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鸭肉风味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作 者: 刘源
导 师: 周光宏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樱桃谷鸭 风味 香味 滋味 加工
分类号: TS251.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57次
引 用: 2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风味是肉品最重要的食用品质之一,目前国内外对鸭肉风味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我国传统特色鸭肉制品盐水鸭风味的研究还是空白。本课题是国家863项目“中国传统及特色食品和畜产品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2002AA248031)以及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加工、保鲜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BE2001400)”的一部分,目的是研究鸭肉风味以及加工对风味形成的作用,探索鸭肉风味形成的机理和途径,为鸭肉产品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鸭肉挥发性风味分析方法研究采用不同萃取技术研究了鸭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南京盐水鸭胸肉为样品,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样品量、萃取头为因素对固相微萃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固相微萃取方法的最佳分析条件为:75μmCarb-PDMS萃取头,4g样品质量,萃取温度为45℃,40min萃取时间。采用不同萃取剂比较了同时蒸馏萃取(SDE)方法,结果显示乙醚是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较好的萃取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热脱附(PT-TD)以及同时蒸馏萃取三种萃取技术提取盐水鸭香气,并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质谱以及卡瓦茨保留指数(KI)鉴定香气成分。共鉴定出11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31种)、酯类(4种)、醇类(14种)、酸类(7种)、烃类(25种)、酮类(15种)、呋喃类(7种)以及含N化合物(5种)、含S化合物(8种)。固相微萃取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方法对低沸点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高沸点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固相微萃取方法优于吹扫捕集-热脱附法,而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较好补充用于鸭肉挥发性风味分析。2.鸭肉主体特征香味成分研究采用不同萃取时间同时蒸馏萃取研究吲哚在鸭肉中的来源,结果显示在15min-1h同时蒸馏萃取液中没有检测到吲哚,而只在2h及其以后的萃取液中检测到了吲哚,且吲哚的含量随着时间是呈指数增加的(R~2=0.9989)。吲哚不是鸭肉本身的成分,而是在预处理即同时蒸馏萃取时生成的后续反应产物。将同时蒸馏萃取液按pH值进行分离,中性组分和碱性组分构成鸭肉的主体特征风味。采用固相微萃取比较分析了鸭胸和尾部的肉和脂肪的挥发性成分,在尾部鸭肉中检测到的支链脂肪酸2-甲基己酸、4-甲基己酸、4-甲基辛酸,是首次在禽肉中鉴定出的。以不同部位鸭肉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气相嗅觉分析方法鉴定出鸭肉主体特征成分为:甲硫醇、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3-羟基-2-丁酮、二甲基二硫、2-甲基噻吩、2-甲基-3-呋喃硫醇、3-甲硫基丙醛、(Z)-2-庚烯醛、二甲基三硫、1-辛烯-3-醇、4-甲基己酸、2-乙酰基噻唑、(E,E)-2,4-壬二烯醛、4-甲基辛酸、(E,E)-2,4-癸二烯醛。此外以下16种化合物也对鸭肉的整体风味有较大贡献:1-戊烯-3-醇、2,3-戊二酮、己醛、甲基吡嗪、糠醛、2-呋喃甲醇、(E)-2-己烯醛、丁基内酯、2-辛酮、2.戊基呋喃、乙酸己酯、(E)-2-辛烯醛、壬醛、2-甲酰噻吩、(E)-2-壬烯醛、(E)-2-癸烯醛。3.加工对鸭肉风味前体物及滋味成分的作用盐水鸭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具有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持续增加。干腌加工使得还原糖、硫胺素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复卤加工中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没有显著变化;烘烤加工的鸭肉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硫胺素含量没有变化,但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煮制加工中硫胺素、还原糖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于磷脂脂肪酸,煮制前的加工过程中磷脂脂肪酸几乎没有变化,而煮制过程中含量下降。盐水鸭煮制前的加工中,各种游离氨基酸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加工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复卤和烘烤过程;煮制为成品后,盐水鸭中所有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剧减(p<0.05),大部分氨基酸减少了50%以上。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小肽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但复卤加工中大多数肽类和肽类总量比干腌鸭肉显著增加(P<0.05)。风味核苷酸5′-IMP和5′-GMP在煮制前的加工中持续减少,煮制过程中大量增加(P<0.05)不同加工鸭肉水分含量以及pH值差异显著(P<0.05)。盐水鸭pH最低;烤鸭的水分含量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水煮鸭的水份含量最低,脂肪含量及pH值最高。不同加工鸭肉产品的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硫胺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水煮鸭的硫胺素含量最低,烤鸭次之,而盐水鸭含量最高。不同加工鸭肉产品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烤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盐水鸭和水煮鸭没有差异。大多数磷脂脂肪酸盐水鸭含量最低,而烤鸭和水煮鸭差异不大。就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和肽类而言,盐水鸭和烤鸭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且高于水煮鸭的含量。盐水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烤鸭和水煮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水鸭中所有核苷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水煮鸭(P<0.05)。烤鸭的风味核苷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盐水鸭,水煮鸭含量最少。除复卤加工外,其他加工均对风味前体物质有一定影响。三种加工方式对还原糖参加的风味反应没有显著差异;硫胺素降解对盐水鸭的风味作用较小,而对烤鸭和水煮鸭有一定的作用。盐水鸭较低的pH值和适于食用的食盐含量,对其鲜味的感官特性影响较大。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复卤工艺对鸭肉滋味成分作用显著。盐水鸭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得盐水鸭具有较高的脂质氧化降解、鲜味氨基酸Asp、Glu和甜味氨基酸Ala含量、小肽含量以及风味核苷酸5′-IMP和5′-GMP含量是其美味的原因所在。4.加工对鸭肉挥发性风味的作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了盐水鸭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并比较了盐水鸭、烤鸭、水煮鸭三种鸭肉产品的香气成分。在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共有92种化合物被鉴定出来,其中有57种是首次在鸭肉中鉴定出来的。这些化合物包括醇类(13种)、醛类(22种)、烃类(25种)、酸类(4种)、酮类(12种)、酯类(5种)、呋喃类(3种)、含硫化合物(6种)、含氮化合物(2种)。在盐水鸭加工中,干腌使得鸭肉氧化程度增加,部分特征香味成分含量增加,而复卤和烘烤作用不大,煮制使得鸭肉香味成分急剧增加同时氧化值升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PCI)解释了97%的变异,包括戊醛、己醛、辛醛、壬醛和2,3-辛二酮,来源于脂肪氧化和降解。三种不同加工鸭肉产品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含量上,而不是种类上。除了酯类化合物,水煮鸭其余种类的化合物含量均低于烤鸭和盐水鸭。与盐水鸭相比,烤鸭在烃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上较低,而在醇类、醛类和含硫含氮化合物上含量较高。脂质氧化降解是形成鸭肉特征风味的必要条件,美拉德反应对于鸭肉熟肉香味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脂质-美拉德反应相互作用对鸭肉整体香味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5.脂质对鸭肉风味贡献研究采用石油醚以及氯仿甲醇有选择的除去鸭肉中的甘油三酯和磷脂,对去脂肉进行感官评定和仪器分析。感官评定分析表明去除磷脂和甘油三酯的鸭肉感官特性主要为烘烤的、坚果的气味,而鸭的特征气味以及肉香得分则很低,与对照组以及仅去除甘油三酯的鸭肉差异极显著(p<0.01)。两者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大,前者主要是烃类、酸类以及酯类化合物,没有鸭肉特征香味成分,且其他重要的香味活性成分含量也均显著低于后者。甘油三酯对鸭肉的特征性风味以及肉香影响不大,而磷脂则作用巨大。通过对比氯仿甲醇萃取的脂质以及其水洗后的脂质挥发性成分发现对照鸭脂特征香味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洗鸭脂(p<0.05),且在水洗鸭脂中没有鉴定出含硫含氮化合物。感官特性表明鸭脂质中的水溶性成分对鸭肉肉香有显著贡献,而对鸭种属风味特性没有贡献。未氧化鸭脂种属气味感官得分极显著低于氧化的鸭脂(p<0.01),具有较高的甜玉米的气味得分。经过氧化的鸭脂氧化腐败感官得分显著高于仅热处理的鸭脂。感官评定表明脂质氧化显著贡献于鸭的种属特征风味。在未氧化的鸭脂中醛类、酮类化合物较少,没有鉴定出2-戊基呋喃,但二甲硫含量显著高于氧化鸭脂(P<0.05)。经过氧化的鸭脂其鸭肉特征性成分及其他香味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氧化的样品(P<0.0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1
英文摘要  11-16
缩写符号  16-18
表格索引  18-20
图形索引  20-22
前言  22-24
上篇 文献综述  24-58
  第一章 肉品风味研究概述  24-36
    1.1 肉品风味前体物质  24-26
    1.2 肉品的香味  26
    1.3 肉品的滋味  26-27
    1.4 产生肉品香味的主要反应  27-29
    1.5 影响肉品风味的因素  29-31
    1.6 肉品风味研究存在的问题  31-32
    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36
  第二章 肉品挥发性风味分析方法  36-48
    2.1 挥发性化合物的提取  36-42
    2.2 气相色谱-嗅觉分析法  42
    2.3 风味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42
    小结  42-43
    参考文献  43-48
  第三章 鸭肉风味研究进展  48-58
    小结  50
    参考文献  50-58
下篇 研究报告  58-164
  第一章 鸭肉挥发性风味分析方法研究  58-84
    1 材料和方法  60-62
    2 结果与分析  62-68
      2.1 同时蒸馏萃取(SDE)条件优化  62-63
      2.2 固相微萃取(SPME)条件优化  63-67
      2.3 不同萃取技术比较研究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67-68
    3 讨论  68-72
      3.1 同时蒸馏萃取条件优化  68-69
      3.2 固相微萃取(SPME)条件优化  69-70
      3.3 不同萃取技术比较研究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70
      3.4 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70-72
    4 小结  72
    参考文献  72-84
  第二章 鸭肉主体特征香味成分研究  84-106
    1 材料和方法  85-87
    2 结果与分析  87-89
      2.1 不同萃取时间同时蒸馏萃取分析鸭肉中吲哚含量变化  87
      2.2 同时蒸馏萃取液分离分析结果  87-89
      2.3 不同部位鸭肉及脂肪挥发性成分  89
      2.4 气相嗅觉(GC-O)分析鸭肉主体特征香味成分  89
    3 讨论  89-92
      3.1 鸭肉中吲哚来源  89-90
      3.2 同时蒸馏萃取液分离组分  90-91
      3.3 不同部位鸭肉挥发性组分  91
      3.4 鸭肉主体特征香味成分  91-92
    4 小结  92-93
    参考文献  93-106
  第三章 加工对鸭肉风味前体物及滋味成分的作用  106-127
    1 材料和方法  108-111
    2 结果与分析  111-120
      2.1 盐水鸭加工过程中风味前体物质及滋味成分变化  111-116
      2.2 不同加工鸭肉风味前体物质及滋味成分比较  116-120
    3 讨论  120-123
      3.1 鸭肉加工过程中基本成分含量变化讨论  120-121
      3.2 鸭肉加工过程中重要风味前体物质含量变化讨论  121-122
      3.3 鸭肉加工过程中滋味成分含量变化讨论  122-123
    4 小结  123-124
    参考文献  124-127
  第四章 加工对鸭肉挥发性风味的作用  127-148
    1 材料和方法  128-129
    2 结果与分析  129-134
      2.1 盐水鸭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  129-133
      2.2 不同加工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  133-134
    3 讨论  134-137
      3.1 加工对鸭肉挥发性成分的作用  134-135
      3.2 鸭肉挥发性风味形成机理探析  135-137
    4 小结  137-138
    参考文献  138-148
  第五章 脂肪对鸭肉风味贡献研究  148-164
    1 材料和方法  150-151
    2 结果与分析  151-155
      2.1 甘油三酯和磷脂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1-152
      2.2 鸭脂质中水溶性成分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2-154
      2.3 鸭脂质氧化及热降解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4-155
    3 讨论  155-156
      3.1 甘油三酯和磷脂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5
      3.2 鸭脂质中水溶性成分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5
      3.3 鸭脂质氧化及热降解对鸭肉风味的作用  155-156
    4 小结  156-162
    参考文献  162-164
全文总结论  164-165
附录  165-167
创新说明  167-168
工作展望  168-169
致谢  169-170
在读期间发表与录用的论文  170

相似论文

  1.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2.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3.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4.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5.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6. 一水肌酸对肉鸭胴体组成、肉品质及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S834.5
  7. 基因棉粕检测及其转基因成分在饲料加工工艺中的降解规律研究,S816
  8.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9. 猪肉大理石花纹评分与感官及加工特性的关系研究,TS251.1
  10. 二次杀菌南京盐水鸭风味及脂肪氧化的影响分析,TS251.68
  11. 肉制品非烟熏上色增香技术研究,TS251.43
  12.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13. 温州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F326.4
  14.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5. 猪肉加工特性预测方法研究,TS251.1
  16. 雪山草鸡汤煲生产工艺的研究,TS251.6
  17. 板栗花生牛奶的加工工艺研究,TS252.5
  18. 汾酒发酵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TS262.32
  19. 惊恐障碍患者视觉多特征物理刺激失匹配负波研究,R749.7
  20. 兴建综合性规模化饲料加工厂年产17万吨综合性饲料厂设计与建设,S816
  21. 食品中风味物质、糖和添加剂的色谱分析方法研究,O657.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 > 肉制品 > 禽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