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

作 者: 丰向日
导 师: 霍益萍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史
关键词: 教育平等 观念 中国 西方 历史研究
分类号: G5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0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平等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平等,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更加关注处境不利人群受教育问题。”教育平等和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以实现教育平等和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受客观经济社会条件限制,而且与人们对教育平等的理解有关。教育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它与现代教育同时诞生,并随现代教育的发展,价值越来越彰显。现代教育及其平等观念产生于西方,其关注人、以人权为核心、法律为保障、公共义务教育制度为依托的观念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已基本成熟。一战后,对教育权的认识从消极权利转变为需要国家来保障的积极权利;教育机会平等由初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转入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二战后,在民主化浪潮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西方教育平等观念取得新进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强调教育过程平等,60年代中期后转至教育过程的产出——教育结果平等,并认为要实现结果平等需要为不利人群提供补偿。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启动了现代化,植根于西方大生产和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教育平等理念传入中国。作为“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教育平等观念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慢慢融入世界。本论文对西方影响下的中国教育平等观念历程进行了研究,力图揭示中国人吸收了西方观念的哪些元素,做出了哪些变革,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在纵向上分为五个阶段:清末民初、五四时期、三四十年代、1949年后、改革开放后;在横向上置于西方影响下,从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元素出发,对每一阶段的观念进行分析,揭示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百年来思想家、学者的著述以及各个时期教育法规、教育制度、统计资料等的诠释解读,得出以下结论: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为教育权利平等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为机会平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讨论过程、结果平等,进入21世纪,过程与结果平等成为共同理念。权利平等尽管在五四时期已为知识精英所识,但它并没有成为其后普及教育、实现机会平等的价值支持,百年来的普及教育主要立足于国家存亡、阶级利益、经济发展等因素。由于未从权利和人的角度思考机会平等,导致一些群体的教育权利实际上未得到保障。90年代中期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需要国家保障的基本人权、教育的目的就是人自身,机会平等的实现需要国家办学、实行全部免费的义务教育。影响中国人教育平等观念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程度;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传统与价值观;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别等。在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方面,中国人受古代经世致用、民间办初等教育、自由灵活办学传统等的启发,提出普及教育要发动群众,采用非标准化、非规范化甚至非制度化的形式,为民众提供有益于生活的教育。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30
  一、问题提出  12-15
  二、概念界定  15-17
  三、研究现状  17-27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27-30
第二章 清末民初: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登陆中国  30-60
  一、中西教育平等观念溯源  30-37
    (一) 中国古代教育平等思想探析  30-32
    (二) 西方现代教育平等观念的生成  32-37
  二、传教士与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的传入  37-42
    (一) 普遍设学,平等受教  37-39
    (二) 习益智之学,求国家之富  39-40
    (三) 益浚心灵,成自主之民  40-41
    (四) 生而平等,本无异同  41-42
  三、维新派的教育平等观念  42-52
    (一) 广设学塾,民皆入学  42-44
    (二) 男女无异,女亦受教  44-45
    (三) 开启民智,意求自强  45-47
    (四) 人人受教,古已有之  47-48
    (五) 大同教育,理想蓝图  48-50
    (六) 教育之义,首在新民  50-52
  四、革命派的教育平等观念  52-60
    (一) 推翻帝制乃可普及教育  53-54
    (二) 播国民之种与养成健全人格  54-56
    (三) 女子受教始可男女平权  56-57
    (四) “立足点的平等”与“人尽其才”  57-60
第三章 五四时期:教育平等观念的最大张扬  60-89
  一、对西方文化的体认与民主潮流的推祟  60-67
    (一) 对西方“个人本位”的认识  60-62
    (二) 一战后世界的“德谟克拉西”潮流  62-64
    (三)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  64-67
  二、平民教育平等观的出现  67-75
    (一) 平民与贵族禀赋相同人格平等  68-69
    (二) 平民的生活需要知识  69-71
    (三) 教育权是平民的基本权利  71-73
    (四) 平民的民主意识需要教育启迪  73-75
  三、男女教育平等观念的深化与成熟  75-81
    (一) 妇女解放始于教育  76-77
    (二) 女子是“人”应受“人”的教育  77-78
    (三) 大学开女禁与中学男女同校  78-81
  四、以儿童为本教育平等观的萌芽  81-89
    (一) 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81-82
    (二) 以儿童个性达到至极为宗旨  82-84
    (三) 师生平等与学生自治  84-86
    (四) 立于儿童地位以定教育方法  86-89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重点讨论教育机会平等  89-120
  一、教育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平等  89-96
    (一) 教育权的确认与面向全民  89-91
    (二) 教育民众化是现代教育的主潮流  91-94
    (三) 中国民族自救需要大众化的教育  94-96
  二、对贫者、农民和成人教育机会的关注  96-105
    (一) 对贫者教育机会的关注  96-99
    (二) 对农民教育机会的关注  99-102
    (三) 对成人教育机会的关注  102-105
  三、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措施  105-112
    (一) 实行免费和补助教育  105-108
    (二) 提供适合民众生活的教育  108-109
    (三) 以经济灵活的方式普及教育  109-112
  四、对教育机会平等的省思  112-120
    (一) 二战后世界与中国的教育民主化浪潮  112-115
    (二) 教育机会平等的推进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15-116
    (三) 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与民众教育观念的转变  116-120
第五章 1949年后:工农优先的中国式教育平等观  120-150
  一、以工农为教育主体  120-126
    (一) 教育权是工农的基本权利  120-122
    (二) 工农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122-124
    (三) 工农教育现状的触动  124-126
  二、促进工农平等受教育的措施  126-134
    (一) 建立有利工农受教育的学制  126-128
    (二) 提高工农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  128-131
    (三) “两条腿走路”与“两种教育制度”  131-134
  三、工农平等受教育的限制因素  134-142
    (一) 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  134-138
    (二) 经济与文化条件的制约  138-140
    (三) 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140-142
  四、工农平等受教育的阶级偏向和文化平均主义色彩  142-150
    (一) 阶级偏向  142-145
    (二) 文化平均主义色彩  145-150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共享世界教育平等观念  150-189
  一、西方教育平等观念再次大规模传入  150-165
    (一) 传入途径  150-158
    (二) 传入的主要理念  158-165
  二、教育平等意识的觉醒与认识的深化  165-173
    (一) 平等受教育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165-169
    (二) 平等受教育是人自身的必需  169-171
    (三) 促进教育平等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171-173
  三、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共识  173-181
    (一) 加大政府投入,实行国家办学  173-177
    (二) 实行免费教育,扫除入学障碍  177-179
    (三) 强调法律责任,从家庭转向国家  179-181
  四、走向教育过程与结果平等  181-189
    (一) 90年代:过程和结果平等能否实行的争论  181-184
    (二) 新世纪:过程与结果平等成为共同理念  184-189
结语  189-195
参考文献  195-207
后记  207-20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3.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6.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7.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8.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3.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5.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6.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7.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8.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9.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20.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21. 从西方修辞的角度评析新华网对外报道的有效性,H31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