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20kV绝缘子串环形并联间隙绝缘配合及导弧性能研究

作 者: 张智
导 师: 司马文霞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电气工程
关键词: 环形并联间隙 雷电冲击 操作冲击 燃弧试验 电弧运动仿真
分类号: TM2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输电线路因雷击引起的事故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也非常大,最大限度的减少输电线路雷击事故一直是电力科技工作者所追求的。绝缘子串并联间隙是一种输电线路“疏导型”防雷保护装置,可以作为输电线路传统“堵塞型”防雷保护方式的有力补充。同时,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安装方便、经济适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实验室已开展的并联间隙防雷保护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绝缘子串带并联间隙绝缘配合、并联间隙导弧性能和结构优化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对绝缘子串带并联间隙装置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以寻求我国输电线路绝缘子串合适的并联间隙距离为目标,本文在海拔高度为2100m的南方电网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对220kV复合绝缘子(FXBW4–220/100)加装环形和棒形并联间隙、220kV瓷绝缘子(XP–70)加装棒形并联间隙,开展了标准雷电冲击闪络特性试验研究和标准操作冲击闪络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间距下,复合绝缘子串带环形并联间隙的雷电和操作冲击50%闪络电压均较带棒形并联间隙稍高;瓷绝缘串带棒形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50%闪络电压高于复合绝缘子串带棒形并联间隙。基于链式电弧模型,本论文建立了环形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仿真计算了不同短路电流水平下的电弧运动过程。电弧运动仿真结果还得到了燃弧试验结果的有效验证。此外,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环形并联间隙电弧运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环形并联间隙电弧运动仿真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电弧在间隙电极上的运动快慢和趋势。环形并联间隙带开口设计可以改善电极上短路电流分布,提高电弧疏导性能;电弧在环形并联间隙上的运动时间随短路电流的增大近似指数规律减小;环形并联间隙曲率半径越大,电弧疏导也越快。基于220kV绝缘子串并联间隙冲击闪络特性试验结果,本文分析了绝缘子串与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情况,并建立输电线路雷击模型,计算加装并联间隙前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推荐了并联间隙间距。结果表明:220kV复合绝缘子加装环形并联间隙的间距为1744mm,加装棒形并联间隙的间距为1844mm,220kV瓷绝缘子加装棒形并联间隙的间距为1722mm。并联间隙装置能起到定位雷击闪络点,有效保护绝缘子的功能。同时,不过分提高线路雷击跳闸率,满足线路操作过电压要求。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电力变压器试验系统的研究,TM41
  2. 110kV污秽绝缘子串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TM85
  3. 110kV覆冰绝缘子串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TM75
  4. 棒—板空气间隙淋雨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研究,TM83
  5. 低气压下110kV系统棒-板空气间隙冲击放电特性及电压校正研究,TM83
  6. 低气压下棒—板空气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及校正的研究,TM85
  7. 复合绝缘子端部电场改善的研究,TM216
  8. 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及诊断技术研究,TM216
  9. 输电工程(绝缘子)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TM216
  10. 户外绝缘子污秽不均匀分布下电场有限元分析,TM216
  11. 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研究,TM216
  12. 基于泄漏电流的直流绝缘子污闪研究,TM216
  13. 基于EDGE的绝缘子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TM216
  14. 线路绝缘子交流污秽预测的新特征量研究,TM216
  15. 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的交、直流闪络特性和放电过程的比较,TM216
  16. 光滑圆柱绝缘子覆冰闪络研究与电场计算,TM216
  17. 复合绝缘子憎水性评估方法及憎水性对闪络特性影响研究,TM216
  18. 沙尘环境下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的研究,TM216
  19. 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研究,TM216
  20. 架空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防雷保护应用研究,TM216
  21. 绝缘子泄漏电流特性研究,TM216
  22. 悬式绝缘子装配方法改进设计,TM21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工材料 > 绝缘材料、电介质及其制品 > 绝缘子和套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