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特征

作 者: 佟小刚
导 师: 刘更另;徐明岗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农田土壤 有机碳库 时空变化
分类号: S1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1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探明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本文选择红壤、中层黑土、厚层黑土、灰漠土、黑垆土及潮土6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农田土壤,通过超声和离心法、湿筛和重液悬浮法及高锰酸钾氧化法分别得到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库、团聚体有机碳库及氧化活性有机碳库,分析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库在含量、分布、时间序列及区域上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不同有机碳库之间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期为土壤肥力提升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与不施肥(CK)相比,长期配施有机肥(M、2M、NPM、NPKM、1.5NPKM)土壤不同有机碳库均显著增加,但增幅差异较大,其中以砂粒和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库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6.4%~397.5%和138.7%~538.4%,这两种碳库组分对农业措施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它们在不同土壤上增幅表现出灰漠土>红壤>潮土>中层黑土>黑垆土>厚层黑土的空间特征。秸秆还田(NPKS)仅使红壤细自由颗粒有机碳和灰漠土砂粒有机碳分别显著下降9.6%和34.4%,而撂荒(CK0)仅使红壤细自由颗粒有机碳显著下降58.8%,其它有机碳库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秸秆还田和撂荒总体上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碳库的增加。长期施用化肥(N、NP、NPK)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增加,6种土壤施用化肥各有机碳库增加幅度均是不同施肥中最低的,平均仅为配施有机肥的约1/5。(2)土壤有机碳主要以惰性的矿物结合态形式存在,在不同土壤中占到总有机碳的56.9%~84.7%,是土壤固定有机碳的重要组分库,而粗粘粒有机碳库集中了44.2%~58.9%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是不同大小粉砂粒和粘粒矿物结合有机碳库中最大的碳库,但整体上不同施肥都降低了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所占的比例,其中以配施有机肥降幅最大,达到10.0%~19.6%。物理分组方法得到活性有机碳库之一为团聚体中自由颗粒和物理保护的有机碳,其占总有机碳的18.8%~31.8%;这与化学方法得到的易氧化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19.8%~33.1%接近,说明这两种分组方法得到的活性有机碳库大小基本相似。不同施肥处理总体上都增加了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且以配施有机肥提升幅度最大,增幅达到44.0%~63.4%。(3)17年连续长期配施有机肥(M、NPKM、1.5NPKM),灰漠土和中层黑土中有机碳组分库均随施肥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不同有机碳库年均增加量差异较大,其中砂粒有机碳库最高,平均达到0.24 g·kg-1·a-1;细粘粒有机碳库最低,平均仅为0.02g·kg-1·a-1。长期秸秆还田(NPKS)和撂荒(CK0)对土壤有机碳库时间序列变化表现出维持或是增加的作用,它们使中层黑土中砂粒、粗粉砂粒、粗粘粒及细自由颗粒有机碳分别以0.08、0.12、0.07和0.03 g·kg-1·a-1的年均速率显著增加,但在灰漠土中撂荒和秸秆还田对不同大小颗粒结合有机碳均无显著影响,仅分别使粗自由颗粒和氧化活性有机碳库以0.07和0.05 g·kg-1·a-1的年均速率显著增加;长期施用化肥(N、NP、NPK)对土壤各有机碳库影响较小,中层黑土中仅砂粒有机碳、粗粉砂粒有机碳、粗粘粒有机碳分别以0.05、0.10和0.06 g·kg-1·a-1的年均速率增加,灰漠土中氮磷钾平衡施用(NPK)使粗粉砂粒、细粉砂粒和细粘粒有机碳分别以0.01、0.03和0.01g·kg-1·a-1的年均速率显著下降,单施氮肥还使物理保护和矿物结合有机碳分别以0.01和0.02 g·kg-1 a-1的年均速率显著下降。(4)6种农田土壤砂粒、粗粉砂粒和矿物结合有机碳库相对变化速率均随年均温度升高增加;细粉砂粒有机碳库相对变化速率随降雨量升高而增加;自由颗粒有机碳组分(cfPOC+ffPOC)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及配施有机肥增加氧化活性有机碳的比例随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升高而增加,它们与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极显著相关(r>0.888**,n=6),说明水,热气候条件交互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变化特征,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利于土壤各有机碳库的转化和积累,而低温低湿气候条件利于土壤各有机碳库的维持。但粗和细粘粒有机碳库的变化更多地决定于粗和细粘粒本身在土壤中的含量。(5)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组分库、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库、氧化活性有机碳库内部及与总有机碳之间均为相互促进增加的关系。不同分组方法得到的有机碳组分库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412**,n=46)。施肥改变了土壤中活性与惰性有机碳库间(w(POC)/w(MOC))的比例关系,以配施有机肥作用最显著,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使得该比例提升35%~200%,显著改善了土壤有机碳性质,且配施有机肥下不同土壤间增幅表现为灰漠土>红壤>潮土>中层黑土>黑垆土>厚层黑土。土壤中属于活性有机碳库的有机碳组分都与全N、全P、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作物产量显著相关(r>0.372*,n=32),说明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提出将与土壤肥力关系最为密切和对农业措施反映较敏感的砂粒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肥力变化的最佳指示碳库。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26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4
    1.1.1 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及其固存机制  14-20
    1.1.2 土壤有机碳对自然因素的响应变化  20-22
    1.1.3 土壤有机碳及其分组库对农业措施的响应变化  22-24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4-26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6-33
  2.1 研究内容  26
    2.1.1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分布的变化  26
    2.1.2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变化特征  26
    2.1.3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6
  2.2 研究技术路线  26-27
  2.3 材料与方法  27-33
    2.3.1 供试土壤  27
    2.3.2 试验处理  27-29
    2.3.3 土样采集与预处理  29
    2.3.4 测定方法  29-32
    2.3.5 数据分析  32-33
第三章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分布的变化  33-56
  3.1 前言  33
  3.2 结果与分析  33-50
    3.2.1 长期施肥下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  33-35
    3.2.2 长期施肥下土壤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组分库变化  35-42
    3.2.3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组分有机碳组分库变化  42-49
    3.2.4 长期施肥下土壤氧化活性有机碳组分库及CMI 变化  49-50
  3.3 讨论  50-54
    3.3.1 长期施肥土壤总有机碳变化  50-51
    3.3.2 长期施肥土壤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变化  51-53
    3.3.3 长期施肥土壤团聚有机碳组分库变化  53
    3.3.4 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  53-54
  3.4 小结  54-56
第四章 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库之间的关系  56-63
  4.1 前言  56
  4.2 不同有机碳组分库内部及与总有机碳库间的关系  56-59
    4.2.1 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组分之间及与总有机碳的关系  56-57
    4.2.2 不同团聚体有机碳组分之间及与总有机碳的关系  57-59
    4.2.3 氧化活性有机碳、CMI 及总有机碳间的关系  59
  4.3 不同类型有机碳组分库间的关系  59-62
    4.3.1 砂粒有机碳与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和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关系  59-60
    4.3.2 氧化活性有机碳与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和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关系  60-61
    4.3.3 长期施肥对土壤中w(POC)/w(MOC)的影响  61-62
  4.4 小结  62-63
第五章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变化特征  63-87
  5.1 前言  63
  5.2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组分库空间变化特征  63-67
    5.2.1 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组分空间变化特征  63-66
    5.2.2 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空间变化特征  66-67
    5.2.3 氧化活性有机碳空间变化特征  67
  5.3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库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67-85
    5.3.1 土壤总有机碳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67-70
    5.3.2 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组分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70-77
    5.3.3 团聚体有机碳组分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77-83
    5.3.4 长期施肥氧化活性有机碳和CMI 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83-85
  5.4 小结  85-87
第六章 长期施肥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7-98
  6.1 红壤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7-89
  6.2 中层黑土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9-90
  6.3 黑垆土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90-92
  6.4 厚层黑土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92-93
  6.5 潮土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93
  6.6 灰漠土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93-95
  6.7 能最佳反映土壤肥力变化有机碳库的选择  95-97
    6.7.1 土壤有机碳库与大量养分元素的关系  95-96
    6.7.2 土壤有机碳库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96-97
  6.8 小结  97-98
第七章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98-101
  7.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98-99
  7.2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99
  7.3 研究展望  99-101
参考文献  101-115
致谢  115-116
作者简介  116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4.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5.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6.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7. 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特征,S153.6
  8.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S714
  9.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耕地耕层土壤碳储量及其价值时空变化研究,X144
  10.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X53
  11. 利用油菜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研究,X53
  12.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S567.19
  13. 基于时空序列的小麦冠层氮素营养诊断及长势参数监测研究,S512.1
  14. 黄土高原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S154
  15.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F592.7
  16. 日照市城区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与时空分异规律研究,F301.2
  17. 祁连山草地管理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影响,S812.2
  18.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X172
  19.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K、nirS)多样性的影响,X173
  20. 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赋存特征研究,X52
  21. 棉花膜下滴灌农田墒情监测与水分管理系统,S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