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作 者: 于乐江
导 师: 胡敦欣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物理海洋学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印度洋 北极涛动 青藏高原
分类号: P73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位势高度、气温、风速等大气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40)的雪深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海表温度(SST)资料、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等,采取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小波分析和小波交叉谱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系统深入地讨论了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1951-1998年多种大气海洋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印度洋(纬向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以1970年为界,1970年之前,印度洋起主要作用,1970年之后西太平洋起主要作用,这主要是1970前后北极涛动有明显跃变的原因,这种跃变决定了印度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是否起决定作用(西风异常或东风异常),进而,决定了有利于或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1970年之前,北极涛动指数为负值,海陆温差(海上气温减大陆气温)是负值,大陆气温偏高,印度洋气温相对偏低,印度洋出现西风异常,有利于南海夏季风早爆发。在此期间,与印度洋SST密切相关的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变化也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紧密相联。当南印度洋为正偶极子(西南印度洋SST为正异常,印度洋其他区域的SST为负异常)时,北印度洋为西风异常,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南印度洋为负偶极子(西南印度洋SST为负异常,印度洋其他地区的SST为正异常)时,北印度洋为东风异常,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1970年之后,北极涛动指数为正值,海陆气温差为正值,印度洋的状态不利于南海季风爆发;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含量则成为控制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原因:暖池变暖的年份,即La Ni?a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强),反之,当暖池变冷的年份,即El Ni?o年,南海季风爆发晚(弱),即,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强)晚(弱)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2.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有重要的影响1958-2003年青藏高原3月积雪厚度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存在着很好的正相关。青藏高原3月积雪厚度偏厚时,其500毫巴以上的气温偏低,上层海陆之间的气温差是正值,南亚高压向西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变慢,上层东风偏弱,西太平洋地区的上层辐散和下层辐合变弱,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偏少,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弱)。同时,下层850毫巴东印度洋异常大气是东风和跨赤道反气旋对,南海被东风异常所控制,这种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青藏高原3月积雪厚度偏薄时,其500毫巴以上的气温偏高,上层海陆之间的气温差是负值,上层南亚高压在南亚地区建立较早,上层东风偏强,西太平洋地区的上层辐散和下层辐合偏强,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偏多,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强)。同时,下层850毫巴东印度洋低层大气是西风异常和跨赤道气旋对,南海被西南风异常所控制,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研究结果还表明,青藏高原春季的积雪与厄尔尼诺事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厄尔尼诺鼎盛期的冬季,各种条件都有利于青藏高原的降雪,从而,来年春天的积雪则变厚,不利于南海季风的爆发。3.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1970年之后,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早晚有非常好的负相关。据此,我们可以通过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变化来预测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通过暖池区海洋上层400米热含量的分析研究,我们找到了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变化的代表站点(以3N,138E为中心的1°×1°范围),其热含量变化能很好代表整个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变化(相关系数大于0.85)。在此基础上,文章用1993-2007年热带大气海洋浮标列阵(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array)中最靠近该站点的浮标(2N, 137E)资料验证了上述选择站点的代表性和相应的预测能力。1993-2004年TAO浮标(2N, 137E)3月上层400米和500米海洋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5,-0.73,置信度均超过99%;用1993-2007年4月份TAO浮标(2N, 137E)上层400米和500米海洋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作相关则相关系数均为-0.83,置信度超过99%。因此,我们可以通过3月或者4月份该TAO浮标(2N, 137E)的热含量来预测当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强)晚(弱)。总之,南海夏季风爆发以1970年为界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年之前,主要受印度洋控制,1970年之后,南海夏季风爆发主要受控于太平洋(西太平洋暖池),这种变化是由北极涛动年代际变化引起的,。青藏高原春季积雪也对南海夏季风有重要影响,但主要受ENSO控制。因此,我们认为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西太平洋的作用当属第一位,印度洋的作用居第二,青藏高原的作用最弱。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9
  1.1 关于全球季风系统的研究  11-13
  1.2 关于亚洲季风系统的研究  13-14
  1.3 亚洲夏季风爆发的研究  14-15
  1.4 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研究  15-18
  1.5 南海夏季风的变异和机制研究  18-26
  1.6 问题的提出  26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26-27
  1.8 资料和分析方法  27-29
第二章 西太平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29-38
  2.1 引言  29
  2.2 数据和方法  29
  2.3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29-34
  2.4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  34-35
  2.5 小结  35-38
第三章 印度洋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38-57
  3.1 引言  38-39
  3.2 所用的数据及方法  39
  3.3 AO 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  39-49
  3.4 1951-1970 年控制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因素  49-55
  3.5 小结  55-57
第四章 青藏高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57-75
  4.1 引言  57-59
  4.2 所用的数据及其验证  59-62
  4.3 ENSO 对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作用  62-66
  4.4 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66-73
  4.5 小结  73-75
第五章 讨论和结论  75-78
  5.1 主要结论  75-77
  5.2 讨论和展望  77-78
参考文献  78-93
博士期间已发表或者接收的文章  93-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青藏高原草地野生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及主要性状评价,S646
  2.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P461.2
  3. 近50年中国降水和温度的统计分析和海洋对其影响初步研究,P468
  4. 青藏高原上空重力波的观测和模拟分析,P312
  5.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P532
  6.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P544.4
  7. 基于D-InSAR技术的青藏高原区域冻土变形监测研究,P642.14
  8. 热带印度洋海温时空特征分析,P731.11
  9.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速度结构远震层析成像,P315
  10. 龙门山地区构造地貌及其水系的研究,P931
  11.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949.751.9
  12. 基于ITS和trnL-F序列对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13. 川西北高寒草甸中两种蚯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S812.2
  14. 歌与唱—浅谈我在学习演唱《青藏高原》等作品中的体会与认识,J616
  15. 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P461.5
  16. 青藏高原东缘9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Q946
  17. 冷战后美国的印度洋战略研究,D871.2
  18. 青海省活动断裂展布特征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P642.2
  19. 青藏高原东缘二十六种风毛菊属植物超微结构研究,Q944
  20. 七种风毛菊幞植物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适应对策,Q948
  21. 青藏高原地区小麦族野生近缘植物天然杂种的遗传鉴定,S512.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海洋气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