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作 者: 孙奎利
导 师: 运迎霞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天津 绿道系统规划 市域绿道 环外绿带 环外绿道 城市绿道
分类号: TU9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绿道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成功的运用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世界著名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当中。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加剧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享有城镇化产生的利好成果的同时,将其负面效应最小化,是城市规划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引导下,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已然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010年,随着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辖区九大城市掀起了绿道建设的热潮。自此,广东率全国风气之先,拉开了我国大规模绿道建设的序幕。对天津而言,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津滨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天津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与此同时,天津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包括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城市建设也遇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要求更为凸显,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土地开发强度大,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严重不足,群众亲近自然的需求日渐强烈等。为了构建天津市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天津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促进天津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此本文展开了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本文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论文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首先,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缺失、绿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天津生态城市建设四个方面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并简要说明了绿道建设在构建天津生态系统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针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其次,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道系统规划在规划目标、依据、层次、内容及建设实践等方面的异同点分析,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向绿道系统规划的转变缘由及绿道规划的相关理论依据,同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绿道规划理论与建设实践经验对天津的启示。第三,立足环津四市的研究视角,针对天津与北京、廊坊、沧州、唐山等相邻周边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市域绿道的构建达到优化天津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结构的目的。同时,针对市域绿道的属性特征、概念、分类进行详细分析和界定,并根据绿道的属性特征,将天津市域绿道划分为运河型、交通型、湿地型、产业型四大类。在综合考虑市域范围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河流湿地、交通及城镇布局等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天津市域现状地理空间,结合天津各区县绿地系统和绿道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叠加法中的空间叠加法(overlay),辅以多因子评价以及德尔菲专家评分法,对市域绿道选线的空间适宜度进行定量分析,在绿道选线模型引导下提出了天津市域范围由5条主线、7条连接线、30条支线和3800平方公里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的天津市域绿道总体规划布局,并针对城际交界绿道、运河文化绿道、交通链接绿道、海岸旅游绿道、湿地联络绿道五条市域绿道主线的特点、线路走向、线路长度及服务人口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综合分析天津外环线绿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据天津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环外地区发展现状、郊野公园规划选址、外环线交通流量、居民出行范围及相关规划等七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在外环线绿带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外绿带的设计构想。同时在环城游憩带理论指导下,结合环外地区的现状土地利用、环外组团布局、河流水系分布、郊野公园选址等资源要素条件,界定并分析了环外绿道的概念及规划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环外绿道总体规划布局。第五,以城市绿地与多模式出行方式的相洽互适性作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天津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及城市多模式出行方式存在问题,提出契合多模式出行方式的城市绿道规划策略。同时,针对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与换乘接驳问题,提出了最后一公里城市绿道规划模式,以期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缓解最后一公里出行矛盾。最后,为了更好完善优化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作者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道建设相结合、组织编制环渤海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7
第一章 绪论  17-27
  1.1 研究背景  17-21
    1.1.1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困境  17-18
    1.1.2 城市居民对公共开敞空间的需求日趋提高  18-19
    1.1.3 绿道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建设新的发展趋势  19-20
    1.1.4 绿道规划是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22
    1.2.1 研究目的  21
    1.2.2 研究意义  21-2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2-24
    1.3.1 研究内容  22-23
    1.3.2 研究方法  23-24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4-26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26-27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向绿道系统的规划转变  27-84
  2.1 城市绿地系统向绿道系统的规划转变  28-39
    2.1.1 绿地系统与绿道系统的规划异同  28-32
      2.1.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8
      2.1.1.2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  28-31
      2.1.1.3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异同  31-32
    2.1.2 城市绿地系统向绿道系统规划的转变缘由  32-34
      2.1.2.1 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  32
      2.1.2.2 城市规划性质的改变  32-33
      2.1.2.3 城市开敞空间的缺乏  33
      2.1.2.4 多模式出行方式的需求  33-34
    2.1.3 绿道系统规划的理论依据  34-39
      2.1.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4-35
      2.1.3.2 缓冲区理论  35-36
      2.1.3.3 斑块——廊道‖理论  36-37
      2.1.3.4 景观连接度理论  37
      2.1.3.5 环城游憩带理论  37-38
      2.1.3.6 需求层级理论  38
      2.1.3.7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38-39
  2.2 国外绿道规划理论与建设实践  39-52
    2.2.1 国外绿道规划的理论研究  39-42
    2.2.2 国外绿道规划的建设实践  42-48
      2.2.2.1 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  42-43
      2.2.2.2 迈阿密河绿色行动计划  43
      2.2.2.3 英国伦敦绿链规划  43-44
      2.2.2.4 德国鲁尔工业区绿道规划  44-45
      2.2.2.5 卢布尔雅那环城绿道规划  45-46
      2.2.2.6 日本的绿道规划  46-47
      2.2.2.7 新加坡绿道规划  47-48
    2.2.3 国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对天津的启示  48-52
      2.2.3.1 绿道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48-49
      2.2.3.2 绿道规划促进城市复兴  49
      2.2.3.3 绿道规划整合城市功能  49-50
      2.2.3.4 绿道规划储备开敞空间  50-51
      2.2.3.5 绿道规划进行成果立法  51
      2.2.3.6 绿道规划重视公共参与  51-52
  2.3 国内绿道规划理论与建设实践  52-71
    2.3.1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52-59
      2.3.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过程  52-56
      2.3.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政策依据  56
      2.3.1.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体系  56-59
    2.3.2 国内绿道规划的理论研究  59-62
      2.3.2.1 绿道相关的理论著作  59
      2.3.2.2 绿道相关的学术论文  59-62
    2.3.3 国内绿道规划的建设实践  62-68
      2.3.3.1 生态浙江省域绿道网规划  62-63
      2.3.3.2 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  63-65
      2.3.3.3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  65-66
      2.3.3.4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  66-67
      2.3.3.5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总体规划  67-68
      2.3.3.6 廊坊市大厂县绿道网建设  68
    2.3.4 国内绿道建设实践经验对天津的启示  68-71
      2.3.4.1 加强绿道综合功能认知  68-69
      2.3.4.2 绿地绿道系统协调发展  69
      2.3.4.3 重视绿道规划学科交叉  69
      2.3.4.4 构建绿道系统规划层级  69-70
      2.3.4.5 制定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70-71
  2.4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进展  71-83
    2.4.1 天津城市绿地演化过程研究  71-80
      2.4.1.1 天津城市绿地演化的阶段划分  71-72
      2.4.1.2 天津园林  72-73
      2.4.1.3 租界公园  73-75
      2.4.1.4 公共绿地  75-76
      2.4.1.5 生态网络绿地  76-80
    2.4.2 天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80-82
      2.4.2.1 涉及到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研究  80
      2.4.2.2 涉及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规划研究  80
      2.4.2.3 涉及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学术研究  80-82
    2.4.3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82-83
  2.5 本章小结  83-84
第三章 区域统筹视角下的天津市域绿道规划  84-151
  3.1 天津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概述  85-88
    3.1.1 城市生态圈规划  85-86
    3.1.2 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  86-87
    3.1.3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规划  87-88
  3.2 天津市域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88-100
    3.2.1 环津四市区域衔接不足  88-96
      3.2.1.1 ―环津四市‖的研究视角  89-90
      3.2.1.2 京津绿地系统规划  90-91
      3.2.1.3 津唐绿地系统规划  91-93
      3.2.1.4 津廊绿地系统规划  93-95
      3.2.1.5 津沧绿地系统规划  95-96
    3.2.2 市域绿地文化的缺失  96-97
      3.2.2.1 地域文化的缺失  96
      3.2.2.2 人本文化的缺失  96-97
      3.2.2.3 湿地文化的缺失  97
    3.2.3 生态湿地保护开发不足  97-100
      3.2.3.1 天津湿地现状概况  97-99
      3.2.3.2 湿地的功能与意义  99
      3.2.3.3 生态要素整合分析  99-100
  3.3 区域统筹视角下天津市域绿道规划策略  100-115
    3.3.1 绿地系统向绿道规划的转变  100-103
      3.3.1.1 规划目标的转变  101
      3.3.1.2 规划主体的转变  101-102
      3.3.1.3 规划范围的转变  102
      3.3.1.4 规划内容及深度的转变  102-103
    3.3.2 统筹区域发展  103-109
      3.3.2.1 生态统筹  104-105
      3.3.2.2 文化统筹  105-106
      3.3.2.3 经济统筹  106-107
      3.3.2.4 交通统筹  107-109
      3.3.2.5 沿海统筹  109
    3.3.3 优化区域环境  109-110
      3.3.3.1 功能分区与空间管制  109
      3.3.3.2 控制要素与生态设计  109-110
      3.3.3.3 优化策略与保护措施  110
    3.3.4 链接区域人文  110-115
      3.3.4.1 实现资源的融合力  110-111
      3.3.4.2 增强绿地的承载力  111-112
      3.3.4.3 发挥运河的魅力  112
      3.3.4.4 展现旅游的活力  112-115
  3.4 天津市域绿道规划  115-150
    3.4.1 天津市域绿道的界定及分类  115-118
      3.4.1.1 市域绿道的界定  115-116
      3.4.1.2 市域绿道的分类  116-118
      3.4.1.3 市域绿道宽度的界定  118
    3.4.2 天津市域绿道的影响要素解析  118-133
      3.4.2.1 自然生态要素  118-121
      3.4.2.2 历史人文要素  121-123
      3.4.2.3 河流湿地要素  123-125
      3.4.2.4 交通资源要素  125-127
      3.4.2.5 城镇布局要素  127-129
      3.4.2.6 相关规划要素  129-133
    3.4.3 基于要素叠加的市域绿道选线模型评价  133-137
      3.4.3.1 基准模型  133-134
      3.4.3.2 修正模型  134-135
      3.4.3.3 评价体系  135-137
      3.4.3.4 模型计算  137
    3.4.4 选线模型引导下的天津市域绿道规划选线  137-142
      3.4.4.1 城际交界绿道  137
      3.4.4.2 运河文化绿道  137-138
      3.4.4.3 交通链接绿道  138
      3.4.4.4 海岸旅游绿道  138
      3.4.4.5 湿地联络绿道  138-142
    3.4.5 天津市域绿道配套设施布局规划  142-147
      3.4.5.1 配套设施规划  142-143
      3.4.5.2 服务设施规划  143-145
      3.4.5.3 衔接及换乘设施规划  145-147
    3.4.6 天津市域绿道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147-150
      3.4.6.1 组织管理  147-148
      3.4.6.2 技术支撑  148
      3.4.6.3 政策措施  148-149
      3.4.6.4 实施监督  149-150
      3.4.6.5 维护管理  150
  3.5 本章小结  150-151
第四章 环城游憩带理论导向下天津环外绿道规划  151-202
  4.1 天津外环线绿带的建设过程  152-157
    4.1.1 天津外环线绿带的建设过程  152-155
      4.1.1.1 天津外环线绿带的建设雏形  152-153
      4.1.1.2 天津外环线绿带的规划改造  153-154
      4.1.1.3 天津外环线绿带的功能提升  154-155
    4.1.2 天津外环线绿带存在的问题  155-157
      4.1.2.1 环城绿带用地性质复杂  155-156
      4.1.2.2 环城绿带功能结构单一  156
      4.1.2.3 环城绿带利益关系失衡  156-157
  4.2 天津环外绿带概念的提出  157-178
    4.2.1 天津环外绿带提出的依据  157-166
      4.2.1.1 单核变双核,津滨一体化趋势加强  158-159
      4.2.1.2 鸭梨变土豆,外环线绿带范围扩大  159-160
      4.2.1.3 环外地区快速发展,城市无序蔓延  160
      4.2.1.4 郊野公园,提供环外户外活动空间  160-161
      4.2.1.5 交通量大,抑制外环线绿带通达性  161
      4.2.1.6 交通工具发展,市民出行距离扩大  161-162
      4.2.1.7 相关规划,环外绿带构想的参考点  162-166
    4.2.2 天津环外绿带范围界定及内涵  166-178
      4.2.2.1 天津环外绿带的范围界定  166-167
      4.2.2.2 天津环外绿带的内涵解析  167-176
      4.2.2.3 天津环外绿带的目标、功能及作用  176-178
  4.3 天津环外绿带的规划策略  178-188
    4.3.1 增加环外绿带的综合属性职能  178-180
    4.3.2 实现环外绿带内涵的规划转变  180-183
    4.3.3 将绿道理念融入环外绿带规划  183-184
    4.3.4 环外绿带结合郊野公园规划建设  184
    4.3.5 加强环外绿带规划的制度化建设  184-187
    4.3.6 重视环外绿带规划的公共参与  187-188
  4.4 环城游憩带理论导向下的环外绿道规划  188-201
    4.4.1 环外绿道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188-189
      4.4.1.1 环外绿道的概念界定  188
      4.4.1.2 环外绿道的规划特点  188-189
    4.4.2 影响环外绿道规划的资源要素  189-196
      4.4.2.1 环外组团规划要素  189-191
      4.4.2.2 城市绿地资源要素  191-192
      4.4.2.3 河流水系资源要素  192-193
      4.4.2.4 交通廊道资源要素  193-194
      4.4.2.5 郊野公园规划要素  194-196
    4.4.3 环外绿道总体布局规划  196-201
      4.4.3.1 环外绿道的规划目标  196-197
      4.4.3.2 环外绿道的指导思想  197
      4.4.3.3 环外绿道的规划原则  197-198
      4.4.3.4 环外绿道总体规划布局  198-200
      4.4.3.5 环外绿道专项配套规划  200-201
  4.5 本章小结  201-202
第五章 契合多模式出行方式的天津城市绿道规划  202-238
  5.1 城市绿地与多模式出行方式的互适性研究  203-206
    5.1.1 城市绿地与多模式出行方式的相互影响  203
    5.1.2 城市绿地与多模式出行方式的相洽互适性  203-204
    5.1.3 契合多模式出行方式的城市绿道概念的提出  204-206
      5.1.3.1 城市绿道的概念及内涵  204-205
      5.1.3.2 城市绿道的定位及功能  205-206
  5.2 天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存在的问题  206-217
    5.2.1 天津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概述  207-213
      5.2.1.1 城市公园绿地的分布现状  207-209
      5.2.1.2 天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及布局  209-212
      5.2.1.3 天津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  212-213
    5.2.2 天津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213-217
      5.2.2.1 公园绿地规划成果重指标轻结构  213-215
      5.2.2.2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重等级轻层级  215-216
      5.2.2.3 公园绿地服务对象重小众轻大众  216-217
  5.3 城市多模式出行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217-224
    5.3.1 小汽车交通出行  218-220
      5.3.1.1 小汽车交通出行的特征  218
      5.3.1.2 天津市小汽车交通出行现状  218-220
    5.3.2 公共交通出行  220-222
      5.3.2.1 公共交通出行的特征  220
      5.3.2.2 天津市轨道交通出行现状  220-221
      5.3.2.3 天津市常规公交车交通出行现状  221-222
    5.3.3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  222-223
      5.3.3.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的特征  222
      5.3.3.2 天津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出行现状  222-223
    5.3.4 交通出行方式存在的问题  223-224
      5.3.4.1 出行结构发展趋势背离规划目标  223
      5.3.4.2 公共交通竞争力低于小汽车出行  223
      5.3.4.3 步行自行车专用道路权保障缺失  223-224
  5.4 契合多模式出行方式的城市绿道规划策略  224-231
    5.4.1 构架城市绿道系统的布局  224-225
      5.4.1.1 依托城市道路系统  224
      5.4.1.2 整合轨道交通站点  224
      5.4.1.3 契合城市用地功能  224-225
    5.4.2 引导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  225-231
      5.4.2.1 增补城市公园绿地  225-226
      5.4.2.2 分配城市道路资源  226-231
    5.4.3 构建城市绿道系统的雏形  231
      5.4.3.1 融入轨道站点的城市绿道节点  231
      5.4.3.2 协调慢行系统的城市绿道线路  231
      5.4.3.3 契合绿色出行的城市绿道网络  231
  5.5 最后一公里城市绿道规划模式研究  231-237
    5.5.1 最后一公里概念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31-233
      5.5.1.1 通信行业领域  232
      5.5.1.2 农田水利领域  232
      5.5.1.3 物流运输领域  232-233
    5.5.2 最后一公里概念在城市交通中的实践  233-235
      5.5.2.1 上海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  233-234
      5.5.2.2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234
      5.5.2.3 滨海新区最后一公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234-235
    5.5.3 最后一公里城市绿道概念的提出  235-236
    5.5.4 最后一公里城市绿道内涵的阐述  236-237
      5.5.4.1 优良的出行环境  236-237
      5.5.4.2 紧密的换乘衔接  237
      5.5.4.3 独立的慢行路权  237
      5.5.4.4 有效的管理体系  237
  5.6 本章小结  237-238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238-244
  6.1 研究结论  238-242
    6.1.1 主要结论  238-240
    6.1.2 不足之处  240-242
  6.2 未来展望  242-244
附录  244-259
图表出处  259-267
参考文献  267-29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290-291
致谢  291

相似论文

  1. 岸线变化对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X55
  2. 洋桔梗天津地区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S682.19
  3. 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G649.2
  4. 天津港滚装码头计费系统研究,U691.1
  5. 天津医药集团发展的分析及对策,F426.72
  6.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竞争力综合评价,F552
  7. 天津港四号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U495
  8. 天津港发展战略研究,F552.7
  9. 天津港煤码头设备资源作业管理关键问题研究,U691
  10. 天津港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F552.7
  11. 天津港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发展对策研究,U695.22
  12. 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24
  13. 新型多功能拖轮的建造方案,U674.181
  14. 天津港南疆新矿石码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U656.1
  15. 天津原法租界区形态演变与空间解析,TU984.114
  16. 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TU-4
  17. 天津港南疆南港区PHC管桩单桩承载力确定,TU473.11
  18. 天津神华码头煤炭物流系统发展对策研究,F426.21
  19. 神华天津煤炭码头生产组织优化研究,U691
  20.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X834
  21. 基于信息熵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与控制策略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