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测定与估测模型的建立

作 者: 赵一广
导 师: 刁其玉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关键词: 肉用绵羊 甲烷 饲喂水平 营养组成 呼吸测热 估测模型
分类号: S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刍动物排放的甲烷是一种能量的损失,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本论文以杜泊()×小尾寒羊()杂交肉用绵羊为试验动物,研究动物体重、日粮采食水平、能量水平、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摄入量、可消化营养物质、瘤胃可发酵营养物质、瘤胃液pH值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对肉用绵羊瘤胃甲烷(CH4)排放的影响,旨在建立甲烷排放估测模型。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试验一日粮不同采食水平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选取15头日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36.60±0.93) kg的杂交绵羊母羊[杜泊()×小尾寒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头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头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d libitum, AL)、自由采食量的75%和自由采食量的55%三个饲喂水平投喂试验日粮,预试期10天,正试期10天。采用开路循环式呼吸测热系统,测定肉用绵羊24h CH4排放量。每只羊进入和离开呼吸测热代谢笼时均称重,平均值作为该羊呼吸测热体重。结果表明:限饲55%组、限饲75%组和自由采食组肉用绵羊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29.11、46.87和55.26L/d。自由采食组羊的甲烷排放量、甲烷能以及单位代谢体重的甲烷排放量均显著高于55%组(P<0.05)。甲烷排放量与日粮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摄入量(GEI)和体重(BW)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分别得到以下估测模型:甲烷与DMI的估测方程式:CH4(L/d)=44.034DMI (kg)-6.514(R~2=0.6801P=0.0005);甲烷与GEI的估测方程式:CH4(L/d)=2.424GEI (MJ)-6.514(R~2=0.6801P=0.0005);甲烷与BW的估测方程式为:CH4(L/d)=4.250BW(kg)-105.774(R~2=0.6713P=0.0006)。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甲烷与DMI、BW的多元回归估测方程式:CH4(L/d)=2.813BW(kg)+29.538DMI(kg)-88.760(R~2=0.9007P<0.0001),与一元回归模型相比,显著提高了肉用绵羊甲烷排放量估测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试验二日粮不同营养组成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选取8头9月龄、体重(50.37±1.13) kg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绵羊公羊[杜泊()×小尾寒羊()],分别饲喂8种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不同(分别为(%)51.83、50.47、44.58、42.34、38.20、35.43、30.10和27.03)的全混合日粮,进行8×4不完全拉丁方试验(8种日粮,4期试验)。每期试验21天,首先进行8天预试,而后于第9-16天采用开路循环式呼吸测热系统测定肉用绵羊甲烷排放,同时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试验第17-19天,设置6个发酵时间点(0,6,12,24,48和72h),采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日粮瘤胃可发酵营养物质含量。最后于试验第20天的8h、14h和20h以及第21天的2h、5h、11h、17h和23h分别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值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8种日粮每千克瘤胃可发酵有机物的甲烷排放量(L/kg FOM)分别为:81.64、87.22、77.42、61.87、52.19、54.90、57.07和58.72。甲烷能/消化能(CH4-E/DE)分别为:12.27%、11.04%、10.72%、9.52%、7.89%、8.17%、7.71%和8.92%。甲烷(L/kg FOM)与有机物摄入量(OMI)、总能摄入量(GEI)、粗蛋白摄入量(CPI)、可消化有机物(DOM)、消化能(DE)、可消化粗蛋白(DCP)、可消化粗脂肪(DEE)、丁酸/总VFA(TVFA)、戊酸/TVFA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而与NDF摄入量(NDFI)、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ADFI)、可消化NDF(DNDF)、可消化ADF(DADF)、瘤胃可发酵ADF(FADF)、瘤胃可发酵NDF(FNDF)/FOM、FADF/FOM和乙酸/TVFA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分别得到:甲烷与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回归模型:CH4(L/kg FOM)=0.182OMI (g)-0.547CPI (g)-1.177NDFI (g)+1.578ADFI(g)-3.396EEI (g)+154.950(R~2=0.9992P=0.0021);甲烷与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回归模型:CH4-E/DE(%)=92.902-3.259DE/GE(%)(R~2=0.8318P=0.0016),CH4-E/DE (%)=0.180DADF/DOM(%)+5.251(R~2=0.9191P=0.0002);甲烷与可发酵营养物质的回归模型: CH4-E/DE(%)=0.112FADF/FOM (%)+6.135(R~2=0.8887P=0.0005);甲烷与瘤胃液VFA的回归模型:CH4(L/kg FOM)=0.825乙酸(mmol/L)+4.571丙酸(mmol/L)-7.159丁酸(mmol/L)-20.310戊酸(mmol/L)+10.493异戊酸(mmol/L)+9.030(R~2=0.9989P=0.0028)。综上所述,肉用绵羊瘤胃甲烷排放量随着动物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以及总能摄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日粮的精粗比或粗饲料含量直接影响肉用绵羊瘤胃甲烷排放量、甲烷能/总能和甲烷能/消化能之比。与其他营养物质相比,NDF和ADF与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相关性最强。与线性回归估测模型相比,多元回归模型提高了甲烷估测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因此,这些模型将有助于准确估测肉用绵羊的甲烷排放量。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28
  1.1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产生的影响  14-15
  1.2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过程  15-16
  1.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的影响因素  16-20
  1.4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测定方法  20-22
  1.5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估测模型  22-25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5-26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6-28
第二章 日粮不同采食水平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  28-36
  2.1 材料与方法  28-31
    2.1.1 试验动物及管理  28
    2.1.2 试验日粮及配制  28-29
    2.1.3 试验设计及操作  29-30
    2.1.4 呼吸测热试验  30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0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0-31
  2.2 试验结果  31-32
    2.2.1 日粮不同饲喂水平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31
    2.2.2 试验羊干物质采食量,总能摄入量及体重与瘤胃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31-32
  2.3 讨论  32-35
    2.3.1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和总能摄入量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32-33
    2.3.2 肉用绵羊体重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33-35
  2.4 小结  35-36
第三章 日粮不同营养组成对肉用绵羊瘤胃甲烷排放的影响  36-54
  3.1 材料与方法  36-40
    3.1.1 试验动物及管理  36
    3.1.2 试验日粮及配制  36-38
    3.1.3 试验设计及操作  38
    3.1.4 呼吸测热试验  38-39
    3.1.5 消化代谢试验  39
    3.1.6 瘤胃尼龙袋试验  39
    3.1.7 瘤胃液 pH 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测定试验  39
    3.1.8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39-40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40
  3.2 试验结果  40-46
    3.2.1 8种日粮概略养分消化代谢情况  40-41
    3.2.2 肉用绵羊瘤胃甲烷排放量  41
    3.2.3 日粮营养物质含量与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41-42
    3.2.4 日粮营养物质摄入量与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42-43
    3.2.5 日粮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与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43-44
    3.2.6 日粮瘤胃可发酵营养物质含量与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44-45
    3.2.7 瘤胃液 pH 值及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值与甲烷排放量的相关性  45-46
  3.3 讨论  46-53
    3.3.1 日粮精粗比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46-47
    3.3.2 日粮营养物质摄入量及可消化量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47-51
    3.3.3 日粮可发酵营养物质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51-52
    3.3.4 瘤胃液 pH 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52-53
  3.4 小结  53-54
第四章 全文结论  54-56
  4.1 论文总体结论  54
  4.2 创新点  54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4-56
参考文献  56-63
试验照片  63-66
致谢  66-67
作者简历  67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3. 软测量技术在氯甲烷回收中的应用研究,TQ222.214
  4. 新疆沼气发酵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S216.4
  5. 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催化CH4选择性还原脱硝反应研究,O643.32
  6. 臭氧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溴酸的控制研究,R123.1
  7. 次氯酸钠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印染废水的研究,X791
  8. 冷季母牛舍空气中CH4、CO2和NH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S823
  9. 不完全信息下的企业赊销收益估测及决策最优停止模型研究,F275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研究,X703.5
  11. 蔬菜纸及蔬菜粉加工技术研究,TS255
  12. 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分布研究,S826
  13. 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Q948
  14.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X51
  15.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甲烷监控分站的研制,F426.1
  16.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816
  17. RuCl_3催化剂作用下苄醇的氧化与双吲哚甲烷衍生物的合成研究,TQ203.2
  18. RuCl_3·3H_2O催化合成三芳基甲烷化合物方法的研究,O625.1
  19. β-无取代双(二吡咯甲烷)的合成和烷氧基卟啉晶体结构研究,O626.13
  20. 功能性双吡唑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晶体结构,O621.13
  21. 新型磷化钼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在重整中的应用,TQ4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