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电力产业厂商市场力量的防范研究

作 者: 郭磊
导 师: 殷醒民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产业组织学
关键词: 产业组织 市场力量 电力市场 拍卖
分类号: F426.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1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一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问题的尝试之作。本文的主题是,在当前我国联营体模式的电力市场中,如何防范和抑制发电厂商的市场力量。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了我国电力市场中存在发电厂商施用市场力量的迹象。本文对于防范发电厂商市场力量的建议是,在供给侧实施差别价格拍卖并在需求侧实施可中断负荷服务。电力产业曾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维持了一百余年的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一体化的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英国为发端,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电力产业拆分与重组的浪潮,我国也于2002年末实现了“厂网分开”。然而电力市场并非是自发演进形成的,而是一个人工设计的市场,其运营规则和竞价机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纰漏。面对市场的疏漏、受到利益的驱使,从原一体化结构中剥离出来的独立的发电厂商,一定会最大限度地掘取潜在的利润。电力产业市场化的历程表明,各国的电力市场几乎都遇到了由发电厂商的市场力量所引发的电价波动的困扰。市场力量的行使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将危害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新组建的电力市场特别容易受到市场力量的袭扰,一些西方学者将其列为电力市场的头号治理对象。我国经济学界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到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分析都未能很好地结合电力产业的特性。作为一篇尝试之作,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产业的一些独有技术特征,如负荷具有不确定性、电力传输会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存在短期的供给约束等。基于对这些技术特征的理解,通过理论借鉴与本文的实证,笔者发现不同于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力量的观念,电力市场中的发电厂商并非自始至终地都在行使市场力量来抬高电价,它们行使市场力量需要一个适合的供需环境。凭借市场力量抬高电价的手法主要有两类:一是向联营体直接申报高价,二是采取容量囤积的策略。而无论发电厂商采取何种策略,都将造成电价的巨幅波动,这是发电厂商获取超额利润的载体。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其它一些初级电力市场类似,我国的试点市场中也存在发电厂商申报高价和囤积容量的现象。由于电价的巨幅波动是超额利润的载体,同时趸售市场规则的纰漏有可能导致市场力量的滥用,因此,笔者将分析的重点集中于市场规则、需求弹性和市场结构等三个方面。实际上本文抑制市场力量的出发点,就是在市场设计中尽量减少可能导致价格巨幅波动的那些因素。已有的拍卖研究成果显示,在不同的拍卖方式下价格的波动幅度是不相同的。受此启发,笔者在第五章通过对两种拍卖方式下供给函数的推导与对比分析,发现差别价格拍卖的供给曲线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因而笔者认为,在供给侧将目前的统一价格拍卖转换为差别价格拍卖将有助于抑制发电厂商的市场力量。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过低,是发电厂商拥有市场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旦在需求侧建立起响应定价,发电侧的价格尖峰就可以及时地传递给消费者,这将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抑制,从而削弱发电厂商行使市场力量的激励。但由于需求侧响应定价的实施首先应当有一个完善的峰谷电价体系平台,而目前我国的零售电价体系与一个科学的电价制度还相差甚远,同时还面临一个激励两难,因此应当考虑其它的方式来增加需求曲线的弹性。本文证明,在需求侧实施可中断负荷服务,可以增加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起到与需求侧实时电价同样的抑制发电厂商市场力量的效果。而可中断负荷服务又避免了上面提到的缺陷,因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本文在对电力市场的空间把握与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面,以及在对发电厂商的容量囤积策略的实证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贡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数理模型和计量工具的运用还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各公司对数据的封锁,没有获得一些更加核心的信息。电力市场是一个新生事物,直至目前世界各国仍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就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分析,对联营体中市场力量的防范除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措施外,还需要多种措施的配合,如继续拆分发电厂商、在长期中扩充发电装机容量与输电能力,以及行之有效的规制等。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导论  12-32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3-17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3-15
    1.1.2 本文选题的意义  15-17
  第二节 发电厂商的市场力量  17-22
    1.2.1 电力市场中市场力量的概念  18-19
    1.2.2 发电厂商市场力量的度量  19-20
    1.2.3 发电厂商市场力量成因简析  20-22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  22-25
    1.3.1 市场规则方面的分析  22-23
    1.3.2 需求方面的分析  23-24
    1.3.3 市场结构方面的分析  24-25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5-27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25-26
    1.4.2 本文的数据来源  26-27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与结构安排  27-32
    1.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27-28
    1.5.2 本文的创新点  28-29
    1.5.3 本文的结构安排  29-32
第二章 电力产业的技术特征和电力市场实践  32-49
  第一节 电力产业的技术特征  32-37
    2.1.1 电力系统与负荷的特性  32-33
    2.1.2 发电技术组合与短期产量(容量)约束  33-35
    2.1.3 电网、输电容量约束与电力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性  35-36
    2.1.4 电能消费的瞬时性与协调约束  36-37
  第二节 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37-42
    2.2.1 电力市场的基本模式  37-40
    2.2.2 英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40-42
    2.2.3 其它国家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  42
  第三节 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42-47
    2.3.1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42-44
    2.3.2 我国联营体模式市场的竞价特征  44-47
  本章小节  47-49
第三章 文献综述  49-71
  第一节 供给侧研究的文献综述  49-56
    3.1.1 产量约束的伯川德竞争模型  49-50
    3.1.2 供给函数模型  50-52
    3.1.3 供给函数模型的发展  52-54
    3.1.4 从拍卖角度对供给侧进行研究的文献  54-56
  第二节 需求侧研究的文献综述  56-62
    3.2.1 确定性高峰负荷模型  56-58
    3.2.2 不确定性高峰负荷模型  58-59
    3.2.3 技术多样性下的高峰负荷定价模型  59-61
    3.2.4 电力产业的响应定价  61-62
  第三节 对电力产业市场力量的实证研究  62-65
    3.3.1 电力联营体规则有利于行使市场力量的方面  62-63
    3.3.2 PSP和TSL的时间序列特征  63-64
    3.3.3 实证结论及其对本文的借鉴意义  64-65
  第四节 我国对电力产业市场力量的研究综述  65-67
  本章小节  67-71
第四章 我国试点省区市场力量的实证分析  71-87
  第一节 省级电力市场——当前我国的主导性电力市场  71-77
    4.1.1 我国的三级电力市场与主导性电力市场  71-74
    4.1.2 部分省级电力市场的集中度考察  74-75
    4.1.3 浙江市场——一个高价策略的实例  75-77
  第二节 北方某省电力市场试点期间市场力量的实证分析  77-83
    4.2.1 经济运行的电源组合安排  77-79
    4.2.2 北方某省电力市场概述  79-81
    4.2.3 发电厂商行使市场力量的数据与计量分析  81-83
  本章小节  83-87
第五章 差别价格拍卖  87-104
  第一节 供给函数的价格弹性与发电厂商的供给曲线  87-92
    5.1.1 发电厂商的供给函数  88-89
    5.1.2 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与市场力量的抑制  89-90
    5.1.3 夏售市场发电厂商的成本函数与报价曲线  90-92
  第二节 统一价格拍卖下的供给曲线弹性  92-97
    5.2.1 我国电力市场的竞价机制  92-93
    5.2.2 统一价格拍卖下的最优报价曲线  93-95
    5.2.3 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95-96
    5.2.4 对价格波动的影响  96-97
  第三节 差别价格拍卖下的供给曲线弹性  97-102
    5.3.1 差别价格拍卖下的最优报价曲线  97-100
    5.3.2 对总供给曲线和价格波动的影响  100-102
  本章小节  102-104
第六章 需求侧响应与可中断负荷服务  104-124
  第一节 分时电价的效率与需求侧响应对市场力量的抑制  104-108
    6.1.1 分时电价的经济效率  105-106
    6.1.2 需求侧响应对发电厂商市场力量的抑制机理  106-108
  第二节 当前我国实施需求侧响定价的障碍  108-111
    6.2.1 需求侧响应定价实施的前提  108-109
    6.2.2 当前我国实施需求侧实时定价的主要障碍  109-111
  第三节 可中断负荷——一个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的替代方案  111-114
    6.3.1 基于用电可靠性的电价设计思路  111-112
    6.3.2 可中断负荷服务与可中断负荷电价  112-114
  第四节 可中断负荷定价与实时定价等价性的证明  114-121
    6.4.1 用户的选择  114-117
    6.4.2 多技术条件下的发电成本函数  117-118
    6.4.3 最优的可中断负荷的菜单设计  118-119
    6.4.4 可中断负荷定价和实时定价的等价性  119-121
  本章小结  121-12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24-131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124-125
  第二节 市场力量防范的相关配套措施  125-128
    7.2.1 巩固并继续深化拆分政策  126
    7.2.2 输电扩容  126-127
    7.2.3 价格上限规制  127-128
  第三节 市场力量防范的研究展望  128-131
    7.3.1 需求侧的实时响应定价仍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28-129
    7.3.2 深化价格上限规制方面的研究  129-130
    7.3.3 本文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30-131
参考文献  131-140
后记  140-142

相似论文

  1. 对我国强制拍卖制度的思考与完善,D925.1
  2. 基于SCP范式的江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F426.32
  3. 从合理性走向合法性:上海市私人轿车牌照额度拍卖政策的研究,F426.471
  4. 水电厂年度合约电量划分及风险控制研究,F224;F426.91
  5. 并网电厂辅助服务综合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F426.61
  6. 多电源接入电力系统定价原理研究,F426.61
  7. 大船重工资产处置中的评估拍卖方法研究,F724.59
  8.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风电产业组织研究,F426.61
  9. 增值税改革对外资产业结构的影响,F812.42;F224
  10. 论我国民事执行中的拍卖制度,D925.1
  11. 网格资源定价机制和交易策略研究,TP393.09
  12. 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研究,F224
  13. 一口价网上组合拍卖中卖方收益及其影响因子研究,F224
  14. 网络拍卖信誉模型研究,F224
  15. 平行网上拍卖竞买者和卖方策略的信号博弈研究,F724.59
  16. 电力市场化过程中胜利油田电网运行策略和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F426.61
  17. 安吉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研究,F426.61
  18. WJ201H终端在负荷管理系统中的改进与应用,TM73
  19. 基于CVaR的电力竞价市场风险分析,F407.61
  20. 考虑环境成本的调峰权交易研究,F426.61
  21. 基于交易计划调整的电力市场阻塞管理,TM7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