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气候正义研究

作 者: 曹晓鲜
导 师: 李建华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哲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正义 全球正义
分类号: B82-05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它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应对气候危机是所有国家、所有人都必须参与的一项紧迫事业,它要求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所有人共同努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气候谈判的一个基础性原则,但其实施存在现实的困难。当前气候正义的困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共识性的气候正义原则的生成与实践困难;其二,气候正义国际制度的缺乏;其三,缺乏寻求气候正义的决心和态度。这背后根本的障碍是公地悲剧、囚徒困境、消费主义与主权障碍。气候正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类正义、全球正义,要求我们跨越主权障碍与国际政治框架。当今学术界关于全球正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为基础的全球正义理论、霍布斯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以及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将罗尔斯正义理论扩展至全球正义领域的做法,其优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应对气候变化中碳排放权分配的“平等”与“差别”。但其弱点在于该种方案并未承诺建构一个超国家机构,它只是为国家之间的正义提供了正义原则,而没有提供保障全球正义实现的机构设置。霍布斯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在理论上都承诺一种保障正义实现的超国家组织和制度,在这一点上,它们优于罗尔斯正义理论方案。霍布斯主义的全球正义方案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威权主义倾向难以令人接受,其次是威权的形成途径存在很大问题,且缺乏霍布斯理论中可被满足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世界主义方案的主要缺陷在于国家主权的干扰以及支撑世界主义的全球观念的薄弱。当前的各种全球正义理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论或实践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想在气候合作中实现气候正义,不能期望简单地根据某一种正义理论来彻底变革当前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而应当在气候实践中吸纳各种理论中有价值的观点,立足于现实,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和完善气候治理的全球合作,以实现全球气候正义。其一,主权国家框架下的气候协商无疑是目前解决气候问题的最为主要和现实的形式。在各种变革式的全球气候正义方案尚未付诸实践之前,在很长时期之内,我们仍将不得不通过这一传统的处理国际事务的方式来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但这条路径面临着重重困境,我们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究更为灵活的、有效的、公平的气候框架。其二,通过适当的主权让渡以及区域一体化等途径,超国家组织可能跨越主权国家,以不同方式、在不种程度上摆脱国际政治的框架。其三,非政府组织为国际气候谈判带来的公开性和民主性,将使得国际气候谈判变得更为公正。当谈判变得更为透明,更为民主时,全球范围内的民意将会在谈判过程中得到更强烈的表达,基于狭隘的群体利益的意见将得到有效遏制,如此一来,谈判将趋向公正。气候正义制度最终要体现为一系列正义规则,它本质上是一个规则体系,其施行最终要靠主权国家、各种共同体、各国家政府、地方政府等群体主体以及个体主体来遵守。如果一般性的正义规则在其施行中都存在局限性,需要正义主体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和品格,那么,全球气候正义的实现就需要美德的支撑。美德方案为世界主义构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支持。在当前的气候合作中,中国政府的行动日益积极与务实,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面临的最为关键的挑战是发展模式与能源结构的变革以及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履行气候正义所要求的国际责任,以及更好地促进气候正义的实现,中国的应对策略包括:采取积极负责的气候外交政策,树立良好的国家道德形象,发展气候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发挥教育和文化的作用;制定谨慎的人口政策。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导论  13-47
  1.1 全球气候问题的面相  14-27
    1.1.1 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事实与怀疑  14-18
    1.1.2 全球气候问题的政治维度  18-20
    1.1.3 全球气候问题的经济维度  20-22
    1.1.4 全球气候问题的法律维度  22-27
  1.2 全球气候问题何以是一个伦理问题  27-39
    1.2.1 生态正义(种际正义):贪婪的人类  27-30
    1.2.2 代际正义:我们如何向子孙交代  30-33
    1.2.3 全球正义:博弈与合作  33-35
    1.2.4 人口因素与气候正义  35-37
    1.2.5 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复活岛”与“罗马帝国”的警示  37-39
  1.3 气候正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9-47
    1.3.1 气候正义的国外研究现状  39-41
    1.3.2 气候正义的国内研究现状  41-45
    1.3.3 当前气候正义研究的局限与本文的计划  45-47
第二章 气候正义之困局  47-73
  2.1 共识性气候正义原则的生成与实践困难  47-55
    2.1.1 气候正义诸原则考察  47-50
    2.1.2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50-52
    2.1.3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困境  52-55
  2.2 气候正义国际制度的缺失  55-61
    2.2.1 国际气候合作的经济制度缺失  56-58
    2.2.2 国际气候合作法律制度的缺失  58-60
    2.2.3 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制度缺失  60-61
  2.3 气候正义的行动障碍  61-67
    2.3.1 “公地悲剧”与“搭便车”  61-63
    2.3.2 囚徒困境  63-64
    2.3.3 消费主义  64-67
  2.4 作为“类正义”的气候正义  67-73
    2.4.1 主权与全球气候合作  67-69
    2.4.2 作为“类正义”的气候正义:从国际正义到全球正义  69-73
第三章 气候变化中全球正义理论考察  73-97
  3.1 气候正义与罗尔斯正义理论  73-79
    3.1.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73-74
    3.1.2 气候正义中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运用  74-77
    3.1.3 气候正义中罗尔斯全球正义理论的局限性  77-79
  3.2 霍布斯主义  79-87
    3.2.1 正义需要“利维坦”  79-82
    3.2.2 当代全球正义中的霍布斯主义  82-84
    3.2.3 霍布斯主义在气候正义中的可行性考察  84-87
  3.3 世界主义与气候正义  87-94
    3.3.1 世界主义的基本主张  87-89
    3.3.2 世界主义的气候正义探究  89-91
    3.3.3 世界主义遭受的诘难  91-94
  3.4 如何跨越国家主权  94-97
第四章 全球气候正义的实现途径  97-117
  4.1 主权国家框架下的气候协商  97-102
    4.1.1 建立灵活的国际气候框架  97-100
    4.1.2 国家主权的积极作用  100-102
  4.2 超越主权国家的气候实践  102-109
    4.2.1 超国家组织  103-106
    4.2.2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实践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106-109
  4.3 全球气候正义实现与美德  109-115
    4.3.1 美德之于正义的必要性  109-111
    4.3.2 “世界公民”美德  111-112
    4.3.3 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美德伦理学的反思  112-115
  4.4 全球气候正义的实现:正义与美德  115-117
第五章 全球气候正义的中国应对策略  117-135
  5.1 中国在全球气候合作中的应对状态  117-121
    5.1.1 当前中国全球气候合作的立场与原则  117-119
    5.1.2 中国当前主要的应对行动  119-121
  5.2 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战:科技与文明  121-127
    5.2.1 中国面临的艰巨任务  121-123
    5.2.2 未来挑战的关键:科学技术  123-125
    5.2.3 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挑战:低碳文明  125-127
  5.3 中国的战略选择  127-132
    5.3.1 对外战略:气候外交与国家道德  127-129
    5.3.2 对内战略:全面综合的气候应对体系  129-132
  5.4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国内正义  132-135
第六章 结语:无神时代的人类自治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45
致谢  145-14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147

相似论文

  1.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2.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3. 福州鼓山马尾松年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S791.248
  4. 低碳经济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F205
  5. 气候变化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996.9
  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多边外交,X321
  7. 海南雾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P457
  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欧盟的能源效率政策研究,F416.2
  9. 全球正义理论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61
  10. 风险预防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D996.9
  11. 天水盆地沉积物记录的中新世气候演变,P532
  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机制之建立,D922.6
  13.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法律制度研究,F205
  14. 国际法视角下的气候变化西方语境与中国因应,D996.9
  15. 京津唐酿酒葡萄气候区划与品种区划研究,S663.1
  16. 气候变化对中国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S791.248
  17. 多年冻土地区桩基温度场及其调控效果数值模拟,TU445
  18. 马克思主义环境正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X2
  19. 国际气候政治格局中的中美欧博弈,X2
  20. 绿色经济的责任归属探究,X2
  21. 国际合作中的能力建设,X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