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地震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

作 者: 赵盼盼
导 师: 陈九辉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专 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
关键词: 环境噪声 自相关函数 地震波速变化 汶川地震 川西台阵
分类号: P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Mw7.9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与损失。震后地表地质考察(Xu et al., 2009)、地震震源过程反演(张勇等,2008;Ji and Hayes,2008;王卫民等,2008; Shen et al., 2009)、余震定位(黄媛等,2008;陈九辉等,2009)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是迄今为止在高角度逆冲断裂上发生的强度最大的内陆地震(Zhang et al., 2010)。地震的孕育和发生通常伴随同震应力场变化、地下流体迁移、地壳浅层破坏等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地壳介质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地壳介质物理性质在强震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强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过程,有助于地震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汶川地震前后区域介质和应力场变化的研究对具有特殊发震构造的汶川地震尤为重要。近年来,利用地震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尾波的被动源成像干涉测量法(PII)成为一种新兴的监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的方法,由于具有无源优势和可持续监测的特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在地震(Wegler et al., 2009; Xu and Song, 2009; Chen et al., 2010; Cheng et al., 2010;刘志坤和黄金莉,2010),火山(Brenguier et al., 2008a),断层带(Wegler et al., 2007; Brenguier et al., 2008b)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如何理解强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过程、如何认识火山内部岩浆的活动过程,进而预测其爆发的时间、强度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6年10月开始,在国家973研究项目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100°~105°E, 26°~32°N)布设了由297个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简称川西台阵),获得了汶川地震前后完整的地震活动观测记录,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29°N以北地区的137个台站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连续三分量地震环境噪声记录研究了汶川地震震前到震后地壳速度变化特征。借助川西台阵的密度优势,我们针对单台三分量噪声自相关函数和单台不同分量间的互相关函数,利用互谱移动窗技术,在0.33~1HZ频带范围内测量了经过50天滑动平均的相关函数与长时间平均参考相关函数的走时变化率,进而求得地壳浅部速度随时间的相对变化,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⑴汶川Mw7.9级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沿断裂破裂方向存在显著同震波速降低,而沿破裂反方向及其松潘-甘孜块体西部、川滇块体速度相对变化较弱,但在四川盆地内部却也存在明显速度相对降低。⑵与Chen et al.(2010)利用双台互相关函数尾波在该区域所得同震速度变化率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测量得到的同震速度变化率幅值较大,但两者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同时两者同震速度相对变化与震前扰动幅度比值分别为2和2.1。其差别应该是所用方法对该区域不同深度地壳的速度相对变化敏感度不同,因而两文所得结果并无本质差异。⑶尽管本文将同震速度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同震体应变进行了对比,但是由于噪声相关函数测量所得到的同震速度变化率比汶川地震同震体应变率(约为10-6量级)高2-3个量级,说明同震体应变并非造成同震地壳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浅层地壳介质,由同震应力变化造成的介质孔隙度或介质内流体的迁移可能是同震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强地面震动对接近震源区的浅层介质造成的破坏,也可能影响噪声相关函数方法测量速度变化的结果。⑷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噪声自相关研究进一步发现,在鲜水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交汇区康定、泸定附近存在同震速度增加区,其速度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背景速度扰动幅度。这一区域与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和地表形变观测预测的周边断层库伦应力增加区(Parsons et al., 2008;万永革等,2009;单斌等,2009)一致。这说明,高密度台站的噪声相关速度变化测量不仅可以测量大尺度的平均地壳速度变化,也可以探测得到同震应力增加。我们的研究同时发现,同震库伦应力增加效应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个月左右,在此之后,区域应力场逐渐恢复为与周边区域基本一致的应力下降。该区域的应力下降可能与在该地区发生的地震有关。⑸在汶川地震之前,各个区域,特别是龙门山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都表现出了类似的地壳速度随时间变化特征(图4-7),在震前约200天时间尺度内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地壳速度增加。这一速度变化与季节没有明显关系,因而很可能是地壳应力增加的体现。但是由于川西台阵在汶川震前的观测仅有约一年半的时间,尚难以给出汶川震前速度和应力场变化的确切结论。有关汶川地震之前的应力场变化及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6
第二章 地震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方法  16-27
  2.1 历史背景  16-18
  2.2 噪声互相关方法的理论基础  18-21
  2.3 地震环境噪声互相关函数的提取  21-27
第三章 地震环境噪声互相关方法研究地壳速度相对变化  27-35
  3.1 研究背景  27-28
  3.2 速度相对变化的测量  28-31
  3.3 噪声方法研究速度变化的应用实例  31-35
第四章 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  35-50
  4.1 台阵分布及观测数据  35-36
  4.2 数据处理  36-41
  4.3 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  41-48
  4.4 结论  48-50
第五章 结语  50-52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作者简介  58-59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59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3. 汶川灾后社会救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632.1
  4. 灾后重建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630
  5. Femto-Cell关键技术研究,TP393.01
  6.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研究,D630
  7. 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632
  8. 汶川地震典型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和防倒塌对策研究,TU352.11
  9. 边界条件下矢量噪声场的时空相关特性研究,TB52
  10. 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B82-057
  11.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研究,G222
  12. 汶川地震报道中电视新闻特写研究,G222
  13. 新闻专业主义视野下的电视灾难新闻研究,G220
  14. 危机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G206
  15. GPS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研究,P228.4
  16. 基于灰色模型和ARMA模型的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研究,F126
  17. 冰雪、地震灾历后典型结构分析及减灾措施研究,X43
  18.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632.9
  19. 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630
  20.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623
  21. 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灾后重建发展乡村旅游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