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低温氧化催化性能

作 者: 王永钊
导 师: 刘滇生;赵永祥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Co3O4 CO低温催化氧化 催化活性 稳定性 活性氧物种
分类号: O643.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9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CO低(常)温催化氧化由于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颇受关注,如用于地下矿井的过滤式自救器和消防自救呼吸器、CO气体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同时,由于反应体系简单,在理论研究方面CO氧化还常常用作研究氧化催化剂的探针反应,以揭示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反应机理。Co3O4作为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CO的低温催化氧化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来看制备高活性Co3O4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存在制备过程复杂、后处理繁琐等缺点;根据研究发现预处理条件对Co3O4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对Co3O4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的机理和失活原因也有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对Co3O4催化剂的表征及其CO低温催化性能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方法制备了高活性的Co3O4催化剂,首先考察了各种制备条件对其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然后着重考察了后处理温度以及工艺条件等对其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DTG、XRD、N2-物理吸附、TEM、IR、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还利用CO滴定、O2-TPD以及In-situ DRIFT等实验手段,对Co3O4催化剂上CO和O2的吸附性能以及催化CO低温氧化反应的机理和可能的失活原因进行了探索,得到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制备方法和制备参数对Co3O4催化剂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1)通过比较直接焙烧法、均匀沉淀法和液相沉淀法制备的Co3O4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得出,均匀沉淀法和液相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在25℃均能将CO完全转化,并且具有相似的稳定性,直接焙烧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也能将CO完全转化,但稳定性相对较差。(2)采用液相沉淀法,以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比较以三种不同钴盐为前驱物制备的Co3O4的CO催化氧化性能得出,以Co(NO32·6H2O、COSO4·7H2O为前驱物制备的催化剂在25℃均能将CO完全转化,并且具有相似的稳定性,以COCl2·6H2O为前驱物制备的催化剂初始CO转化率只有80%,并且稳定性较差。(3)采用液相沉淀法,以Co(NO32·6H2O为前驱物,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沉淀剂制备的Co3O4的CO催化氧化性能得出,以NH4HCO3和NH3·H2O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在25℃均能将CO完全转化,前者稳定性优于后者,以KHCO3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初始CO转化率只有80%,并且稳定性较差。(4)通过液相沉淀法以Co(NO32·6H2O为前驱物,NH4HCO3为沉淀剂,通过比较分别采用普通干燥和超临界干燥制备的Co3O4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得出,两种干燥方式对Co3O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不大。(5)以液相沉淀法制备的Co3O4负载Pd制备Pd/Co3O4催化剂,在25℃具有与Co3O4相同的催化活性,但催化稳定性低于Co3O4。(6)以液相沉淀法制备的Co3O4与膨润土机械混合制备不同Co3O4含量的Co3O4/膨润土催化剂,在25℃具有与Co3O4相同的催化活性,稳定性随Co3O4含量的降低而下降。2.焙烧温度对Co3O4催化剂织构、结构、表面性质和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1)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250~600℃),焙烧温度对Co3O4催化剂的体相结构没有影响,均以尖晶石结构存在,但对Co3O4催化剂的粒径形貌具有较大影响,经3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小的粒径和相对好的分散状态,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颗粒不断聚集,粒径明显长大。(2)焙烧温度对Co3O4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比孔体积有较大影响,300℃焙烧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比孔体积分别为54.3m2/g和0.20cm3/g,当焙烧温度达到600℃时,分别仅有9m2/g和0.02cm3/g,催化剂基本上变为无孔材料。(3)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焙烧温度对Co3O4催化剂表面Co的价态没有明显影响。(4)Co3O4催化剂表面存在三种形态的氧,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吸附氧略有减少,羟基氧明显减少,晶格氧占总氧的百分数显著增加。(5)CO滴定实验表明,经氧化预处理的Co3O4催化剂表面具有活性氧物种,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的数量有较大影响,3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多的活性氧物种,约为143.74μmol/g。(6)CO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考察的焙烧温度范围内所有的催化剂都具有较高的CO氧化初始活性,经3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稳定性。高于或低于300℃的焙烧均引起催化剂稳定性的下降。(7)通过对不同温度焙烧的Co3O4催化剂的结构、织构、表面性质以及CO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发现通过液相沉淀法经300℃焙烧制备的Co3O4催化剂以尖晶石结构存在,粒径细小,具有相对好的分散状态,从而具有最多的活性氧物种和最好的催化性能,显然小的粒径、好的分散状态和多的活性氧物种是Co3O4催化剂具有高的低温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3.Co3O4催化剂上CO低温催化氧化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1)在反应温度为25℃时,经过200℃氧化预处理的Co3O4催化剂具有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经惰性气氛预处理的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相对变差,不经过预处理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2)在反应温度为25℃时,空速在2500~20000h-1的范围内,随空速的提高,催化稳定性下降;原料气中CO含量在0.5~2%的范围内,随CO含量的提高,催化稳定性下降。(3)在反应温度为-78~80℃的范围内,Co3O4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在-78~25℃的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稳定性提高,在25~80℃的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稳定性降低。(4)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液相沉淀法制备的Co3O4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空速2500h-1,原料气中CO含量0.5%,在此条件下,可以将CO完全催化氧化维持时间达630min,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5)原料气中水蒸气的引入对Co3O4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极大的负作用,在Co3O4催化剂中添加微量的Pd明显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性能。(6)失活的Co3O4催化剂在高于200℃的温度下,经流动的干燥空气处理30min,完全可以再生。(7)该催化剂不但具有较高的连续催化CO低温氧化的活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间断使用。4.Co3O4催化剂催化CO低温氧化的反应机理和失活原因的探索(1)失活前后催化剂的O2-TPD分析表明:Co3O4催化剂表面有多种氧物种的吸附,其中α峰对应的低温脱附的氧物种O2-和β、γ峰对应脱附的O22-和O-具有CO低温氧化活性,δ峰对应的高温脱附的晶格氧对CO低温氧化没有作用。(2)失活前后催化剂的XPS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o的价态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催化剂失活不是由于Co的价态变化引起的。在失活的催化剂表面上明显有吸附水存在,同时催化剂失活后与失活前相比吸附氧与晶格氧的比值下降。(3)In situ DRIFT分析结果表明:在未经预处理的Co3O4催化剂表面,存在一定量的吸附水,与CO竞争吸附同一活性位,导致CO的吸附减少,且与催化剂表面吸附水的-OH形成甲酸盐物种,导致吸附的CO不能与氧反应生成CO2。在经过氧化预处理的Co3O4催化剂上,CO发生明显的线性吸附,并且能够与催化剂表面的氧物种反应生成CO2,其中碳酸盐物种是可能的中间产物。(4)推测Co3O4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的反应机理可能为: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O吸附和氧的吸附,吸附的活性氧与吸附的CO反应生成CO2,碳酸盐物种是可能的中间产物;在反应过程中很可能由于原料气中微量的水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逐渐积累,导致CO吸附减少,并且吸附的CO与-OH生成可能的甲酸盐物种,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22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依据  22-56
  1.1 前言  22-23
  1.2 国内外CO低温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  23-41
    1.2.1 CO低温氧化催化剂  23-36
      1.2.1.1 负载型金催化剂  23-28
      1.2.1.2 铂钯类催化剂  28-31
      1.2.1.3 铜系催化剂  31-33
      1.2.1.4 氧化钴催化剂  33-35
      1.2.1.5 其他催化剂  35-36
    1.2.2 一氧化碳低温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36-41
      1.2.2.1 贵金属催化剂  36-39
      1.2.2.2 非贵金属催化剂  39-41
  1.3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41-42
  参考文献  42-56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主要测试表征手段  56-60
  2.1 催化剂表征  56-57
    2.1.1 催化剂织构性质的分析  56
      2.1.1.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56
      2.1.1.2 样品的粒径和形貌  56
    2.1.2 XRD物相分析  56
    2.1.3 样品的TG-DTG分析  56
    2.1.4 样品的FT-IR分析  56
    2.1.5 样品的XPS表征  56
    2.1.6 原位红外漫反射表征  56-57
  2.2 实验装置  57-60
    2.2.1 催化剂的O_2-TPD分析  57
    2.2.2 催化剂的CO滴定分析  57-58
    2.2.3 CO低温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的评价  58-60
第三章 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低温氧化性能  60-74
  3.1 引言  60
  3.2 催化剂的制备  60-63
    3.2.1 直接焙烧法制备Co_3O_4催化剂  61
    3.2.2 均匀沉淀法制备Co_3O_4催化剂  61
    3.2.3 液相沉淀法制备Co_3O_4催化剂  61-62
      3.2.3.1 不同钴盐前驱物制备Co_3O_4催化剂  61-62
      3.2.3.2 不同沉淀剂制备Co_3O_4催化剂  62
      3.2.3.3 不同干燥方式制备Co_3O_4催化剂  62
    3.2.4 钯/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  62
    3.2.5 Co_3O_4/膨润土催化剂的制备  62-63
  3.3 CO低温催化氧化性能评价  63-70
    3.3.1 制备方法对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63-64
    3.3.2 制备参数对液相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CO低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64-68
      3.3.2.1 钴盐前驱物的影响  64-65
      3.3.2.2 沉淀剂的影响  65-67
      3.3.2.3 干燥方式的影响  67-68
    3.3.3 钯/Co_3O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68-69
    3.3.4 Co_3O_4/膨润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69-70
  3.4 本章小结  70-72
  参考文献  72-74
第四章 焙烧温度对Co_3O_4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74-92
  4.1 引言  74
  4.2 Co_3O_4催化剂前驱体的制备  74-75
  4.3 催化剂前驱体的分析  75-77
    4.3.1 催化剂前驱体的IR分析  75-76
    4.3.2 催化剂前驱体的TG-DTG分析  76-77
  4.4 焙烧温度对Co_3O_4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77-81
    4.4.1 催化剂的XRD分析  77-78
    4.4.2 催化剂的TEM分析  78-80
    4.4.3 催化剂的FT-IR分析  80-81
  4.5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织构参数的影响  81-84
  4.6 催化剂的XPS分析  84-86
  4.7 焙烧温度对Co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  86-87
  4.8 催化剂的CO滴定分析  87-90
  4.9 本章小结  90-91
  参考文献  91-92
第五章 Co_3O_4催化剂上CO低温催化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选择  92-106
  5.1 引言  92-93
  5.2 预处理条件的影响  93-94
  5.3 反应条件的影响  94-100
    5.3.1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94-96
    5.3.2 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96-97
    5.3.3 原料气中CO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97-98
    5.3.4 不同温度下水蒸气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98-100
  5.4 催化剂的再生  100-101
  5.5 催化剂的间断使用  101-102
  5.6 催化剂的磨损强度  102-103
  5.7 本章小结  103-104
  参考文献  104-106
第六章 Co_3O_4催化剂上CO低温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及活原因的探讨  106-120
  6.1 引言  106-107
  6.2 Co_3O_4催化剂的O_2-TPD分析  107-109
    6.2.1 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的O_2-TPD分析  107-108
    6.2.2 催化剂失活前后的O_2-TPD分析  108-109
  6.3 催化剂失活前后XPS分析  109-112
  6.4 IN SITU DRIFT表征Co_3O_4催化CO低温氧化  112-117
    6.4.1 未经预处理的Co_3O_4催化剂上CO吸附与反应  112-114
    6.4.2 经氧化预处理的Co_3O_4催化剂上CO吸附与反应  114-117
  6.5 本章小结  117-118
  参考文献  118-120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20-124
  7.1 引言  120
  7.2 论文工作总结  120-122
  7.3 工作创新之处  122-123
  7.4 后续工作建议  123-124
附录  124-128
  参考文献  127-128
作者简介  128
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  128-130
致谢  130-131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9.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0.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1.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2.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3.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4. 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TB383.1
  15.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6. 气—水可压缩流物质界面的R-M不稳定性研究,O359.1
  17.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四氧化三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1
  18. 聚吡咯—钴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H2O2电还原性能研究,O643.32
  19. 鹿血酒的制备、毒理学安全性及稳定性评价,TS262.91
  20.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21.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 > 催化 > 催化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