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表面活性炭制备工艺优化及扩大化生产方案研究
作 者: 柳珉敏
导 师: 徐文东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
关键词: 高表面活性炭 制备 石油焦 余热利用 扩大化生产
分类号: TQ4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2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表面活性炭是一种结构和性能优良的新型炭材料,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良好,在超级电容器、变压吸附、天然气吸附储运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的高表面活性炭制备大多以化学活化法为主,但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成本较大,尚无大规模的生产。本论文以吉林某公司年产10吨高表面活性炭的中试生产线为依托,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对高表面活性炭的生产进行调试,重点调试了预活化单元、活化单元以及产品精致单元。在反应温度为780℃,反应时间为1小时50分的反应条件下,产品的比表面积达为2753m~2/g,孔容为1.488cc/g,孔径为2.162nm;精制产品的粒径可达到20000目以上,电容最大为169.50F/g;成型的高表面活性炭在压力为5MPa下,体积吸附量达到145v/v。产品的指标符合标准,但生产成本高、运行能耗大,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活化比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在总活化比为1:3的反应条件下,活化剂KOH分两次与原料石油焦反应,第一次的活化比分别为1:2和1:1.5,反应后得出的实验样品比表面积都达到了2200m~2/g以上。通过余热利用的方法降低运行能耗。采用活化后高温物料和烟气的余热制水蒸汽的方法实现能耗的降低,通过蒸汽锅炉分别制取5MPa和0.2MPa两个等级的水蒸汽,5MPa的水蒸汽用于预活化系统的加热,0.2MPa的水蒸汽用于产品的烘干,两项每年可回收热量3.4×10~5kW.h。在降低活化比和余热利用的基础上,设计了年产100吨高表面活性炭的生产方案,该方案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和工艺运行的能耗,每吨产品的成本相对于10吨级生产工艺可降低3.2万。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10 第一章 绪论 10-23 1.1 高表面活性炭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 10-13 1.1.1 基本结构特性 10-11 1.1.2 应用领域分析 11-13 1.2 高表面活性炭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6 1.2.1 国内外研究进程 13-14 1.2.2 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 14-16 1.2.3 发展现状分析 16 1.3 高表面活性炭制备工艺步骤及技术分析 16-21 1.3.1 原料筛选 16-17 1.3.2 原料预处理过程 17-18 1.3.3 炭化过程 18-19 1.3.4 活化过程 19-21 1.3.5 产品精制 21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21-23 第二章 高表面活性炭中试生产线运行分析 23-42 2.1 高表面活性炭生产线简介 23 2.2 原料设备简介 23-30 2.2.1 粉碎筛分系统及设备 24-25 2.2.2 预活化系统及设备 25-26 2.2.3 活化系统及设备 26 2.2.4 洗涤系统及设备 26-27 2.2.5 产品精制系统及设备 27 2.2.6 检测设备简介 27-30 2.3 中试生产线调试 30-32 2.3.1 调试目的 30 2.3.2 调试过程 30-32 2.4 检测结果及分析 32-41 2.4.1 比表面积及检测结果及分析 32-37 2.4.2 粒径测试结果及分析 37-38 2.4.3 电容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38-39 2.4.4 体积吸附量检测结果及分析 39-40 2.4.5 技术经济分析 40-41 2.5 本章小结 41-42 第三章 高表面活性炭制备工艺优化 42-51 3.1 实验及检测设备简介 42-44 3.1.1 实验设备简介 42-44 3.1.2 检测设备简介 44 3.2 实验方法 44-45 3.3 实验步骤 45 3.4 实验过程分析 45-47 3.5 实验样品检测结果及分析 47-50 3.6 本章小结 50-51 第四章 高表面活性炭扩大化方案研究 51-66 4.1 扩大化方案设计思路 51 4.2 降低活化比工艺研究 51-52 4.3 降低生产能耗技术研究 52-58 4.3.1 工艺流程能耗分析 52-53 4.3.2 余热利用 53-56 4.3.3 节能方案设计 56-58 4.3.4 节能分析 58 4.4 大规模方案设计 58-65 4.4.1 工艺流程设计 58-61 4.4.2 关键设备分析 61-63 4.4.3 技术经济分析 63-65 4.5 本章小结 65-66 结论与建议 66-68 结论 66 建议 66-68 参考文献 68-73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3-74 致谢 74-75 附件 75
|
相似论文
- 五氧化二磷与复合氨化缩合剂制备聚磷酸铵,TQ314.248
-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TQ463
-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 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TQ461
-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9
-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 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R392
- 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能研究,TB383.1
- 低温条件下高品质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X703
- 松花粉破壁技术及其保健食品的研制,TS218
- 结晶器Cu合金表面激光原位制备Ni基强韧耐磨梯度涂层的研究,TF777
- 热固化颜料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190.2
- 连续式石墨化技术研究,TQ127.11
- γ-氨基丁酸速溶茶制备技术及其工艺试验研究,TS272
- 铝合金消失模壳型铸造的型壳制备及应用研究,TG249.5
- EPS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TU528
-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植物转基因检测技术的改进与应用,S641.2;S666
- 蛋清高F值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TS20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 > 吸附剂 > 活性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