 运动对血清心肌酶影响的研究  25-26
    2.4.2 运动对HCRP影响的研究  26-2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7-33
  3.1 研究对象  27-28
    3.1.1 问卷研究对象  27
    3.1.2 运动试验研究对象  27-28
  3.2 研究方法  28-33
    3.2.1 问卷调查  28
    3.2.2 体力活动量计算与分级  28-29
    3.2.3 运动试验  29-30
    3.2.4 指标测定方法  30-32
    3.2.5 数据统计  32-33
4 研究结果  33-42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35
  4.2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5-37
    4.2.1 不考虑BMI因素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5-36
    4.2.2 相同BMI水平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6-37
  4.3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7-40
    4.3.1 不考虑BMI、终止负荷因素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7-38
    4.3.2 相同BMI水平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8-39
    4.3.3 相同终止负荷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39-40
  4.4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40-42
    4.4.1 不考虑BMI、终止负荷因素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前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40-41
    4.4.2 相同BMI水平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前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41-42
    4.4.3 相同终止负荷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运动前后血清心肌酶及HCRP比较结果  42
5 分析与讨论  42-51
  5.1 体力活动水平与BMI及终止负荷关系分析  43-44
  5.2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4-46
    5.2.1 不考虑BMI因素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4-45
    5.2.2 相同BMI水平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安静状态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5-46
  5.3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6-48
    5.3.1 不考虑BMI、终止负荷因素时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6-47
    5.3.2 相同BMI水平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7
    5.3.3 相同终止负荷下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后血清心肌酶、HCRP比较分析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7-48
  5.4 递增负荷运动对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血清心肌酶和HCRP的影响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8-51
    5.4.1 递增负荷运动对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血清心肌酶和HCRP的总体影响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8-49
    5.4.2 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清心肌酶、HCRP变化的差异及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49-51
6 结论和创新点  51-52
  6.1 结论  51
  6.2 创新点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8
附录  58-65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5

相似论文

  1. 青岛市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与带3蛋白水平关系的分析,R195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及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R595.4
  3. 蓝牙HCRP协议测试分析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TN925
  4. 蓝牙硬拷贝电缆替代协议(HCRP)的验证与应用实现,TN925
  5. 40-4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研究和评估指标的相关分析,R87
  6. 中国青年女性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的研究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初探,R151
  7. 美国儿童青少年适宜体力活动推荐量的研究,G806
  8. 三七总皂甙、川芎嗪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钙超载的机制研究,R725.4
  9.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40-49岁城市女性心血管风险因素研究,R195
  10. 玉竹生津鸡汤对大负荷训练篮球专业学生心肌组织损伤保护作用研究,G804.7
  11.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效果评价,R473.2
  12. 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对脊柱胸腰段矢状面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G804.2
  13. 体力活动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关系,R697.3
  14. 西安市城市居民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G812.4
  15. 体力活动测定仪器比较研究及应用价值分析,G804.49
  16. 西安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与日常体力活动相关性的研究,G804.49
  17. 2010年泰州市20~39岁成年人体质研究,G804.49
  18. 张家港市高中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G804.49
  19.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的研究,G623.8
  20. 运动干预对改善40-49岁男性心肺耐力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G804.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