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的低碳策略研究

作 者: 顾巧泼
导 师: 姚宏韬
学 校: 沈阳建筑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县域 建设用地 低碳发展 碳源 碳汇
分类号: X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CO2排放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强烈,同时气候变化大会的接连召开都预示着低碳发展在被人们愈加的关注。目前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我们对县域的关注,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制定给予了盘山县域发展的全新机遇,此外在国际总体低碳发展的趋势下,辽宁盘山县域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而建设用地低碳研究恰恰是达到县域低碳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盘山县域建设用地利用低碳策略研究变得极为必要。本文以盘山县域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应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对比分析与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县域建设用地“碳源-碳汇”的测算公式分析开始,将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来源分为居民点的碳排放和镇区的碳排放两大类,而将镇区又细分为居住、工业、商办、交通用地的碳源和绿地的碳汇。通过对县域建设用地碳排放测算公式的分析推导出各用地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代入盘山县的相关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排放存在的相应问题主要为:县域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和县域各用地低碳化措施的不足造成的碳排放大;以及绿地绝对数量、绿地布局和植物配置不足造成的碳汇能力薄弱。在通过对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发展的动力及困境的分析后,从多个方面提出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低碳策略,其分别为:加强县域建设用地统筹、打造低碳化的各功能用地、降低交通用地碳排放、保育城镇绿地碳汇。策略的良好推行当然也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措施,为保障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策略的实施,本文运用加强建设用地低碳宣传、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强化建设用地政策指导、灵活运用经济杠杆这四方面保障措施来达成。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3
第1章 绪论  13-21
  1.1 研究缘起  13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15
    1.2.1 研究背景  13-14
      1.2.1.1 辽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对县域的关注  13-14
      1.2.1.2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制定推动县域的发展  14
      1.2.1.3 低碳化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14
      1.2.1.4 建设用地研究是达到县域低碳的有效途径  14
    1.2.2 研究意义  14-15
      1.2.2.1 现实意义  14-15
      1.2.2.2 理论意义  15
      1.2.2.3 实践意义  15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8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5-16
      1.3.1.1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  15-16
      1.3.1.2 国内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研究  16
      1.3.1.3 国内生态补偿研究  16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6-18
      1.3.2.1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  16-17
      1.3.2.2 国外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研究  17
      1.3.2.3 国外生态补偿研究  17-18
  1.4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8-19
    1.4.1 研究目的  18
    1.4.2 研究方法  18-19
      1.4.2.1 调查研究法  18
      1.4.2.2 系统分析法  18
      1.4.2.3 对比分析法  18
      1.4.2.4 实证分析法  18-19
  1.5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9-21
    1.5.1 研究内容  19
    1.5.2 研究框架  19-21
第2章 县域建设用地利用低碳策略的基本理论  21-27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
    2.1.1. 县域  21
    2.1.2. 县域建设用地  21
  2.2. 低碳发展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21-23
    2.2.1. 低碳发展的内涵  21
    2.2.2. 低碳发展的辨析  21-22
      2.2.2.1 可持续、生态、低碳的发展概念  21-22
      2.2.2.2 可持续发展、生态、低碳发展的关系  22
    2.2.3. 低碳发展的模式  22-23
  2.3.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23-25
    2.3.1.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  23
    2.3.2.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  23-25
      2.3.2.1 地租理论  23-24
      2.3.2.2 区位理论  24
      2.3.2.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4-25
  2.4. 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利用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25-27
    2.4.1. 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利用的内涵  25
    2.4.2. 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利用的相关理论  25-27
      2.4.2.1 生态环境价值论  25
      2.4.2.2 外部性理论  25-26
      2.4.2.3 公共物品理论  26-27
第3章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源-碳汇”测算公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27-35
  3.1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源-碳汇”测算  27-31
    3.1.1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源量测算  27-31
      3.1.1.1 居民点碳源测算公式  27-28
      3.1.1.2 镇区的碳源量测算公式  28-31
    3.1.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汇量测算公式  31
    3.1.3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净碳排放量测算公式  31
  3.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1-35
    3.2.1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源影响因素  31-33
      3.2.2.1 居民点碳源的影响因素  31-32
      3.2.2.2 镇区碳源的影响因素  32-33
    3.2.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汇影响因素  33-35
第4章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排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5-47
  4.1 盘山县的概况  35-37
    4.1.1 区位分析  35
    4.1.2 人口现状  35-36
    4.1.3 社会经济  36
    4.1.4 土地利用  36-37
  4.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排放现状  37-40
    4.2.1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源现状  37-40
      4.2.2.1 居民点碳源现状  37
      4.2.2.2 镇区的碳源现状  37-40
    4.2.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碳汇现状  40
    4.2.3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净碳排放现状  40
    4.2.4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排放的基本特征  40
      4.2.4.1 盘山县建设用地总体表现为碳排放  40
      4.2.4.2 镇区的碳排放明显高于居民点的碳排放  40
      4.2.4.3 镇区中碳排放强度最大的为工业用地  40
  4.3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利用存在的问题  40-43
    4.3.1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的碳源强度大  40-42
      4.3.1.1 县域建设用地结构的不合理  40-41
      4.3.1.2 居民点布局集约性不足  41
      4.3.1.3 工业用地碳排放量大  41-42
      4.3.1.4 交通用地布局不甚合理  42
    4.3.2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的碳汇能力低  42-43
      4.3.2.1 绿地绝对数量的不足  42
      4.3.2.2 绿地系统布局的不合理  42
      4.3.2.3 绿地系统中植物配置的欠缺  42-43
  4.4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化利用的动力  43-44
    4.4.1 国际低碳发展趋势对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示范  43
    4.4.2 辽宁作为低碳试点省对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的要求  43
    4.4.3 建设用地短缺矛盾对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化的刺激  43-44
  4.5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化利用的困境  44-47
    4.5.1 现状建设用地利用低碳基础的薄弱  44
    4.5.2 多方在低碳内涵认识上的不足  44-45
    4.5.3 建设用地低碳技术创新上的缺陷  45
    4.5.4 建设用地低碳利用激励机制的缺失  45-47
第5章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利用的低碳策略与保障措施  47-59
  5.1. 降低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源的策略  47-54
    5.1.1 加强县域建设用地统筹  47-49
      5.1.1.1 适当合并居民点  47-49
      5.1.1.2 推进县域建设用地统筹  49
    5.1.2 打造低碳化的各功能用地  49-52
      5.1.2.1 打造低碳化的工业用地  49-52
      5.1.2.2 打造低碳化的居住用地  52
    5.1.3 降低交通用地碳排放  52-54
      5.1.3.1 倡导公交出行的用地模式  52-53
      5.1.3.2 强化短路径出行的用地布局  53-54
  5.2. 加强盘山县域建设用地碳汇的策略  54-56
    5.2.1 保障生态绿地的碳汇  54-55
    5.2.2 打造结合景观绿道的碳汇  55-56
  5.3. 盘山县域建设用地低碳策略的保障措施  56-59
    5.3.1 加强建设用地低碳宣传  56-57
    5.3.2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57
    5.3.3 强化建设用地政策指导  57
    5.3.4 灵活运用经济杠杆  57-59
第6章 结论  59-61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  59-60
  6.2 研究的创新点  60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60-61
参考文献  61-63
作者简介  63-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F301
  5. 重庆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差异比较及对策研究,F127
  6. 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混合碳源研究,TU991.2
  7. 改进两段接触氧化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研究,X703
  8.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驱动力分析,F293.2
  9. 不同发展模式下和龙市建设用地总量研究,F301
  10. 空间权法律制度探究,D923.2
  11. 我国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F293.3
  12. 苏州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F301
  13. 贵州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F205
  14. 净月城市规划区主要建设用地的公共利益合理界定,F301
  15.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923;F301
  16. 黄骅市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空间区位优度研究,TU984.113
  17. 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前评价研究,F301
  18. 秦皇岛市陆地植被碳汇研究,X173
  19.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规制,F301
  2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F301.0
  21. 试论统筹城乡中的农村土地利用模式,D923.2;F30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