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庐山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作 者: 曹庆
导 师: 陈晔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庐山北坡 系统分类 诊断层 诊断特性
分类号: S1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应,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农业技术转让的依据,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交流的媒介。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该矛盾,应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其承载力同时加强生态保护,这些都离不土壤分类。在目前的信息时代,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土壤分类是时代的需要。目前已有很多学者通过野外调查、理化指标分析,对秦岭、泰山、井冈山、大巴山、梅花山等山地建立了系统分类,但是关于庐山只有土壤发生分类研究,还没有学者建立系统分类。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庐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颜色、盐基离子、粒度、阳离子交换量、游离铁、络合铁、活性铁、有机碳、全氮、元素等理化指标,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为依据,建立了庐山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庐山北坡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机械组成以粉粒为主,随海拔高度上升,粘粒含量逐渐减少,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发育程度要比高海拔地区发育好,海拔1000m以下地区出现粘化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表层有机碳含量一般在30g/kg-40g/kg,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应增加,在海拔1279m附近处有机碳含量最高,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的相关性达0.90以上;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随着海拔高度上升,pH值略微降低,酸度增强;土壤盐基离子含量较少,盐基饱和度均<50%,表明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强;大部分土壤游离铁含量比较高,游离度>40%,具有铁质特性;土体中的Si02、Al203、Fe203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土体中Si02含量最高,Al203、8i02、Fe203含量之和约占土壤矿质部分的92%,矿质元素含量的顺序依次为:SiO2>Al203>Fe203>K20>MgO>CaO。2、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本地区划分出2个诊断表层:淡薄表层和暗瘠表层;3个诊断表下层:雏形层、粘化层和低活性富铁层;4种诊断特性:土壤温度状况、土壤水分状况、铁质特性和盐基饱和度。3、本地区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共检索出3个土纲,6个亚纲,6个十类,6个亚类:参照庐山土壤自然环境垂直变化规律和土壤特性,庐山北坡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300米以下)酸性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铁质干润淋溶土+普通粘化干润富铁土一(300-800米)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800-1000米)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1000-1400米)铁质酸性常湿雏形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4、土壤系统分类是以发生分类为基础,且二者的分布界限大体一致,两者的分类体系密切相关。土壤系统分类比发生分类更客观、更具体。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5
  1.1 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路线  9-13
    1.1.1 研究意义和选题依据  9-10
    1.1.2 国内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10-12
    1.1.3 研究区庐山的研究现状  12-13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5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5-30
  2.1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15-16
  2.2 现代自然地理概况  16-19
    2.2.1 气候特征  16-18
    2.2.2 植被  18
    2.2.3 母质  18-19
  2.3 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分布  19-21
  2.4 材料来源和实验方法  21-30
    2.4.1 材料来源  21-24
    2.4.2 实验方法  24-30
第三章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0-48
  3.1 土壤颜色和机械组成  30-33
    3.1.1 土壤颜色  30
    3.1.2 土壤机组成  30-33
  3.2 有机碳和全氮  33-36
  3.3 土壤酸碱性和交换性能  36-42
    3.3.1 土壤酸碱性  36-41
    3.3.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41-42
  3.4 土体化学组成  42-48
    3.4.1 土体化学组成  42
    3.4.2 土体分子比率  42-44
    3.4.3 土壤氧化铁特征  44-48
第四章 土壤系统分类  48-57
  4.1 诊断层诊断特性  48-52
    4.1.1 诊断表层  48-49
    4.1.2 诊断表下层  49-50
    4.1.3 诊断特性  50-52
  4.2 土壤类型的归属  52-55
  4.3 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的比较  55-57
第五章 庐山与泰山土壤系统分类对比讨论  57-61
  5.1 庐山与泰山土壤系统分类结果  57
  5.2 庐山与泰山土壤系统分类结果讨论  57-61
    5.2.1 庐山与泰山在垂直带上的土壤系统分类结果讨论  57-59
    5.2.2 庐山与泰山在水平方向上的土壤系统分类存在的总体差异  59-6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63
  6.1 结论  61-62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  62-63
参考文献目录  63-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2.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3. 基于论文关键词聚类的用户兴趣模型细化方法研究,TP391.3
  4. 中国元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Q969
  5. 黄瓜属种间杂交新种(Cucumis×hytivus Chen & Kirkbride)的遗传特性、同工酶标记及其分类地位研究,S642.2
  6. 中国方颜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Q969.54
  7. 中国钩瓣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Q969.54
  8. 辽西复合农林生态系统分类、结构和功能研究,S181
  9. 贝叶斯专家系统分类器中专家知识的自动提取研究与应用,TP18
  10. 中国鮡科鰋鮡群的系统分类,Q959
  11. 嵌入式可压缩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6
  12. 中国齿角石蛾科分类研究(昆虫纲:毛翅目),Q969
  13. 儋州市土系划分的理论和实践,S155
  14. 中国蚜小蜂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蚜小蜂科),Q969
  15. 芽胞杆菌分类学特征及其生防功能菌株筛选,S476.1
  16. 天山中段北坡森林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S714
  17. 现代汉语谓宾动词研究,H146
  18. 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核酸指纹图谱技术在林蛙油真假鉴别中的应用,S966.35
  19. 中学生生物图像系统识图能力的研究,G633.91
  20. 免疫混合算法及其在数据挖掘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TP311.13
  21.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pplied in SRM: Case of a Business Company,TP311.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分类学、土壤类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