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

作 者: 陈苏珍
导 师: 朱人求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朱熹 善恶 心性 教化 现代审视
分类号: B24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关于善恶有其完善的思想认识体系。朱熹的善恶思想博采中国传统善恶思想的精华且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思想的一座高峰。其善恶思想无论从是理论涉及问题广度和全面性,还是观点论证的深度和详尽都是之前的思想家所未达到的。朱子关于善恶的思想与其理气论和心性论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朱熹的善恶学说贯穿了他的整个理论体系。朱熹理学中的理、气、性、命、心、仁等核心概念无不渗透朱熹的善恶思想。从宇宙本体论角度来看,朱熹的善恶思想全面具体地论述了善恶的来源以及善和恶的关系,归结为自然之善恶思想。朱熹自然之善恶思想中关于善恶的来源主要围绕朱熹的理气观和仁的概念来阐释。善和恶的关系中包含善恶同源问题,善恶先后、宾主问题,善和恶相对等问题的探讨。从心性论的角度来看,朱熹的善恶思想主要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部分的内容,归结为心性之善恶思想。朱熹的心性之善恶思想主要是结合理气论,辨明心性善恶之间的关系。考察朱熹善恶思想的学术渊源,全面阐释朱熹善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朱熹教化成善的思想,力求对朱熹的善恶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求朱熹善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为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中国传统优秀的伦理思想应有的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Abstract  3-4中文文摘  4-6目录  6-8绪论  8-14第一章 朱熹善恶思想的学术渊源  14-24  第一节 《周易》中的善恶思想  14-15  第二节 孔、孟、荀的善恶观  15-18  第三节 道家的善恶思想  18-19  第四节 佛家的善恶思想  19-20  第五节 "北宋四子"的善恶思想  20-24第二章 自然之善恶  24-30  第一节 善恶的来源  24-27  第二节 善与恶的关系  27-30第三章 心性之善恶  30-36  第一节 天命之性  30-33  第二节 气质之性  33-36第四章 教化成善  36-42  第一节 至善  36-38  第二节 致知力行  38-39  第三节 扬善去恶  39-42第五章 朱熹善恶思想的现代审视  42-52  第一节 朱熹善恶思想的特点  42-47  第二节 朱熹善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启迪  47-52参考文献  52-54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4-56致谢  56-58个人简历  58-60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3. 试论陈亮、叶适道统思想,B244.91
  4. 黑格尔的“和悦静穆”与朱熹的“气象浑成”,I01
  5. 大众传媒教化功能研究,G206.3
  6. 朱熹北宋文学批评之研究,I206.09
  7. 以教化功能为核心的乡镇信访模式构建研究,D632.8
  8.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分布及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R773
  9. 温灸神阙治疗中心性肥胖疗效观察,R246
  10. 宋恕的佛学思想,B948
  11. 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B948
  12.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13. 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B244
  14. 循吏与两汉社会,K234
  15. 阈值下近红外激光照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R774.1
  16.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17. 陈亮事功伦理思想研究,B82
  18. 荀子道德教化思想研究,B222.6
  19. 朱子妇女观再探讨,B244.7
  20. 朱熹义利观研究,B244.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