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

作 者: 王相飞
导 师: 王青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文学与文化
关键词: 南朝 选官制度 文人 文学 士族 地域 制度与文学
分类号: K23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朝选官制度处于两汉察举制向隋唐科举制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形态十分丰富,存在多种等量齐观的选官类型。相对地,必然会对文人入仕及其文学活动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本论文的宗旨,即在于探讨南朝选官制度与南朝文学之关系,企图在职官制度的视野上,提供一个观察南朝文学的角度。本论文南朝年限起自刘宋,迄于陈亡(420—589)。讨论对象则以此一百七十余年间曾经入仕的文人为主。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七章,并附文人入仕类型表:引言:说明论文选题的原由、相关的研究情况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选官制度下,文人入仕类型的划分及事实依据。第二章:九品中正制对文人阶层的划分、文人心理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三章:察举和学校入仕制度与南朝文风的演变关系:即探讨科举制萌芽时期与文学的关系。第四章:州郡府属佐入仕制度与南朝文学的关系,主要就文学集团及山水诗与乐府诗的区域性特征等方面进行讨论。换言之就是,这一入仕途径在容纳更多数量的文人的同时也扩大文人的活动范围,扩展了“文学边界”(借用梅新林语)。在文学意义之外,还具有对区域文化意义的考察。以上四章可视为第一个部分,即从选官制度的视角对文学进行分析,突出的是“起家入仕”与文学。第五章:待诏制度及对南朝文学发展的影响:通过考察待诏制度的发展演变,发现这一制度对南朝文学与文化的繁荣进步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第六章:尚书省、中书省官员的选任与南朝文学之关系:主要就尚书郎、尚书主客郎、中书郎、中书舍人的选用而言,解释南朝公文骈体化的原因,以及南北朝文学交流等问题。第七章:秘书省、著作省官员的选任与南朝文学之关系:探讨两省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以上三章,以南朝中央官署的任官情况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为中心,重点偏向“任用制度”与文学,可视为本文的第二个部分。最后,结论,总结前文。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4
第一章 南朝选官制度概说  14-20
  一、南朝入仕道路类型的划分  14-16
  二、南朝文人入仕概况  16-20
第二章 九品中正制与南朝文学  20-36
  一、九品中正制对文人入仕的作用和影响  21-24
    (一) 九品中正制是仕进的前提和基础  21-23
    (二) "士庶天隔"——九品中正制对文人阶层的划分  23-24
  二、九品中正制对南朝文学的影响  24-36
    (一) 文学的士族化及其影响  25-27
    (二) 九品中正制下的文人及其文学创作  27-36
第三章 察举和学校入仕制度与南朝文学  36-61
  一、察举制度  37-46
    (一) 察孝廉  37-40
    (二) 举秀才  40-46
  二、学校策试制度  46-61
    (一) 学校建设  46-49
    (二) 学科设置  49-54
    (三) 策试形式  54-57
    (四) 入学资格  57-61
第四章 州郡府属佐入仕制度与南朝文学  61-84
  一、州府属佐的设置与选任及其文学因素分析  62-67
  二、自主选任与南朝文学集团的兴盛  67-71
  三、籍贯限制与南朝文学的创作  71-84
    (一) 南朝文人活动由东向西的扩展  72-76
    (二) 东西地域差异与南朝文学创作  76-84
第五章 待诏制度与南朝文学  84-91
  一、待诏制度及其发展  84-87
  二、待诏制度对南朝文学的影响  87-91
第六章 尚书省、中书省的选官制度与南朝文学  91-110
  一、尚书省文学色彩分析  92-96
    (一) 尚书郎起草文书权的丧失  92-93
    (二) 尚书省文人素质分析  93-96
  二、中书省文学色彩分析  96-102
    (一) 起草诏令权的取得与下移  96-100
    (二) 中书省文人素质分析  100-102
  三、尚书省、中书省与南朝文学  102-110
    (一) 促进南朝应用文的骈化  102-106
    (二) 外交职能对南北朝文学交流的促进  106-110
第七章 秘书省、著作省的选官制度与南朝文学  110-122
  一、南朝史官选任制度  110-115
    (一) 主要官员及职掌  110-112
    (二) 史官选任重文史之才  112-115
  二、史学对诗、小说的影响  115-122
结论  122-126
附录  126-136
  南朝秘书省、著作省的史官选任及运行机制  126-136
附表  136-151
  表一:南朝文学家入仕类型分析简表  136-144
  表二:南朝文学家入仕类型情况统计总表:  144-145
  表三:南朝中书侍郎、中书舍人情况简表  145-151
引用及参考文献  151-160
后记  160

相似论文

  1.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2.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3.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4.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5.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6. 教育对初职地位获得的贡献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G40
  7.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8.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9.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10. 民间糕饼模型艺术初探,TS972.21
  11.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12.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13. 永州纸马艺术研究,J217
  14. 网络文学及其版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1
  15.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16. 延吉市城市色彩景观研究,TU984
  17.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18. 陕西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19. 材料的地域性因素对建筑的影响,TU-0
  20.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21.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 南北朝(386~589年) > 南朝(420~58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