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热过程及节水增温灌溉模式研究

作 者: 聂晓
导 师: 刘兴土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寒地水稻 水热过程 蒸散 节水 增温 增产
分类号: S5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江平原是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在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在黑龙江省新增200亿斤粮食的规划中,三江平原水田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在耕地面积增加的前提下,保持粮食稳定增产,提高单产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三江平原地下可开采水资源量已经达到极限,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湿地保护的角度以及未来灌溉成本考虑,发展节水增产灌溉农业将是未来的方向。本文对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分交换过程、蒸散发、以及稻田热量平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针对寒地稻作区农业的春季稻田土壤增温缓慢以及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水温偏低,致使田间温度和土壤温度过低,影响水稻正常发育的问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种适合三江平原寒地稻田的高效节水增产的水分调控模式—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模式(控I和控II)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三江平原寒地常规淹灌稻田水热交换过程三江平原寒地淹灌水田(试验中)水稻非生理生态需水(棵间蒸发和渗漏)占绝大部分(部分属无益耗水),2010年占到总耗水量的62%;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发在蒸发旺盛期或蒸腾旺盛期出现最大值,2010年稻田蒸散量在蒸发旺盛期出现峰值,为7.0mm/d,2011年最大值出现在蒸腾旺盛期,为7.2mm/d。2010年和2011年稻田整个生育期内的的平均蒸散速率分别为5.7mm/d和5.5mm/d;传统淹灌处理稻田蒸散发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蒸散发与净辐射、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64和0.62,均在0.05置信度水平显著相关;对三江平原寒地常规淹灌稻田的热量平衡的研究表明,太阳净辐射能的大部分都分配给蒸散发所带来的潜热交换。(2)三江平原寒地稻田实际蒸散估算方法评估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发较实测蒸散发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7),RMSE值为0.75mm/d,MAE值为0.64mm/d,与观测值的一致性指数d为0.79;利用校正的作物系数Kc值与Penman-Monteith模型得到的估算ET与实测ETa比较的结果表明, PM-Kc模型低估了2011年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累积ET,但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0%,而2011年的生长初期,PM-Kc模型得到的累积ET比实测的累积ETa高19.3%,以2011年生长初期为例进一步分析PM-Kc模型与实际蒸散ETa的关系,展现了随着间隔日数的增加,RMSE、MAE有降低的趋势,一致性系数有提高的趋势,PM-Kc模型得到的7日平均模拟实际蒸散与实测蒸散数据最为接近。(3)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模式(控I和控II)的节水潜力通过改进灌溉方式,在对作物生理需水(蒸腾耗水)影响很小的情况下保持浅水层或土壤表层干燥是减少水稻耗水量和后期稻田排水量的一种主要措施,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显著:2010和2011年控I和控II稻田蒸散总量分别减少了9.6%~10.3%、15.2%~15.8%,耗水总量分别减少14.0%~18.7%、20.5%~23.4%,排水总量分别减少了14.4%~30.4%、19.5%~43.5%。(4)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模式(控I和控II)的增温增产潜力不同水层控制的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模式(控I和控II)田间建立浅水层或无水层,有利于0~15cm的表层土壤温度的提升,晴天各层土壤平均地温分别比对照淹灌要高出0.5℃~1.2℃,尤其对以冷水灌溉的井灌稻区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浅水增温结合中后期间歇灌溉模式可以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分蘖成穗率高,形成合理的高产群;控制无效分蘖,使得水稻光和产物用于穗生长,每穗实粒数增多,增大了水稻的“库”容,产量构成更合理,提高了收获期水稻地上生物量和籽实产量,2010年和2011年控I灌溉、控II灌溉的实际籽实产量分别增加9.4%~8.6%、12.7%~11.9%。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35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16
    一、 选题背景  13-15
    二、 选题目的与意义  15-1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32
    一、 田间蒸散研究进展  16-23
    二、 农田水热平衡研究进展  23-26
    三、 稻田节水模式研究进展  26-31
    四、 寒地稻田增温技术研究进展  31-32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32-35
    一、 论文研究内容  32
    二、 研究方法  32-33
    三、 技术路线(图 1-1)  33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3
    五、 创新点  33-35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和试验方案设计  35-47
  第一节 三江平原自然环境概况  35-38
    一、 地形地貌景观  35-36
    二、 气候条件  36-37
    三、 水文状况  37
    四、 植被状况  37-38
    五、 土壤条件  38
  第二节 三江平原农业发展概况  38-40
  第三节 试验方案设计  40-47
    一、 田间试验设计  40-43
    二、 野外观测及考种测产工作  43-47
第三章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热过程研究  47-65
  第一节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热交换特征  47-52
    一、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分交换季节变化特征  47-48
    二、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热量平衡特征  48-52
  第二节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发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52-57
    一、 气象因子变化过程  52-55
    二、 传统淹灌稻田周蒸散量与影响因子  55-57
  第三节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发的估算  57-62
    一、 蒸散发估算值评估指标  57
    二、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的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发的估算  57-59
    三、 基于 Penman-Monteith 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的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发的估算  59-62
  小结  62-65
第四章 不同灌溉处理下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耗水规律研究  65-81
  第一节 不同灌溉处理水稻本田期耗水规律  65-73
    一、 稻田灌溉水量和降雨量  65-67
    二、 不同灌溉处理水稻本田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对比  67-73
    三、 排水量对比  73
  第二节 不同灌溉处理寒地稻田蒸散和渗漏  73-78
    一、 稻田蒸散  73-76
    二、 稻田渗漏  76-78
  第三节 不同灌溉处理寒地稻田棵间蒸发和水稻蒸腾  78-80
    一、 稻田棵间蒸发  78-79
    二、 水稻蒸腾  79-80
  小结  80-81
第五章 不同灌溉处理下三江平原寒地稻田地温和水稻生长发育研究  81-99
  第一节 不同灌溉处理下寒地稻田土壤温度对比  81-90
    一、 土壤温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81-84
    二、 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研究  84-86
    三、 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86-90
  第二节 不同灌溉处理寒地水稻生长动态  90-95
    一、 水稻分蘖动态变化  90-92
    二、 水稻株高动态变化  92-93
    三、 水稻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93-95
    四、 水稻收获期地上生物量及其各器官分布特征  95
  第三节 不同灌溉处理寒地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95-97
    一、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95-96
    二、 水分利用效率对比  96-97
  小结  97-99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99-103
  第一节 主要结论  99-101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21
发表文章  121-123
致谢  123-124

相似论文

  1. 基于PWM的滴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S152.7
  2.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3.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C-02的筛选、鉴定和防病增产效果研究,S435.621.24
  4.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甘肃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例,S274
  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渠灌区的应用研究,S275.6
  6. 哈泥泥炭地泥炭藓植物孢蒴生产与孢子萌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Q945
  7.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S812.2
  8. 松嫩草地芦苇光合特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S812
  9. GIS支持下的湖北省水稻生产潜力和区域种植研究,S511
  10. 增温和施氮对松嫩草原羊草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S543.9
  11. 临湘市节水考核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研究,TV213.4
  12. 平潭综合实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模式研究,S274
  13. 鄯善县需水管理政策与措施研究,TV213.4
  14. 不同灌水量对三种冷型草坪草蒸散量和草坪质量的影响研究,S688.4
  15. 模拟增温对长白山北坡垂直样带森林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稳定碳同位素的影响,S714
  16. 高产粮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节水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S512.1
  17. 基于宏微观尺度的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F323.21;F224
  18. 外挂型相变材料日光温室的蓄热效果研究,TB34
  19. 小麦水稻叶面气孔和茎秆维管束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S511
  20. 不同密度下肥水优化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S511
  21. 垄上覆膜沟播冬小麦生态效应与产量及节水效应研究,S51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