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Fe~(3+)掺杂PMN-PZT三元系压电陶瓷性能及优化工艺的研究
作 者: 余方云
导 师: 孙清池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材料工程
关键词: PMN-PZT Fe2O3 压电陶瓷 掺杂方式 Zr/Ti 合成方式
分类号: TM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纯PMN-PZT压电陶瓷介电损耗较大,大约在3%,居里温度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探究Fe2O3掺杂及掺杂方式对0.2PMN-0.8PZT压电、介电、机电、损耗、居里温度等的影响,用SEM、XRD分析手段研究其微观组成变化。结果表明,0.2PMN-0.8PZT烧结温度范围较宽,约100℃。少量的掺杂如0-1.0wt% Fe2O3使压电系数d33,介电损耗tg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下降,机械品质因数Qm升高,说明Fe2O3表现的是一个硬性掺杂的特点,即Fe3+进入晶格取代Zr4+或Ti4+。掺杂会导致居里温度升高及促进三方相向四方相转变。最佳掺杂量约1.5wt%Fe2O3,在此点有硬性和软性掺杂的特点。同时性能数据及SEM表明Fe2O3有助烧的作用,使介电损耗降低0.015,常温介电常数升高。不同Fe2O3的掺杂方式对PMN-PZT性能影响基本一致,各有优缺点。当Zr/Ti为51/49时,0.2PMN-0.8PZT+1.5wt%Fe2O3正好处于MPB处,在此处,陶瓷性能总体达到最好,在1210℃烧结温度下,d33=253 pC/N,kp=0.514, ? T33 ?0=1975,tgδ=0.009,居里温度Tc约为281℃。基于0.2PMN-0.8PZT性能较差,研究了合成方法、温度、组分等对PMN-PZT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室条件下,一步法比二步法制得的陶瓷性能更佳,两种二步法中,先完全合成MgNb2O6,再加入ZrO2,TiO2,Pb3O4合成PMN-PZT较之在合成MgNb2O6,加入ZrO2,TiO2,最后再加入Pb3O4合成PMN-PZT好。且两种二步法中,第二步850℃合成PMN-PZT比900℃合成性能好。一步法合成中,850℃预合成的试样比900℃合成试样在同等烧结温度下压电性能好,且0.25PMN-0.75PZT试样的压电介电性能高于0.2PMN-0.8PZT。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25 1.1 压电陶瓷概述 8-12 1.1.1 压电效应及其产生机理 8-9 1.1.2 压电陶瓷的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9-12 1.2 铁电性与铁电体 12-23 1.2.1 铁电性与铁电体概述 12 1.2.2 铅基弛豫铁电材料 12-15 1.2.3 PMN-PZT 驰豫铁电材料研究进展 15-16 1.2.4 PMN-PZT 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16-21 1.2.5 Fe_2O_3 掺杂压电陶瓷改性研究进展 21-23 1.3 本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23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3-25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测试手段 25-30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5-26 2.2 实验工艺 26-27 2.3 性能表征手段及仪器装置 27-30 2.3.1 相对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tanδ 27 2.3.2 压电系数d33 27 2.3.3 机电耦合系数kp 27-28 2.3.4 显微结构及物相分析 28 2.3.5 居里温度Tc 28-30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0-54 3.1 Fe_2O_3 掺杂对PMN-PZT 性能的影响 30-37 3.1.1 配方的选择 30 3.1.2 Fe_2O_3 掺杂对PMN-PZT 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 30-34 3.1.3 Fe_2O_3 掺杂对0.2PMN-0.8PZT 居里温度的影响 34-35 3.1.4 显微形貌分析(SEM) 35-36 3.1.5 XRD 物相分析 36-37 3.1.6 本节小结 37 3.2 Fe_2O_3 不同掺杂方式对PMN-PZT 陶瓷压电介电机电性能的影响 37-41 3.2.1 Fe_2O_3 参与合成掺杂的介电压电性能 38-40 3.2.2 XRD 物相分析 40 3.2.3 本节小结 40-41 3.3 不同Zr/Ti 比含量对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 41-45 3.3.1 不同Zr/Ti 的压电介电及机电性能 42-44 3.3.2 不同Zr/Ti 样品的居里温度 44-45 3.3.3 小结 45 3.4 一步法及二步法对PMN-PZT 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 45-50 3.4.1 0.2PMN-0.8PZT 的物相分析 45-46 3.4.2 焦绿石相形成过程、影响 46-47 3.4.3 实验配方及工艺 47-48 3.4.4 压电介电机电性能及SEM 分析 48-50 3.4.5 小结 50 3.5 PMN 含量、Pb_3O_4 含量、合成温度对PMN-PZT 陶瓷性能影响 50-54 3.5.1 配方选择 50-51 3.5.2 压电介电机电性能 51-53 3.5.3 小节 53-54 第四章 结论 54-56 参考文献 56-6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61-62 致谢 62
|
相似论文
-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 压电驱动微工作台的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TP273
- γ-Fe2O3/ZnO纳米复合双层气敏膜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TB383.2
- 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干涉仪的研制,TN253
- 飞机加筋壁板结构压电主/被动控制系统的研究,V227
- 功能磁性纳米颗粒在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R544.1
- 基于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原理的3MN叠加式力标准机的研究,TM282
- α-Fe2O3/Ag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TB383.1
- 径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的研究,TM359.9
- MnCO_3掺杂对准同相界处0.94BNT-0.06BT无铅压电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TM282
- NBT基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TM282
- 氧化物掺杂SO_4~(2-)/SnO_2固体超强酸上的酯化和酯交换反应研究,TE667
- 纳米氧化铁的形貌控制合成及性能,TB383.1
- TEA CO_2激光器腔长控制系统研究,TN248.22
- 雷达显示器高压电源的研究及可靠性分析,TN957.7
- 精密相移系统的研究,TP274
- 基于隧道效应的纳米级传感系统的研究,TP212
- 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钹型换能器研制及性能研究,TB565.1
- 用于压电陶瓷微位移标定的触针激光干涉测量仪的研制,TH744.3
- 基于三角放大原理的压电型精密定位机构研究,TH703
- 全压电驱动纳米级宏/微定位系统的研究,TH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工材料 > 电工陶瓷材料 > 压电陶瓷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