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表征

作 者: 谢风猛
导 师: 张哨楠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郑南—利津 砂砾岩扇体 沉积特征 储层标准 储层评价 产能贡献 储层分类
分类号: P618.130.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以郑南—利津地区沙三、沙四段为例,在分析了陆相断陷盆地砂砾岩体储层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储层的产能出发,用地质、测井、地震、动态资料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正确的地质模型为指导,对已有探井的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分析控制储层质量的地质因素,从而指出优良产能贡献的层段和可能的有利储集区。在岩心、岩石薄片研究及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和区域沉积背景资料,认识了本区沙三下和沙四段沉积具明显的水下重力流特征,并将该区的沉积岩划分为12个岩石相,综合分析该套储层,确定为近源陡岸水下扇浊积体的沉积体系,划分了沉积相、沉积亚相以及砂体微相。详细阐明了各种沉积亚相及砂体微相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和平面展布,为储层的预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利用各种砂体描述技术(扇体的地震识别模式、地层厚度预测、三维可视化与古地貌恢复、测井约束反演与地震属性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确立了砂砾岩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利用利54井、利85井的声波曲线进行的测井约束反演,可将砂砾岩体内部明显划分为多个层段。根据泥岩粘土矿物的演化、砂岩经历的成岩变化以及烃源岩内有机质的成熟特征重建了砂岩的成岩史以及储集空间演化的半定量模式。研究表明,沙三下和沙四段砂岩次生孔隙占有了较重要的地位,而次生孔隙的好坏直接与原始孔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将沙三下—沙四上的砂砾岩储集体分成五类,从渗透率值,孔隙结构参数的比较均表明C类粗砂岩类和B类砾状砂岩及细砾岩类最优,发育最普遍的中、细砂岩大部分具备形成中等或差储层的条件。D、E两类即含泥及含钙(云)砂岩一般几乎不具储集性。并根据储集岩的五类,建立了5种不同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定量关系式。研究认为直接控制储层质量的因素是砂、砾岩的结构,砂砾岩的粒级,泥质含量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是决定砂砾岩渗透率的变量,同时是决定储层质量的直接变量。内扇和中扇的水道粗粒砂岩和砾岩以及中扇辫状水道和辫状次级水道的中—细砂岩可以形成好的储层,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最差,或为非储层。根据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粘土矿物成分与含量,依据流动试验研究了砂砾岩体储层的敏感性,并运用Q型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储层的下限与分类标准,并将工区砂砾岩体分为了四类储层,沙三下段中与断层有关的湖底扇和孤立的浊积砂体,虽然砂岩细,砂层薄,但由于沙三下段砂体包裹在有机质丰富的暗色泥岩中,具有良好的次生孔隙的发育条件以及圈闭条件,可望成为成藏的有利场所。而沙四段的最好储层发育在中扇范围内的辫状水道和次级辫状水道砂体中。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1章 前言  9-23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9-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6
  1.3 砂砾岩体勘探技术  16-19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9-20
  1.5 主要技术难点  20-21
  1.6 主要成果和认识  21-23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3-33
  2.1 地层特征  23-27
  2.2 区域构造演化  27-29
  2.3 火成岩的特征和分布  29-33
第3章 砂砾岩扇体成因机理类型及其特  33-53
  3.1 砂砾岩山体的分类依据  33-36
  3.2 砂砾岩体沉积类型及特征  36-47
  3.3 扇体分布特征及演化序列  47-53
第4章 砂砾岩扇体储层识别及描述  53-69
  4.1 扇体识别模式  53-55
  4.2 砂砾岩扇体的地震识别模式  55-58
  4.3 砂砾岩扇体的预测、描述技术  58-69
第5章 砂砾岩扇体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空间演化  69-92
  5.1 陆相储层的沉积学特征  69-70
  5.2 砂岩岩石学特征  70-81
  5.3 储层孔隙类型及演化  81-84
  5.4 次生孔隙发育规律  84-86
  5.5 滨南油区次生孔隙成因  86-92
第6章 储层敏感性特征  92-98
  6.1 储层敏感性形成原因  92
  6.2 储层潜在敏感性分析  92-93
  6.3 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  93-96
  6.4 油层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96-98
第7章 储层分类评价及储层下限  98-114
  7.1 Q型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下限和分类标准  98-102
  7.2 工业下限的确定  102-108
  7.3 储层段的划分评价和分布  108-113
  7.4 储层综合评价  113-114
结论  114-116
致谢  116-117
参考文献  117-122

相似论文

  1. 靖边气田上古储层评价,P618.13
  2.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3. 核磁共振测井在海拉尔地区储层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631.2
  4. 大庆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方法研究,P631.84
  5.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6. 萨南油田高台子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潜力研究,P618.13
  7. 大民屯凹陷67-59断块沙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主力油层优选,P618.13
  8. 鄯善油田储层特征,P618.13
  9.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0.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评价与分布,P618.13
  11. 杏树岗地区扶余油层储层评价,P618.13
  12. 充西气田须四段气水分布特征研究,P618.13
  13. 川西北江油、剑阁地区长兴(大隆)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14. 可可西里地区渐新统含盐层系沉积特征与钾盐资源前景,P512.2
  15. 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P618.13
  16. 浙江省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P534.6
  17. 南华北盆地晚三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P542
  18.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2油层组储层地质评价,P618.13
  19. 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嘉二—嘉一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20. 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物源体系、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1. 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在油田监测中的应用,TE2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 储集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