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老年性痴呆中的指导作用

作 者: 施立军
导 师: 陈民
学 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智能减退和记忆力障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多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其病理特征是大脑弥漫性萎缩、脑室扩大、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并伴有神经元的丧失。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AD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该病仅次于心脏病、中风和肿瘤,成为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因此AD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经济负担将越来越重,并且这种负担和压力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西药缺乏确切疗效的今天,预防老年性痴呆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将治未病思想贯彻到防治老年性痴呆当中去,更是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努力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治未病”的学术渊源和发展演变,概况总结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个方面,贯穿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的全过程。未病先防,强调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强调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疾病的进程,防止疾病的传变,阻止进一步加重;愈后防复为疾病初愈,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和善后治疗,防止因过度劳累或用药不当等因素而复发。并提出了与现代三级预防的关系,并将其用于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上。老年性痴呆的易患人群往往存在体质上的易感性,如阳虚、气虚、瘀血体质,通过改善这些体质,从而避免或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着重要意义。未病先防:通过顺应自然,四时调养;调养情志,戒忧思虑;合理饮食,起居有常;护肾保精,节制房事;形体锻炼,动以养形;药物预防,抵抗衰老等方法延缓或阻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既病防变:主要体现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防止其传变上。愈后防复:老年性痴呆愈后或病情稳定之后防止复感新邪,防止过劳,防止饮食失宜,防止不良情志刺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前言  7-8
文献综述  8-17
  1.现代医学的研究  8-10
  2 中医学的研究  10-16
  3 回顾和展望  16-17
1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渊源和发展演变  17-19
2“治未病”的现代认识  19-20
3“治未病”思想在老年性痴呆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20-29
结论  29-30
参考文献  30-34
致谢  34-35
个人简历  35

相似论文

  1.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2. 治未病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应用研究,R656.7
  3. 基于因子分析的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辨证规律研究,R277.7
  4.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病防治的应用,R273
  5. 《内经》“治未病”理论在防治痰湿体质胸痹病中的应用研究,R256.22
  6. 运用中医恒动辨证思维方法防治肝硬化之研究,R259
  7.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的影响,R211
  8. 音乐治疗干预未病人群社会交往:元分析及临床探讨,J618.9
  9. 论“治未病”学术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症中的运用,R259
  10. 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R245
  11. 调理企业经理人心身健康模式研究,F272
  12. 针刺募穴预防卒中后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R246
  13. 电针对ICV-STZ拟AD模型大鼠脑内Aβ-42及IDE的调节作用研究,R245
  14. 论“治未病”学术思想在防治肥胖症中的运用,R259
  15. 治未病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干预中的应用探微,R259
  16. 补元聪脑汤治疗肾虚痰瘀型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R277.7
  17. 从中医“治未病”——谈中医药在冠心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R259
  18.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对衰老进程干预的研究,R211
  19. 益智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AD)(脾肾两虚,痰浊血瘀证)临床研究,R277.7
  20. 参乌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脾肾两虚痰浊血瘀证的Ⅲ期临床研究,R277.7
  21.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R277.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