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

作 者: 王永平
导 师: 陈恩林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先秦 周易 卜筮
分类号: B2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6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周易》作为儒家的六经之首,在中国传统学术中长期居于核心地位。历代学人都把《周易》作为观察、解释世界的工具,他们通过研究和注解《周易》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然自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周易》是产生于卜筮,亦为占筮而用的迷信典籍,否认其中包含有哲学思想,贬低《周易》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先秦卜筮本身发展脉络的梳理,反驳了因《周易》和卜筮有关就否认其中包含着哲理的错误观点,认为卜筮本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最初确实是地地道道的迷信活动,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发生了质变,产生了哲学的内容。《周易》正是卜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此后,《周易》还长期在卜筮的领域内活动,但人们在利用《周易》进行占筮时,对其卦爻辞和卦画往往做带有明显自然主义或道德倾向的解说,从而使其理性因素不断增强。尤其经过孔子及其后学的解说,终于使《周易》完成了从迷信与理性杂糅的典籍到纯粹哲学著作的彻底转变。《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卜筮中产生,并在其中发展壮大,恰好与马克思总结的人类早期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它一方面积极消灭宗教,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来说,它自己还只会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相一致。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5-9
绪论  9-23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9-11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11-18
    1. 古史辨派及其追随者的《周易》研究  11-14
    2. 以黄寿祺、金景芳先生为代表的《周易》研究  14-16
    3. 考古学者的《周易》研究  16-18
  三、尚须解决的问题  18-21
  四、研究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21-22
  五、本文的写作结构  22-23
第一章 卜筮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  23-40
  第一节 卜筮的起源  23-30
  第二节 卜筮的信仰对象  30-32
  第三节 卜筮向王权的集中  32-36
  第四节 商代的卜筮  36-40
第二章 《周易》的哲学思想最初在卜筮中产生  40-117
  第一节 《周易》的形成  40-61
    一、《周易》的形成年代  40-47
    二、《周易》的作者  47-50
    三、卦爻辞来源于旧筮辞说驳议  50-61
  第二节 《周易》与周初的天命观  61-77
    一、殷周之际天命观的转变  61-65
    二、周初天命观在《周易》中的反映  65-71
    三、《周易》中"贞"字正解  71-77
  第三节 《周易》卦画的含义  77-94
    一、易卦的起源  78-86
    二、《周易》中的阴阳思想  86-90
    三、《周易》中的八卦思想  90-94
  第四节 西周时《周易》筮法的考察  94-117
    一、研究西周时《周易》筮法可资利用的材料  95-99
    二、《周易》筮法中的变易原则  99-106
    三、"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的占筮原则  106-113
    四、占筮在决疑中的地位  113-117
第三章 《周易》在卜筮中的发展及其对卜筮的反抗  117-144
  第一节 神灵信仰的淡化及卜筮地位的衰落  117-123
  第二节 《周易》在占筮中的发展  123-139
    一、《周易》的变占之法  123-129
    二、《周易》占筮中的取象说  129-135
    三、《周易》占筮中的重德思想  135-139
  第三节 《周易》在占筮之外的运用  139-144
第四章 《易传》对《周易》的解说  144-200
  第一节 《易传》为孔子及其后学所作  144-162
    一、孔子确曾研读过《周易》  144-151
    二、《易传》的解《易》方法和思想源自于孔子  151-155
    三、《易传》是儒家解《易》的集体成果  155-162
  第二节 《彖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62-171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  162-165
    二、《彖传》解经的特征  165-171
  第三节 《象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71-176
    一、《大象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71-173
    二、《小象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73-176
  第四节 《文言传》解经的体例和特征  176-180
    一、《乾》卦《文言传》  176-179
    二、《坤》卦《文言传》  179-180
  第五节 《系辞传》对《周易》的解说  180-189
    一、论《周易》的筮法  181-183
    二、论《周易》的卦和辞  183-185
    三、论《周易》的性质和功能  185-188
    四、论《易》道  188-189
  第六节 《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对《周易》的解说  189-200
    一、《说卦传》对八卦的解说  190-194
    二、《序卦传》对《周易》卦序的解说  194-197
    三、《杂卦传》对《易》卦的解说  197-200
第五章 战国时的义理《易》与占筮《易》  200-220
  第一节 战国时儒家的《易》学  200-208
    一、子思一派的《易》学  201-202
    二、公孙尼子的《易》学  202-204
    三、荀子的《易》学  204-208
  第二节 儒家《易》学的影响  208-211
  第三节 占筮之书《周易》的继续流行与演变  211-220
    一、汲冢竹书《周易》  211-215
    二、阜阳竹简《周易》  215-220
结论  220-222
参考文献  222-23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33-234
中文摘要  234-237
英文摘要  237-240

相似论文

  1. “前四史”引《易》考谕,B221
  2. 郭篯龄《周易从周》研究,B221
  3. 龚原《周易新讲义》研究,B244
  4.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5.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6. 古希腊与先秦美学思想比较,B83-09
  7. 先秦时期旌表制度研究,K22
  8.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9.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0.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11.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I206.2
  12.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13.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I01
  14. 先秦秦汉族刑考论,D929
  15. 中国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文化的和谐思想研究,B502
  16. 唐前荀学研究,B222.6
  17. 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I207.22
  18. 胡瑗《周易口義》研究,I206.2
  19.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092
  20.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价值,G641
  21. 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B2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诸子前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