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联通号码携带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作 者: 王首媛
导 师: 孙松林
学 校: 北京邮电大学
专 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 号码携带 信令中继 集中数据库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移动交换中心 归属位置寄存器
分类号: F6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号码可携带指的是电信用户在转换他们的网络运营商、地点或者服务类型后,仍保留所拥有的电话号码。作为一种促进电信市场公平竞争的技术和政策手段,号码携带不仅提高了用户的选择能力,而且有利于运营商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产品来争取客户。我国的电信网络正处于3G发展的起步期,实现号码可携带,将有助于促进移动通信用户的迅速流动,扩大3G客户群,加快运营商在3G投资成本的回收,从而推动我国的3G发展。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与分析了中国联通号码携带方案的原理,并且参与到号码携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网局数据的修改以及测试工作。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目前国内电信网络的发展现状,由此引出号码携带系统的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接着阐述了号码携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并重点介绍了移动号码携带系统;然后对国际上移动号码携带主流的技术方案(基于交换机的解决方案、基于智能网的解决方案和基于信令中继的号码携带解决方案)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总结了这三种传统的移动号码携带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文章深入研究了中国联通号码携带的总体实施方案,针对总体架构中的主要功能单元以及接口和协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号码携带方案的实现原理以及语音呼叫、短信及彩信流程,并介绍了号码携带方案的实现工作以及测试中遇到的问题与经验。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研究背景  8-9
  1.2 号码可携带系统的研究价值及社会意义  9-10
    1.2.1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9
    1.2.2 促进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  9-10
    1.2.3 提高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10
    1.2.4 推动3G发展  10
  1.3 全球号码携带的实施状况  10-14
    1.3.1 新加坡  11-12
    1.3.2 香港  12
    1.3.3 韩国  12-13
    1.3.4 英国  13-14
    1.3.5 美国  14
  1.4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16
第二章 号码可携带技术  16-21
  2.1 概念与分类  16-17
    2.1.1 号码可携带的概念  16
    2.1.2 号码可携带的分类  16-17
  2.2 移动号码携带的简介  17-19
    2.2.1 移动号码携带的概念  17-18
    2.2.2 移动号码携带的基本要求  18-19
  2.3 相关术语解释  19-21
第三章 移动号码携带的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分析  21-32
  3.1 基于传统交换机(On-Swtich)的实现方案  21-23
  3.2 基于智能网方式的号码携带解决方案  23-26
    3.2.1 基于智能网的发端查询解决方案  23-24
    3.2.2 基于智能网的收端查询解决方案  24-26
  3.3 基于信令中继的号码携带解决方案  26-31
    3.3.1 基于STP-SRF的解决方案  26-28
    3.3.2 基于MAP-SRF的解决方案  28-31
  3.4 小结  31-32
第四章 中国联通移动号码携带解决方案的分析与研究  32-53
  4.1 中国联通移动号码携带方案的系统架构  32-34
  4.2 主要功能单元介绍  34-36
    4.2.1 CSMS和CNPDB  34
    4.2.2 LSMS/LNPDB和SOA  34-35
    4.2.3 NPHLR和NPMSC  35-36
    4.2.4 ENUMDNS  36
  4.3 接口及协议  36-37
    4.3.1 CSMS与SOA-LSMS之间的接口  36
    4.3.2 NPHLR和NPMSC与其他网元及系统之间的接口  36-37
    4.3.3 ENUMDNS与业务平台之间的接口  37
  4.4 方案的业务流程  37-48
    4.4.1 语音主要呼叫流程分析  37-43
    4.4.2 移动网短信业务流程分析  43-46
    4.4.3 彩信业务流程  46-48
  4.5 实现本方案对网络的升级与改造  48-51
  4.6 核心网数据配置工作  51-53
第五章 号码携带方案的实现与测试  53-59
  5.1 实现本方案对网络的升级与改造  53-55
    5.1.1 核心网的改造方案  53-54
    5.1.2 短信业务系统改造方案  54
    5.1.3 彩信业务系统改造方案  54-55
  5.2 核心网数据配置工作  55-57
  5.3 测试中的问题及经验  57-59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59-60
  6.1 全文总结  59
  6.2 下一步的工作  59-60
参考文献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MNP(移动号码携带)在3G核心网络中的实现,TN929.5
  2. 北京移动数据省级网管系统设计与实施,TN929.5
  3. 网间号码携带业务的研究与实现,F626
  4. 基于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架构下的号码携带实现方案,TP315;F626
  5. 移动通信网络号码携带业务研究与技术实现,F626
  6. 移动号码携带对加强移动运营商间有效竞争的分析,F626
  7. 归属位置寄存器的Dual-Subset Replication异地容灾实现,TP309.3
  8. 信令中继方式下号码携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N929.5
  9. 移动号码携带技术与号码携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F626
  10. GSM交换网络优化研究,TN929.532
  11. HLR产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研究与设计,TP311.52
  12. 基于软交换的电话号码携带方案研究,TN915.09
  13. HLR设计方法研究,TN929.53
  14. 基于软交换的MSC内媒体资源控制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15. UMTS切换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TN929.5
  16. HLR数据库自动切换的实现,TP311.13
  17. HLR数据一致性的研究与实现,TP392
  18. CDMA移动通信系统HLR的设计研究,TN929.533
  19. GSM-R系统中语音组呼和广播呼叫业务的设计及实现,U285.2
  20. 号码携带下移动运营商竞争策略研究,F6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邮电经济 > 电信 > 电信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