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保护作用的活体实验研究

作 者: 肖敏
导 师: 黄志强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专 业: 肝胆外科
关键词: 肝脏微循环 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 吲哚箐绿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环境扫描电镜 三维体视化 活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分类号: R657.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1、建立一种可三维体视化显示出活体大鼠肝微循环及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方法。2、通过对肝微循环的形态功能变化进行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探讨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首先构建吲哚箐绿靶向肝胆组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大鼠肝胆微循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进行活体研究:采用Nautal法建立大鼠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IPC组);④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分别于肝脏再灌注2h、6h、5d、7d后,进行以下各项指标检测:1、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观察吲哚箐绿靶向染色肝脏的微循环变化;2、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量图像仪活体测量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3、应用组织病理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肝微循环形态变化;4、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组织匀浆ATP酶活性及检测肝静脉肝脏酶学及血气分析以研究肝微循环功能变化;5、采用TUNEL细胞原位凋亡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实验结果:1.吲哚箐绿靶向肝胆组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可清晰显示:(1)肝窦的形态及血流态。(2)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及血流态。2.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保护作用的活体研究,结果显示:(1)与S组相比,IR组肝脏再灌注后2 h活体研究显示呈单纯阻力增高型血流动力学异常;环境扫描电镜证实为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血窦内出现分泌颗粒,显示内皮细胞的激活。(2)与再灌注后2 h相比,IR组再灌注后6 h活体研究显示呈血液高粘综合征:①血液流变学异常;②血流动力学异常;③微栓塞;④血管外基质增加;环境扫描电镜和组织病理证实为粒细胞聚集增多型的血液高粘:血窦内大量粒细胞浸润、活化与“氧化暴发”,表现为血窦内血细胞和分泌颗粒、纤维素大量积滞,分泌颗粒增多,且活化聚集呈不规则大团块。原位凋亡检测显示同时导致凋亡机制的启动与放大。(3)与再灌注后6h相比,IR组肝脏再灌注5d表现为微循环损伤的恢复:功能性毛细血管血管密度增加,有效循环血流速,流量回升,PO2、O2SAT及PH值出现回升;ATP酶活性值回升;ALT、AST值下降;肝窦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减轻,凋亡细胞减少。(4)与IR组相比,IPC组及I-postC组在以上各时间点肝血窦狭窄程度明显减轻,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有效循环的血流速、流量明显增加,ALT、AST值明显降低,ATP酶活性值明显提高,肝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IPC组及I-postC组与I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吲哚箐绿靶向肝胆组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方法可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活体大鼠肝微循环及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三维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此方法能为肝胆微循环的三维体视化活体实验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平台,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2、缺血再灌注肝脏微循环损伤机制为炎症反应综合征,炎症介质瀑布效应是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根本原因。3、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肝脏微循环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明显、确凿的保护作用。4、缺血处理是通过启动内源保护机制进行拮抗炎症介质瀑布效应(CE)的,为面对众多炎症介质构成复杂的网络外干预治疗陷入困境的CE免疫调理治疗取得突破开辟了又一途径,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6-7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第一部分 肝胆微循环三维体视化活体研究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12-30
  导言  12-13
  材料与方法  13-16
  实验结果  16-19
    一、大鼠肝微循环活体观察结果  16-17
    二、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活体观察结果  17-19
  讨论  19-25
    一、吲哚箐绿靶向肝胆组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体视化活体观察肝胆微循环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意义  19-21
    二、本实验方法较既往肝胆微循环研究方法的优越性  21-24
    三、本实验方法中注意事项  24-25
  展望  25-26
  小结  26-27
  参考文献  27-30
第二部分 缺血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保护作用的活体实验研究  30-78
  导言  30-32
  材料与方法  32-39
    一、材料  32-33
    二、方法  33-39
  实验结果  39-54
    一、大鼠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39-40
    二、缺血再灌注肝血窦微循环ICG靶向肝组织染色CLSM活体观察  40-44
    三、缺血再灌注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变化  44-45
    四、缺血再灌注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45-46
    五、缺血再灌注肝血窦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  46-47
    六、缺血再灌注肝静脉血清ALT、AST变化  47-49
    七、缺血再灌注肝静脉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O_2SAT及PH值变化  49-51
    八、缺血再灌注肝组织ATP酶活性的变化  51-53
    九、缺血再灌注肝组织的细胞原位凋亡的变化  53-54
  讨论  54-65
    一、活体观察肝脏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征表现  54-60
    二、活体观察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60-64
    三、本实验方法中注意事项  64-65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72
  附图  72-78
综述一、肝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78-100
综述二、胆管上皮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100-10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6-107
致谢  107

相似论文

  1. 缺血后处理减轻体外循环相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R654.2
  2. 远隔缺血预处理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R654.2
  3.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541
  4.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VEGF、GLUT-1及BAI1的影响研究,R743.3
  5. 远隔预处理诱导缺血脑保护的蛋白质组研究,R743
  6. 七氟烷后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R614.1
  7. 七氟醚缺血后处理对瓣膜置换术中肌钙蛋白T浓度和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R614.2
  8. bFGF,缺血预处理对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周缘血运建立的研究,R622
  9. 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R657.3
  10. 不同强度及时间窗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的保护作用,R541.4
  11. 高渗盐水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R657.3
  12. 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656.7
  13. 磷酸肌酸钠、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联合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R656.7
  14. 七氟醚的心肌保护机制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R614
  15. 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R614
  16. 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R657.3
  17. 缺血后处理和庚醇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R541
  18. 瑞舒伐他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541
  19. 单磷酰脂A预处理结合冷晶体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R654.2
  20. 再灌注初期渐增灌注压力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654.1
  21. 不同再灌注/缺血时间间隔的缺血后处理对兔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R697.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肝及肝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