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丰中子核~(108,112)Ru和缺中子核~(134,135)Ba高自旋态研究

作 者: 车兴来
导 师: 朱胜江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物理学
关键词: 高自旋态 γ-γ符合技术 集体回弯 组态 系统学比较
分类号: O571.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核物理的前沿领域,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为人们理解核结构、核形状、核子耦合等特性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本论文工作主要研究A~100区丰中子核108Ru、112Ru以及A~130区缺中子核134Ba、135Ba的高自旋态结构特性。研究108Ru、112Ru高自旋态的实验工作是在美国洛仑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Gammasphere探测装置上完成的,测量由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记录三重以上的符合事件;而研究134Ba、135Ba高自旋态的实验工作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的,采用130Te(9Be,xn)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34Ba、135Ba高自旋态,束流能量为45MeV,记录两重以上的γ符合事件。对108, 112Ru核,研究结果确认和扩展了其晕带和单声子γ振动带,第一次建立了这两个核的二声子γ振动带和二准中子带结构。对其集体带结构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推转壳模型的计算表明,此两核均为三轴形变核,一对h11/2中子顺排导致了这两个核晕带的集体回弯。对这两个核中的单声子与二声子γ振动带的特性进行了系统学研究。通过系统学比较及Nilsson能级图的计算,初步指定108, 112Ru的准粒子带的带头组态分别为:{ν[402]5/2+?ν[532]5/2-}5-,ν{[402]5/2+? [523]7/2-}6-。对134Ba核,发现了基于10+同质异能态以上的众多的能级与跃迁,将自旋态扩展到20。推转壳模型的计算表明,134Ba基态带的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顺排所致。由系统学分析表明,10+同质异能态为yrast陷阱,起源于两中子组态,可能具有γ≈-120°的长椭形状;其上的能级表现出很强的单粒子特性。对135Ba核,新识别了20个能级,24条跃迁,将其自旋态扩展到35/2。对于其低自旋态的特性,通过系统学比较和粒子转子模型的计算,我们认为基于11/2-的能级的集体结构为形变不大的三轴形变结构,形变参数为ε=0.09,γ=33.6°,表明在Ba同位素链中也像相邻的同位素链一样,存在从N≤77的长椭形变(γ<30°)到N≥79(γ>30°)的扁椭形变的形状转化。通过系统学比较,我们还定出135Ba核中较高自旋态部分的6个能级的准粒子组态。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18
  1.1 原子核物理研究概述  10-11
  1.2 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概述  11-14
  1.3 ~(108,112)RU 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14-15
  1.4 ~(134,135)BA 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15-18
第2章 理论方法  18-29
  2.1 原子核形状的数学描述  18-20
  2.2 振转模型  20-21
  2.3 壳模型和NILSSON 能级  21-22
  2.4 推转壳模型  22-26
  2.5 粒子-转子模型  26-27
  2.6 两类转动惯量  27-29
第3章 实验介绍  29-47
  3.1 裂变瞬发γ谱实验  29-37
    3.1.1 实验原理  29-30
    3.1.2 实验简介  30-31
    3.1.3 实验装置  31-35
    3.1.4 实验过程和数据预处理  35-37
  3.2 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37-47
    3.2.1 实验原理  37-40
    3.2.2 实验简介  40
    3.2.3 实验装置  40-41
    3.2.4 实验过程和数据预处理  41-47
第4章 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  47-83
  4.1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47-54
    4.1.1 由符合矩阵建立投影谱和本底谱  47-51
    4.1.2 确定级联关系  51-52
    4.1.3 确定跃迁强度  52-53
    4.1.4 DCO 比值与跃迁多极性的判断  53
    4.1.5 建立能级纲图  53-54
  4.2 ~(108)RU 数据分析结果  54-62
  4.3 ~(112)RU 数据分析结果  62-71
  4.4 ~(134)BA 数据分析结果  71-77
  4.5 ~(135)BA 数据分析结果  77-83
第5章 对~(108, 112)RU 核高自旋态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83-95
  5.1 晕带  83-89
  5.2 单声子Γ振动带  89-91
  5.3 二声子Γ振动带  91-92
  5.4 二准中子带  92-95
第6章 对~(134,135)BA 核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95-103
  6.1 ~(134)BA 核  95-98
    6.1.1 ~(134)Ba 基态带  95-98
    6.1.2 ~(134)Ba 的10~+同质异能态以上能级结构  98
    6.1.3 ~(134)Ba的其他能级结构  98
  6.2 ~(135)BA 核  98-103
    6.2.1 ~(135)Ba 核低激发态的系统学比较  98-100
    6.2.2 ~(135)Ba 核低激发态的PRM 计算及Ba 同位素链的形状转变  100-101
    6.2.3 部分能级组态的指定  101-103
第7章 总结  103-106
参考文献  106-116
致谢  116-117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7

相似论文

  1. 太阳能冷热暖三联供热泵机组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K511.2
  2. 永昌泾河口工程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5
  3. 多晶硅核心生产装置操作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Q127.2
  4. 光伏发电系统监控与发电预测模型研究,TM615
  5. 面向嵌入式Linux的人机界面可重构通信技术研究与实现,TP11
  6. EPA工业以太网监控组态软件的研究与设计,TP273
  7. 油田化学驱油配制站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TE938
  8. 能源管理监控系统设计,TP277
  9. 堆垛机实训装置运行及监控系统的研究,TH246
  10. 氯乙烯精馏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TQ222.423
  11. 基于组态王和Matlab的台车式热处理炉监控系统设计,TP277
  12.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电阻炉解耦控制系统,TP183
  13. 基于组态王的电力安全风险体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3
  14. 航空煤油定量装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U294.2
  15. 基于组态技术的供水泵站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TP277
  16. 基于洗净率的洗涤龙相关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TP273
  17. 钴-60热室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TP273
  18.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研究,X703
  19. 基于组态软件的地下水监测修复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X832
  20. 铜带剪切线张力控制系统及应用,TG333.21
  21. 溜井放矿监控系统的研究,TD7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 性质及其测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