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

作 者: 胡春光
导 师: 董泽芳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规训 抗拒 权力 自由 生活 霸权 对话 规训化教育 对话式教育
分类号: G4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87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潮的涤荡之下,我们今天教育中的“人”被遮蔽了,教育不是成“人”的教育,而是以消解个体理性自律的成“才”制“器”的规训化教育。本文通过一所学校的实地研究,探讨在学校生活中,形塑学生行为的各种规训技术与策略,学生如何通过各种抗拒行为寻找逃逸的空间,即“规训”与“抗拒”在学校生活中是怎样表现的。本文采取一种融入反思与近距审视相结合的眼光,试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间构筑起对话的长廊,把握学生当下的真情实感和日常生活,期望借此拓展教育理解和批判的空间。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相关理论的解读和反省,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期望借此思想资源找寻到教育事实背后的真相。人的身体是现代规训权力运作的对象,它标明了人生命的时空范围,铭刻了社会文化书写的意义。本文探讨了身体规训的思想根源,社会身体的历史发展,身体的政治管制技术;然后依循福柯对规训技术的概念,通过规训制度谱系学的考察,讨论了规训化的教育制度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福柯的权力观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场域中主体与结构之间不是纯然的上对下绝对决定式的关系,结构下的文本对主体虽然具有召唤及渗透的能力,但个体对文本同样也具有发出诘问的能力与空间。第二部分是实地研究,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作者深入到学校现场情境中,审视各种细腻的规训技术是如何作用于那些被监视、训练与矫正对象的,并对这些规训策略作一种穷源究委式的批判与反思,挖掘其背后的教育社会学意义。它引发我们去直面与追问:不是我们在习以为常的教育中记住了什么,而是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什么;不是我们的教育说了些什么,而是它为什么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由此,关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生存境遇,理解与反省我们的教育品性。哪里有权力,那里就有抗拒,在高度规训化的社会里,福柯对权力的分析一语道出了权力相互作用的本质。即使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亦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规训的网络中寻找逃逸的空间。这里分析了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抗拒行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关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讨论,包括言语上的能动性和肢体上的能动性;二是关于学生抗拒形态的分类讨论,包括捣蛋型、批判型、调适型、玩乐型、变脸型、当前型。通过对这些抗拒行为的分析和解读,折射出学校生活的学生对其生存状态的竞争和对人生命意识的体认,这是一种人生成长的历练,是一种生命权利的争取,是一种幸福生活的实现。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一种反思和期望,由第五章构成。规训化教育对人的压抑和遮蔽使教育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它带来的是生命本能的衰竭,精神文化的贫乏,它封闭了学生通往精神圣殿的大门,使真正的教育沦为虚妄和幻想。教育要走出“异化的洞穴”,必须要回归“人”本身。真正的教育是使人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独特创造的发展,是“成人”的教育。在“成人”的过程中,教师角色需要我们重新考量:作为转化型知识分子的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课程执行者,而是解放学生思想的启迪者、打破文本权威的教学者、自由生态环境的维护者,以及成为课程潜力的激发者。本文认为应从规训化教育走向对话式教育,消解传统的教育威权,反对简单的灌输,关注人的理性自觉,关注人的个体言说,营造自由的教育情景,使人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唤起个体的精神意识和个体的生命尊严,最终实现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充盈与生成。为此,教育应该营造自由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利、践行对话教育的品质。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的探讨,反省其背后深刻的教育社会学意义,期望进入一种重要的教育学追问,以探寻教育之道,并以此思考人的生存之道,最终改进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思想,启发教育智慧,润泽教育生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2
引论:教育中人的失落  12-47
  一、研究缘起及论题说明  12-19
    (一) 研究缘起  12-14
    (二) 论题说明  14-19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目的  19-31
    (一) 文献回顾  19-28
    (二) 研究目的  28-31
  三、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31-43
    (一) 研究视角  31-34
    (二) 研究方法  34-43
  四、核心概念及框架结构  43-47
    (一) 核心概念  43-45
    (二) 框架结构  45-47
第一章 权力的眼睛:规训化的身体与规训化的教育  47-79
  一、规训化身体的图像  47-61
    (一) 身体规训的思想根源  47-52
    (二) 社会身体的历史发展  52-54
    (三) 身体的政治管制技术  54-61
  二、规训化教育的谱系学考察  61-79
    (一) 教育中的普遍惩罚  63-66
    (二) 规训化教育的诞生  66-74
    (三) 规训化教育的历史  74-79
第二章 抗拒的观点:主体的能动性  79-103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80-91
    (一) 文化霸权的支配性  80-83
    (二) 作为文化霸权的教育  83-88
    (三) 对文化霸权的抗拒  88-91
  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91-94
  三、福柯的权力视域  94-103
    (一) 福柯对传统权力观的批判  95-98
    (二) 关系网络中的权力视域  98-103
第三章 规训的在场:学校生活中规训策略的审理  103-155
  一、上学去:仪式的威权  103-106
    (一) 新生欢迎仪式  103-104
    (二) 日常升旗仪式  104-106
  二、规章制度:精细化的规训  106-114
  三、安全至上:学生安全教育  114-116
  四、知识僭越:知识对学生的规训  116-119
  五、秩序形成:规训的技术与策略  119-155
    (一) 言语的教导  119-122
    (二) 空间的分配  122-130
    (三) 惩罚的实施  130-134
    (四) 道德的灌输  134-136
    (五) 活动的控制  136-155
第四章 逃逸的空间: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抗拒行为  155-207
  一、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155-168
    (一) 言语上的能动性  156-162
    (二) 肢体上的能动性  162-168
  二、学生的抗拒形态  168-207
    (一) 捣蛋型  168-175
    (二) 批判型  175-180
    (三) 调适型  180-186
    (四) 玩乐型  186-190
    (五) 变脸型  190-196
    (六) 当前型  196-207
第五章 成为我自己:教育中人的回归  207-231
  一、人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内涵  208-215
    (一) “人是什么”是理解教育的原点  209-211
    (二) 教育使人去成为人  211-215
  二、转化型知识分子:对当前教师角色的反思  215-222
    (一) 知识分子的种类  216-217
    (二) 作为转化型知识分子的教师角色  217-218
    (三) 对当前教师角色的反思  218-222
  三、倾听与引导:从规训化教育走向对话式教育  222-231
    (一) 对话的内涵  223-225
    (二) 为何要融入对话式教育的理念  225-227
    (三) 对话式教育何以为之  227-231
结语 教育因人的神性而诗化  231-233
参考文献  233-244
后记  244-245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基于μ综合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TP273
  3.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4. 基于导师临床经验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研究,R277.5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6.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7.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8.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9.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10.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11. 乔姆斯基的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09
  12.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3.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14. 谁来荣耀生活,G40
  15. 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G40
  16.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17.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18.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19. 母亲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小学生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的现况研究,R179
  20.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2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教学研究和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