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农业开发及其环境影响

作 者: 杨越
导 师: 张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关键词: 农业开发 人口 耕地 环境影响
分类号: X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奇台-济木萨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明显。本地区所处气候带是温带,光热资源条件较好,能够满足较多农作物的光热需求,天山雪融水和南部山区的降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完成对新疆的统一之后,在奇台-济木萨地区开展屯田活动,改变了本地区在此之前以牧业为主要人类生存活动的局面。相较于牧业,农业生产是更为剧烈的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明显。同时农业生产能够反作用于环境,与牧业计较,农业生产活动作为比较强烈的人类活动必然会改变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本文选择奇台-济木萨地区(东自至今木垒县,西至今吉木萨尔县)作为研究区域,讨论本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农业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得以开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农业生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基础;政治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也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些社会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是进行农业开发的基础。第二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人口,人口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承担者,也是农业产品的消耗者,者关系密切。第三章讨论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从更为直观的角度说明着农业生产活动的规模和程度。以上第二章和第三章,从人口和耕地两个方面讨论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以下结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同光之乱之间,奇台-济木萨地区总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状况较好;战乱之后,农业人口大量减少、耕地抛荒严重,之后恢复情况不容乐观,直到清末才勉强恢复到嘉庆年间的水平。第四章探讨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发展的环境影响,清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开发之后,大批屯兵和户民迁入,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成农田,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加剧,改变了这里的地表植被和水资源分布,对地理景观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虽然农业开发和发展能够改变地表植被,让农作物替代了原始植被,但除了人为选择之外,这些农作物还会受到环境选择,适应环境的农作物才能生长。奇台-济木萨地区经过清代的开发和发展,农业生产与环境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虽然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自然环境,但是并没有造成环境恶化等后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选题意义及研究综述  9-15
  (一)、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9-11
  (二)、研究现状分析  11-15
第一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农业开发的自然与社会基础  15-19
  第一节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  15-16
  第二节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社会基础  16-19
第二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19-45
  第一节 清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迁入  21-23
  第二节 1766-1863年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聚集与增长  23-39
    一、户口统计  24-25
    二、奇台-济木萨地区各类农业人口的迁入过程  25-30
    三、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规模及其演变  30-39
  第三节 1878-1911年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人口的再聚集  39-45
    一、战乱后农业人口数值变化  39-40
    二、乱后人口的再聚集  40-41
    三、清末奇台-济木萨地区人口规模与农业恢复  41-45
第三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  45-61
  第一节 水利建设  45-48
    一、清代农业开发前期的水利建设  45-47
    二、清代农业开发后期的水利建设  47-48
  第二节 耕地面积的变化  48-59
    一、乾嘉道时期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载籍耕地面积  48-56
    二、清朝末期奇台-济木萨地区的载籍耕地面积  56-59
  第三节 耕地分布的空间特点  59-61
第四章 清代奇台-济木萨地区农业发展的环境影响  61-65
  第一节 植被分布的时空变化  61-63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  63-65
结论  65-67
参考文献  67-71
附录  71-75
致谢  75-7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7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3. 山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变化趋势预测,O212.1
  4.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5.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6.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环境性能分析,X799.1
  7. 粮食危机背景下的耕地流失现象研究,F323.211
  8. 基于VGIS系统的煤炭矿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拟,X831
  9. 耕地产出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农户调查的分析,F301
  10. 土地开发整理案例研究,F301
  11. 有机物对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X53
  12. 胡锦涛耕地保护思想研究,F301
  13. 长沙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F224
  14. 花垣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S158
  15. 基于GIS的耕地保护辅助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6. 湘潭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F301.24
  17. 嫩江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S158
  18.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实证研究,F301.21
  19. 安阳市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F301.21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桃江县耕地保护研究,F301.21
  21. 高台县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力研究,F323.2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灾害及其防治 >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