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MODIS数据的三峡库区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研究

作 者: 陆逸
导 师: 周志翔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林学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三峡库区 MODIS数据 遥感估测 时空格局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由此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亟需全世界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密切相关,而植被在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碳循环过程的关键指标。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几年,库区出现了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等诸多问题,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库区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三峡库区的NPP及其时空动态变化,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决策。本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根据CASA模型,将MODI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地面气象站点的太阳总辐射、气温、降水等数据,利用ArcGIS、ENVI、ERDAS等空间分析软件,估算三峡库区2000-2009年NPP年均值及总量,分析NPP的时空分布和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变化,探讨使NPP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模拟CASA模型的多个参数,包括植被指数简单比率(SR)时间序列图、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时间序列图、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时间序列图、温度胁迫因子(Tε)时间序列图、最适温度(Topt)时间序列分布图、水分胁迫因子(Wε)时间序列图、区域实际蒸散量(E)时间序列图、区域潜在蒸散量(Ep)时间序列图等,实现了模型估算参数的数据产品制作,产品覆盖范围为三峡库区全境,空间分辨率为500m,时间分辨率为月,时间跨度为2000-2009年,可用以服务于其他研究者。(2)对CASA模型的FPAR计算方法、NDVI和S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取值、最大光能转化率(εmax)等参数进行修订,并同其他模型进行交叉对比验证,证明修订后的模型对三峡库区植被NPP的估算具有可适用性和准确性。(3)三峡库区2000-2009年每年生长季累计NPP平均值在451.77-515.37 gC/m2.yr之间,10年平均为487.21 gC/m2.yr。NPP总量总体上分布在2.61×1013-2.98×1013gC/yr之间,10年平均总量为2.82x 1013gC/yr。三峡库区2000至2003年生长季累计NPP变化较大,2004至2009年NPP总量的波动幅度则较小,总体逐渐趋于稳定。NPP均值季相变化明显,基本呈现出单峰曲线的特征。NPP值主要积累月份是5-9月,最大值出现在7月,占3-11月平均NPP值的18.76%;至8月以后迅速降低,10-11月则缓慢降低。最小值出现在11月,只占3-11月平均NPP值的2.58%。(4)通过三峡库区的植被类型图,得到不同植被类型对应的NPP值。其中常绿阔叶林的平均NPP值最高,为858.19gC/m2.yr,其次为落叶阔叶林,平均NPP值为630.01gC/m2.yr,而混交林、耕地、草地的平均NPP都达到了500 gC/m2.yr以上,水域和城市的平均NPP较小,仅为178.15 gC/m2.yr和180.1 gC/m2.yr。在NPP年总量方面,森林和耕地的NPP总量相当于整个三峡库区的77.41%,而水域和城镇用地的NPP总量远远低于其他植被类型。各种植被类型在生长季NPP的季相变化符合NPP变化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单峰曲线的规律。(5)三峡库区NPP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巫溪县年均NPP总量最高,达到了2.18×1012gC/yr,占研究区NPP总量的7.74%;其次为夷陵和巴东,分别为2.13×1012gC/yr和1.93×1012gC/yr,占研究区NPP总量的7.56%和6.86%;而年均NPP最小的是重庆市渝中区,NPP总量为8.1×109gC/yr,仅占总量的0.03%。(6)通过对三峡库区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对三峡库区NPP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降水等因子。同时三峡库区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移民等活动干扰了库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下,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生态承载力有所提高并逐步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1 绪论  12-2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6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6
  1.2 NPP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21
    1.2.1 NPP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16-19
    1.2.2 NPP研究的主要模型  19-21
    1.2.3 NPP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24
    1.3.1 研究内容  21-22
    1.3.2 主要解决问题  22-23
    1.3.3 技术路线  23-24
2 研究区概况  24-28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4-25
    2.1.1 地理位置  24
    2.1.2 行政区划  24-25
  2.2 自然状况  25-27
    2.2.1 气候条件  25-26
    2.2.2 土壤与植被  26-27
  2.3 社会经济状况  27-28
3 CASA模型的构建与实现  28-39
  3.1 CASA模型概况  28-29
  3.2 CASA模型的算法  29-36
    3.2.1 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的计算  30-32
    3.2.2 光能转化率(ε)的计算  32-36
  3.3 对原CASA模型参数的修订  36-39
    3.3.1 对FPAR计算的修订  36-37
    3.3.2 对NDVI和SR的最大值、最小值的修订  37-38
    3.3.3 对最大光能转化率(ε_(max))的修订  38-39
4 数据收集与处理  39-52
  4.1 遥感影像  39-43
    4.1.1 MODIS数据  39-40
    4.1.2 遥感影像的校正  40
    4.1.3 提取研究区的NDVI  40-41
    4.1.4 植被类型划分  41-43
  4.2 气象数据  43-47
    4.2.1 太阳总辐射数据  44-45
    4.2.2 气温数据  45-47
    4.2.3 降水数据  47
  4.3 CASA模型计算  47-49
  4.4 模型验证  49-52
5 三峡库区NPP动态变化分析  52-70
  5.1 三峡库区NPP时间格局  52-63
    5.1.1 三峡库区NPP年际变化  52-55
    5.1.2 三峡库区NPP月际变化  55-58
    5.1.3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NPP变化  58-63
  5.2 三峡库区NPP空间格局  63-66
    5.2.1 三峡库区NPP总体分布  63
    5.2.2 三峡库区各行政区NPP分布  63-66
  5.3 三峡库区NPP时空格局的影响因子研究  66-69
  5.4 对三峡库区绿化布局的建议  69-70
6 结论与展望  70-73
  6.1 结论  70-72
  6.2 展望  72-73
参考文献  73-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2.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3.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鼠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推断,R184
  4. 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P642.22
  5. 左江流域植物气候生产力遥感监测方法研究,P407
  6. 基于CASA模型的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植被NPP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Q948
  7. 三峡库区贫困县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F249.27
  8. 闽东南沿海地区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P208
  9. 沟渠生态系统处理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X703
  10. 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生态风险管理研究,X171
  11. 三峡库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研究,TU982.29
  12. 双壳舷侧结构耐撞性能分析,U661.4
  13. 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TP311.52
  14.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库区泥沙淤积研究,TV145
  15. 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滑坡发育特征及水库蓄水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P642.22
  16. 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TV221.2
  17. 三峡库区蓄水影响下的凉水井滑坡复活机制与稳定性演化研究,P642.22
  18. 基于MODIS数据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研究,TP79;F301
  19. 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草本植物对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Q948
  20. 水位变动下消落带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研究,X171
  21. 三峡库区码头安全综合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U698.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