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作 者: 张鸿魁
导 师: 杜雄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电气工程
关键词: 三相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 不对称双Boost型 阻抗耦合 低频开关 开关应力
分类号: TN71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装置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电力电子装置在使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谐波,这些谐波对电网的影响和危害日益严重,由谐波引起的各种故障和事故不断发生,给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国外有机构对各电力用户的最大谐波源进行了调查,发现最大谐波源来自整流器的用户占89%。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对整流桥负载的谐波消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主要是强制电力用户对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而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不可能对所有的装置都进行改造,所以我国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装设谐波滤除装置来消除谐波,即有源电力滤波器。对于三相整流桥负载,目前的并联APF结构主要有三相交流侧APF和三相直流侧APF,而直流侧APF相对于交流侧APF具有结构简单,补偿容量低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三相整流桥提出了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相对于传统的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减少了有源开关和电容的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在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低频开关的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和基于阻抗耦合的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路,并讲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由于不对称双Boost结构中三个开关的特殊时序要求,本文采用了双沿调制方式,以确保电路能正常工作。在控制策略方面,本文使用双环平均电流控制方法对电路进行控制。本文首先建立了电路的电压环和电流环模型,由于本文电路不存在稳态工作点,所以本文采用两次平均的方法求取电压环传递函数,然后在电压环和电流环模型基础上上得到了补偿器参数,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所提滤波器结构的可行性与设计过程的正确性。通过对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与传统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的补偿容量与开关应力方面的比较,有力证明了不对称双Boost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的技术优势。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6
  1.1 选题背景  8-13
    1.1.1 谐波的产生及危害  8
    1.1.2 谐波的治理  8-10
    1.1.3 有源电力滤波器  10
    1.1.4 APF 的分类  10-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5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6
2 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  16-24
  2.1 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  16-21
    2.1.1 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滤波器结构  16-18
    2.1.2 双沿调制  18-21
  2.2 基于低频开关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21-23
    2.2.1 基于低频开关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拓扑结构  21-22
    2.2.2 基于低频开关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控制策略  22-23
  2.3 本章小结  23-24
3 控制环路设计与电路仿真  24-39
  3.1 平均电流控制原理  24-25
  3.2 电压环模型  25-28
  3.3 电流环模型  28-31
  3.4 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仿真验证  31-38
    3.4.1 稳态仿真  32-36
    3.4.2 动态仿真  36-38
  3.5 本章小结  38-39
4 不对称双 Boost 型直流侧 APF 与传统直流侧 APF 的比较  39-45
  4.1 补偿容量与开关应力比较  40-42
  4.2 补偿效果比较  42-44
  4.3 本章小结  44-45
5 基于阻抗耦合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45-54
  5.1 基于阻抗耦合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拓扑结构  45-46
  5.2 基于阻抗耦合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控制策略  46-48
  5.3 基于阻抗耦合的不对称双 Boost 型三相直流侧 APF 仿真验证  48-53
    5.3.1 稳态仿真  49-51
    5.3.2 动态仿真  51-53
  5.4 本章小结  53-54
6 结论与展望  54-55
  6.1 本文工作总结  54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54-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9
附录  59

相似论文

  1. 平行轴齿轮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O347.6
  2. 轴系—艇体耦合系统振动声辐射分析与实验研究,TB535
  3. 基于MOM的天线耦合研究,TN820
  4. 单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研究,TN713
  5. 卧螺沉降式离心机振动分析与物料输送功率计算的研究,TQ05
  6. 双管正激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TM46
  7. 耦合型圆柱同轴腔高阶TM模式及其输出回路,TN122
  8. 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TN713.8
  9. 基片参数对微带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影响研究,TN713.5
  10. 基于双DSP的三相四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TN713.8
  11. 低损耗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器设计,TN713.8
  12.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系统研究,TN713.8
  13. 单响应微波光子滤波器的设计,TN713
  14. 射频滤波器优化设计的研究,TN713
  15. 复合控制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TN713.8
  16. 新型串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仿真研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TN713.8
  17. 基波磁通补偿式串联混合型谐波抑制装置的应用研究,TN713.8
  18. 基于DGS的超宽带滤波器的分析与研究,TN713
  19. 多层介质结构带通滤波器研究,TN713.5
  20. 基于DSP的三相三线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TN713.8
  21. 基于缺陷地结构的可调与可切换滤波器设计,TN7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基本电子电路 > 滤波技术、滤波器 > 有源滤波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