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Kumkol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作 者: 付焱鑫
导 师: 谭成仟
学 校: 西安石油大学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水淹层 剩余油 分布 控制因素
分类号: TE3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勘探和开发,Kumkol油田已进入油田开发后期,即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含水率持续上升,增产措施难度加大,措施有效率呈递减趋势,综合递减率逐年加大等。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状况是保证油田增储上产的物质基础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确定水驱油田高含水期产层剩余油饱和度为核心,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目的,在录井、岩心、试油、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之上,系统研究了油田沉积微相、微构造等地质特征以及油藏开发特征及水淹状况。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确定了近两年新井的剩余油油饱和度,并结合生产测井资料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确定了产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绘制了产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图,从而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Object-Ⅱ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富集。从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入手,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沉积微相、沉积韵律、隔夹层、微构造、断层和注采井网等是控制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确立了油藏剩余油平面分布模式。最后预测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区,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构造高部位、断层遮挡处、井网控制程度低以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地区,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物性较差的薄油层、正韵律和均质韵律油层顶部以及复合韵律油层中物性较差的部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3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11
  1.3 主要研究内容  11
  1.4 技术思路  11-12
  1.5 主要成果  12-13
第二章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13-35
  2.1 地层特征  13-16
    2.1.1 下白垩统  14-16
    2.1.2 上侏罗统  16
  2.2 构造特征  16-19
    2.2.1 区域构造背景  16-18
    2.2.2 微构造分析  18-19
  2.3 沉积特征  19-31
    2.3.1 区域沉积背景  19-20
    2.3.2 沉积相标志  20-23
    2.3.3 沉积微相  23-31
  2.4 储层特征  31-33
    2.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1
    2.4.2 储层物性特征  31
    2.4.3 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31-33
  2.5 油藏特征  33-35
    2.5.1 油藏类型和油水关系  33
    2.5.2 油藏压力和温度系统  33-34
    2.5.3 流体特征  34-35
第三章 油藏开发特征  35-42
  3.1 开发概况  35-39
    3.1.1 开发阶段  35
    3.1.2 开发现状  35-36
    3.1.3 油井构成  36-38
    3.1.4 水井构成  38-39
  3.2 水淹状况分析  39-41
    3.2.1 平面水淹状况  39-40
    3.2.2 纵向水淹状况  40-41
  3.3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42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2-72
  4.1 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方法  42-47
    4.1.1 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42-43
    4.1.2 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43-44
    4.1.3 生产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44-47
    4.1.4 计算结果对比  47
  4.2 剩余油分布特征  47-57
    4.2.1 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47-56
    4.2.2 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  56-57
  4.3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57-69
    4.3.1 沉积微相  57
    4.3.2 沉积韵律  57-62
    4.3.3 隔夹层  62-63
    4.3.4 微构造  63-66
    4.3.5 断层  66-67
    4.3.6 注采井网  67-69
    4.3.7 其他因素  69
  4.4 剩余油平面分布模式  69-72
    4.4.1 边缘相带型  69-70
    4.4.2 微构造高部位型  70
    4.4.3 封闭性断层遮挡处型  70-71
    4.4.4 注采井网不完善型  71-72
第五章 剩余油潜力区评价  72-74
  5.1 开发潜力分析  72
  5.2 潜力区预测  72-74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74-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7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8-79
详细摘要  79-92

相似论文

  1.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2.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3.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TP338.8
  4.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5.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6.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7.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8.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9.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异方差模型的统计推断,O212.1
  10.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TM61
  11.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12.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13.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14.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15. 各向异性与量子点平衡形态及应变分布研究,O471.1
  16. 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分析,F249.27
  17. MEBN与BKPF相结合的软件异常行为预测,TP311.53
  18. 医院污水处理分布式控制的研究与设计,X799.5
  19.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流数据聚类算法研究,TP212.9
  20.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研究,F752.62;F224
  21. 高瓦斯矿井综放开采采空区瓦斯治理数值模拟研究,TD7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 > 采收率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