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羽状锋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作 者: 杨波
导 师: 王保栋
学 校: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化学
关键词: 三峡大坝 长江口 羽状锋 生物地球化学
分类号: P5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流筑坝拦截活动对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河口羽状锋区是海洋高生产力带,对河口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选择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峡大坝建成前后长江口海域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三峡大坝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羽状锋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三峡大坝建设后长江口邻近海域羽状锋区悬沙锋面向低盐方向位移羽状锋区内悬沙含量迅速降为20mg/L左右或以下,形成明显的悬沙锋面。2002年、2006~2007年和2010~2011年春季悬沙锋面盐度范围分别为:23~32、23~30和22~28;夏季悬沙锋面盐度范围分别为:20~25、17~22和15~20;秋季悬沙锋面盐度范围分别为33附近、30附近、30附近。三峡大坝建设后羽状锋区内悬沙锋面向低盐方向位移。(2)三峡大坝建设后长江口邻近海域羽状锋区叶绿素峰向低盐方向位移叶绿素高值基本上都分布在悬沙含量低值区,在悬沙浓度20mg/L左右或以下形成叶绿素峰。春季和夏季叶绿素峰特征最为显著。2002年、2006~2007年和2010~2011年春季叶绿素峰盐度范围分别为30~33、29~32和27~31;夏季叶绿素峰盐度范围分别为26~29(包括1986、1988年)、21左右和18左右。三峡大坝建设后叶绿素峰向低盐方向位移。(3)三峡大坝建设后长江口邻近海域羽状锋区营养盐锋面向低盐方向位移,锋面附近营养盐结构和分布变化显著长江口海域营养盐锋面以磷酸盐最为明显,营养盐锋面基本上与叶绿素峰的位置重合,表明营养盐锋面主要是由生物移除作用所致。春季和夏季营养盐锋面特征最为明显。2002年、2006~2007年和2010~2011年春季营养盐锋面盐度范围分别为:31~33、29~32、2011年为27~31;夏季营养盐锋面盐度范围分别为:20~27、19~28、18~24。三峡大坝建设后营养盐锋面向低盐方向位移,并导致营养盐锋面的营养盐含量呈现增大趋势。长江口邻近海域羽状锋区的N/P和Si/P已经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N/P呈增大趋势,Si/N呈减小趋势,特别是春季和夏季表现的最为明显。三峡大坝建设后的2010~2011年航次调查结果表明:春季营养盐锋面附近N/P全部在30以上,Si/N全部0.5以下;夏季营养盐锋面附近N/P基本上在30以上,Si/N基本上在0.7以下。表明长江口羽状锋区内无机氮过剩,而硅酸盐和磷酸盐含量相对偏少。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文献综述  10-20
  1.1 筑坝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  11-14
    1.1.1 筑坝对河流水沙入海通量的影响  11-12
    1.1.2 筑坝对河流营养盐入海通量的影响  12-13
    1.1.3 筑坝对河口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3-14
  1.2 筑坝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14-17
    1.2.1 筑坝对长江水沙入海通量的影响  14-15
    1.2.2 筑坝对长江和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影响  15-16
    1.2.3 筑坝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6-17
  1.3 长江河口羽状锋的研究进展  17-19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0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0-22
  2.1 数据来源  20-21
  2.2 样品分析的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1-22
3 三峡大坝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要素分布的影响  22-43
  3.1 三峡大坝建成前后长江径流量和泥沙通量的变化  22-27
    3.1.1 三峡大坝蓄水前后长江径流量的变化  22
    3.1.2 三峡大坝建成前后长江泥沙通量的变化  22-27
  3.2 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变化  27-42
    3.2.1 春季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变化  27-32
    3.2.2 夏季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变化  32-37
    3.2.3 秋季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变化  37-42
  3.3 小结  42-43
4 三峡大坝对长江口羽状锋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影响  43-79
  4.1 长江口羽状锋区悬沙变化特征  43-49
  4.2 长江口羽状锋区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49-58
  4.3 长江口羽状锋区营养盐变化特征  58-73
  4.4 长江口羽状锋区营养盐结构变化特征  73-74
  4.5 小结  74-79
5 结论  79-81
参考文献  81-87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2009-2012)  87-88
致谢  88

相似论文

  1. 长江口中国花鲈的食性及分子生物学在食性分析上的应用,S917.4
  2. 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P737.1
  3. 长江口北槽潮汐环流的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U612.23
  4. 三峡大坝建设对奉节旅游影响研究,F592.7
  5. 悬沙输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算法优化与应用,TV149.2
  6.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TV148.1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P736.21
  8.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藻类对其清除机制初探,X173
  9.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系统,P734
  10. 近50年东海海水中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P734
  11. 长江口水边线和潮沟遥感信息提取研究,P237;P748
  12. 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X51
  13. 长江口排污对上海水源地水质影响的数值分析,X52
  14. 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仔稚鱼群聚特征的比较研究,S931
  15. 上海市无居民岛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开发适宜性研究,P74
  16. 洋山港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污染研究,X55
  17. 长江口取代芳烃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X820.4
  18. 河口营养盐检测新方法应用研究,TS37
  19.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输运研究,P333.4
  20. 长江河口悬沙和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流域泥沙的比较,P736.21
  21.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颗粒态氨基酸的分布,P734.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