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十九世纪德国的“风格”论战

作 者: 谢明潭
导 师: 王骏阳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关键词: “风格”论战 亨瑞奇·胡布希 卡尔·博迪舍 圆拱风格 建构本文正文共约56000字 插图21幅
分类号: TU-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世纪德国的“风格”论战标志着德国建筑理论的崛起。在当时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影响,德国的建筑理论领域中渗入了大量的哲学和历史学等理论;从而这场“风格”论战拓展了建筑学的边界,涵盖了当时诸多的社会和文化问题。针对当时新古典主义的先验形式倾向,亨瑞奇·胡布希等人提倡建筑应该回归到建筑的材料、建造等本质问题,并结合德国实际提出“圆拱风格”的理论,由此引发了这场长达二十余年的“风格”论战;在胡布希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卡尔·博迪舍则进而提出“核心形式”与“艺术形式”,解决了建造本体与形式再现之间的矛盾。经过这场论战,当时德国形成了建筑“风格”理论的粗略框架,也为当时德国建构思想提供了萌芽和生长的土壤。当时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有关“我们应该建造什么风格”的争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却一直为我国建筑学界所忽视。本论文通过将这场论战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详细介绍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起源、发展以及影响,对德国建构思想的起源做出了相应的补充;这既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下中国的建筑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研究内容  8-10
  1.2 相关研究回顾  10-11
  1.3 论文结构  11-12
第二章 时代背景  12-22
  2.1 社会思潮  12-16
    2.1.1 德国现状  12-13
    2.1.2 启蒙运动  13-14
    2.1.3 浪漫主义  14-15
    2.1.4 历史主义  15-16
  2.2 工业时代  16-18
    2.2.1 工业化与市场化  16-17
    2.2.2 城市化与阶级化  17-18
  2.3 机构影响  18-22
    2.3.1 教育机构  18-19
    2.3.2 团体与趋势  19
    2.3.3 出版印刷  19-22
第三章 胡布希与圆拱风格  22-42
  3.1 “风格”问题的形成  22-31
    3.1.1 胡布希生平  22-23
    3.1.2 观念影响  23-25
      3.1.2.1 弗里德里希·克劳伊泽尔  23
      3.1.2.2 弗里德里希·温布伦纳  23-25
      3.1.2.3 拿撒勒画派  25
    3.1.3 《论希腊建筑》  25-31
      3.1.3.1 祛魅  25-27
      3.1.3.2 希腊与罗马  27-28
      3.1.3.3 木石之争  28-30
      3.1.3.4 形式范例与历史过程  30-31
  3.2 “风格”理论的建立  31-34
    3.2.1 《我们应该建造什么风格?》  31
    3.2.2 安全基础  31-32
    3.2.3 风格四要素  32-34
  3.3 圆拱风格  34-42
    3.3.1 德国风格  34-37
    3.3.2 圆拱风格  37-40
      3.3.2.1 拱券的发展  37
      3.3.2.2 圆拱风格  37-39
      3.3.2.3 尖拱与圆拱  39-40
    3.3.3 大众风格  40-42
第四章 “风格”论战及影响  42-66
  4.1 风格论战的各种声音  42-49
    4.1.1 论战概况  42-43
    4.1.2 魏格曼与沃尔夫  43-47
      4.1.2.1 圆拱风格与哥特风格  43-44
      4.1.2.2 争论  44-47
    4.1.3 梅茨格与材料共识  47-49
      4.1.3.1 材料基础  47-48
      4.1.3.2 铸铁与新风格  48-49
  4.2 博迪舍与“风格”论战  49-53
    4.2.1 博迪舍的立场  49-50
    4.2.2 《希腊人的建构》  50-52
    4.2.3 《希腊和德国建造方式的原则》  52-53
  4.3 论战尾声  53-57
    4.3.1 铸铁材料  53-54
    4.3.2 文艺复兴风格  54-56
    4.3.3 建筑“嘉年华”  56-57
  4.4 建筑实践  57-66
    4.4.1 圆拱风格  57-63
      4.4.1.1 胡布希的实践  57-61
      4.4.1.2 盖特纳的实践  61-63
    4.4.2 未来风格  63-66
第五章 “风格”体系  66-68
  5.1 “风格”的演变  66-67
  5.2 “风格”体系  67-68
致谢  68-70
主要参考文献  70-72
插图和附表清单  72-74

相似论文

  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2. 比亚克·英厄尔斯建筑思想和设计策略研究,TU-86
  3. 西安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表达与评析,TU-86
  4. 西安近代建筑风格与装饰研究,TU-86
  5. 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TU-86
  6. 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TU-86
  7. 元代建筑室内装饰与陈设格局初探,TU-86
  8. 扎哈·哈迪德建筑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研究,TU-86
  9. 奥斯瓦尔德·玛蒂亚斯·翁格尔斯作品及其创作思想研究,TU-86
  10. 基于建筑类型学下的“徽质空间”分析,TU-86
  11. 徽质因子在新地域主义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TU-86
  12. 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下上海里弄住宅建筑外窗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TU-86
  13. 晋西、陕北窑洞民居比较研究,TU-86
  14. 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TU-86
  15. 数字时代下的建筑形态与普利兹克建筑奖,TU-86
  16. 上海市徐汇区近代花园洋房保护再利用模式研究,TU-86
  17. 现象学视角下,当代建筑设计策略的再思考,TU-86
  18.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研究,TU-86
  19. 通风系统对地坑窑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TU-86
  20. 西方现代教堂建筑设计形态探研,TU-86
  21. 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U-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