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

作 者: 王逍
导 师: 郭志超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人类学
关键词: 畲族村落 农作物种植 惠明茶 走向市场 经济变迁
分类号: F3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0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散杂居农业民族,其主体人口分布于我国广袤的东南山区。基于畲族经济较之东南区域经济严重滞后的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以惠明寺村为中心的畲族村落群经济变迁之田野调查,为畲族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较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对畲族经济问题的关注,无论是从畲族研究的时代要求和学术使命,抑或从民族平等、社会和谐、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维度来审视,均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本文采取以惠明寺村为深度田野个案、以周边六个畲村为田野参照物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首先从畲族与市场关系的历史变迁切入田野对象(第一章),然后勾勒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及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图像(第二、三章),再着力聚焦于惠明寺村人如何在各种力的交错互动中,通过惠明茶的复兴而逐步走向市场,进而阐析其走向市场的动力与阻力(第四、五、六章),同时选取田野参照村落的若干经济面相,与惠明寺村进行共性及个性的比较(第七章)。最后,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互观照和畲族历史与现实深度评估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第八章):一、依托畲区资源禀赋、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从传统与现代整合的角度,实现畲区由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商品化农业转变,是畲族经济转型的方向。二、超越“耐劳杂作、弗事商贾”的传统农本意识,淡化“山野自足、于世无求”的族群封闭心理,强化多维度的族群互动等观念和实践层面的文化自觉,是畲族经济转型的内在活力。三、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为优化畲区产业结构、加快畲族人力资源建设、完善畲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等提供制度性支持,是畲族经济转型的外在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8
绪论  18-34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18-2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点的选择  21-25
  第三节 相关学术谱系梳理  25-31
  第四节 资料、思路与论文架构  31-34
第一章 从游耕到定耕:汉族市场的边缘人  34-55
  第一节 游耕与迁徙:游离于汉族市场之外  34-42
  第二节 拓荒与定耕:汉族市场有限的辐射  42-49
  第三节 市场边缘化与畲区经济、文化的滞后性  49-54
  小结 田野聚焦的背景与田野结论的参照  54-55
第二章 拓荒与生存: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  55-89
  第一节 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  55-66
  第二节 惠明寺院——惠明寺村落变迁中的文化符号  66-77
  第三节 汤夫人崇拜及其社区功能意义  77-88
  小结: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悠悠禅意  88-89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经济变迁  89-131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功能模式变迁  89-109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与市场关系变迁  109-117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与经济生活变迁  117-130
  小结:国家政治场域中的村落经济与市场  130-131
第四章 走向市场的惠明茶(上)  131-161
  第一节 互动——复兴惠明茶  131-148
  第二节 重展新姿的惠明茶  148-151
  第三节 惠明寺茶场的承包与转让  151-159
  小结 惠明茶从沉沦僻壤到重展新姿  159-161
第五章 走向市场的惠明茶(下)  161-204
  第一节 惠明茶的大规模复兴  161-163
  第二节 卷入茶叶市场经济大潮的惠明寺人  163-191
  第三节 市场进程中的憧憬与困境  191-203
  小结:嵌合在传统之中的市场之路  203-204
第六章 走向市场的动力与阻力  204-240
  第一节 走向市场的源动力  204-211
  第二节 深入市场的客观制约因素  211-225
  第三节 市场进程中文化惯习的正负功能  225-238
  小结:曲折漫长的市场进程  238-240
第七章 来自田野参照物的比较  240-278
  第一节 经济变迁同步相似的敕木山村  240-251
  第二节 惠明茶经济效应辐射的周湖村  251-257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东弄村经济图像  257-261
  第四节 畲汉互动较多的杂居村落双后岗  261-265
  第五节 被城市化辐射的旱塔村  265-270
  第六节 惠明寺人先祖故地包凤村  270-274
  小结 田野参照物与惠明寺村的共性及个性  274-278
第八章 结语:历史人类学视野中的畲族经济转型  278-311
  第一节 畲族经济转型的方向——依托资源禀赋、改造传统农业  278-290
  第二节 畲区经济转型的内源性因素——经济主体的文化自觉  290-295
  第三节 畲族经济转型的外源性因素——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295-311
参考文献  311-318
附录  318-324
跋语  324-325

相似论文

  1. 乡村旅游与乡村都市化研究,F592.7
  2. 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F512.9
  3. 西双版纳橡胶经济发展与傣族民居的变迁,TU-0
  4. 经济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C913.7
  5. 湘军与晚清湖南经济变迁,K252
  6. 陆疆归侨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影响与文化辐散,K28
  7. 农转非,D631.42
  8. 旅蒙商与近代包头经济—文化变迁,K25
  9. 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及种植模式探讨,X171
  10. 唐代西南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及产品的商品化,K242
  11. 民众动员与晋冀鲁豫边区社会经济变迁(1941-1945年),K265
  12. 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K297
  13. 清代山东运河水灾与两岸农村社会经济,K249
  14. 湖南近现代人才群体研究,K295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农作物生产计划优化研究,F30
  16. 芜湖开埠与近代皖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1876-1937年),K29
  17. 庐山旅游近代化研究(1895—1949),F592.9
  18. 六巷花篮瑶经济变迁,D633.1
  19. 社会、经济、文化视野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D913
  20. 华侨与侨乡经济变迁:1888—1949,F129.6
  21. 抗战前陇海铁路沿线河南段的经济变迁,K26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