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

作 者: 张静
导 师: 卫龙宝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进程 大城市理性扩张 大城市边缘区 新城成长模式
分类号: F29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36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大城市发展势头尤为强劲。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在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部分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慢慢驶离了理性扩张的轨道,片面的“城市化率决定论”导致过度城市化,大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孕育了严重的城市病。因此,要改善大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必须由单一中心城市转变为多中心的组团城市或城镇群。不论采取何种成长模式,都需要理性扩张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全文共分十一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指出大城市理性扩张的实质,就是要使大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空间的有机疏散以避免严重城市病的产生,可以通过周边新城的超前发展并产生反磁力,以吸引大城市人口向新城转移,从而实现大城市理性扩张。第二章是新城成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别就新城成长动力相关理论、新城空间成长相关理论、新城规划开发相关理论、新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和新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五大方面,对新城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背景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第三章是新城成长各国实践研究综述部分,首先对国内外新城成长概况进行总结,并着重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新城成长历程进行总结;其次对国外新城成长实践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汇总出国际经验给予中国新城成长模式的启示。第四章是新城成长动力研究部分,提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应确立均衡发展模式,但要特别关注大城市的城市化问题,大城市为获得新的成长空间,可通过新城成长模式,使之成为大城市从聚集不经济到聚集经济的转变契机。第五章是新城空间成长研究部分,在区位竞争机制、空间扩展机制、要素组合机制、城市自组织机制、产业驱动机制和规划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中国新城空间组织实现了初期成长,新城空间成长的扩展形式上应力求与主城空间组织演进形式相统一。第六章是新城建设发展研究部分,指出新城规划是实现新城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是新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借助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理论指导新城规划,处理好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交通系统规划问题和人居环境规划问题。第七章是新城产业发展研究部分,提出大城市边缘区的产业集群可促进新城发展,但新城产业发展必须理性面对两大现实问题:其一是区域城际产业同构问题,其二是主一新城产业发展之间的竞合问题。第八章是新城管理变革研究部分,指出大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体系引发的城市发展双重突破,既直接引发了大量新城的出现,又将新城管理推向了变革前沿。第九章是杭州下沙新城成长模式个案研究部分,分别结合其成长概况、空间成长、建设发展、产业发展和管理变革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证由“建区”到“造城”是中国新城成长的有效路径。第十章是全篇论文研究的延展部分,即由新城成长模式引发的以城带乡效应分析,通过分析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耦合性,客观认识现阶段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局域性,但伴随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可实现从局域性以城带乡转向一定区域内联动下的以城带乡。第十一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就本文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并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8
1 绪论  18-38
  1.1 研究背景  18-24
    1.1.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8-20
    1.1.2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
    1.1.3 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  23-24
  1.2 相关概念界定  24-28
    1.2.1 新城  24-25
    1.2.2 城市边缘区  25-26
    1.2.3 郊区化和卫星城  26
    1.2.4 都市区、都市圈与城市群  26-27
    1.2.5 城市蔓延和郊区蔓延  27-28
  1.3 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28-32
    1.3.1 国外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28-30
    1.3.2 国内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30-32
  1.4 研究对象的确定  32-33
  1.5 研究意义  33-34
    1.5.1 弥补国内新城研究不足  33
    1.5.2 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效应  33-34
    1.5.3 启发潜在以城带乡效应  34
  1.6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  34-37
    1.6.1 研究方法  34-35
    1.6.2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  35-37
  1.7 本章小结  37-38
2 新城成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38-65
  2.1 新城成长动力相关理论  38-43
    2.1.1 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38
    2.1.2 聚集经济理论  38-40
    2.1.3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40-41
    2.1.4 最优城市规模理论  41-42
    2.1.5 有效城市规模理论  42-43
  2.2 新城空间成长相关理论  43-50
    2.2.1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43-45
    2.2.2 城市空间扩散理论  45-48
    2.2.3 城市自组织理论  48-50
  2.3 新城建设发展相关理论  50-56
    2.3.1 霍华德(Howard E.)的田园城市理论  50-51
    2.3.2 恩温(Unwin R.)的卫星城理论  51
    2.3.3 沙里宁(Saarinen E.)的有机疏散理论  51-52
    2.3.4 赖特(Wright F.L.)的广亩城理论  52
    2.3.5 新城市主义理论  52-53
    2.3.6 理性增长理论  53-55
    2.3.7 城市成长管理理论  55-56
  2.4 新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56-59
    2.4.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56-57
    2.4.2 产业集群理论  57
    2.4.3 产业结构趋同理论  57-58
    2.4.4 主导产业理论  58-59
  2.5 新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  59-63
    2.5.1 政府行为理论  59-60
    2.5.2 城市管理理论  60-61
    2.5.3 城市经营理论  61-62
    2.5.4 城市管治理论  62
    2.5.5 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与城市管治三种理论比较  62-63
  2.6 本章小结  63-65
3 新城成长各国实践研究综述  65-88
  3.1 国外新城成长概况  65-67
    3.1.1 第一代新城  66
    3.1.2 第二代新城  66
    3.1.3 第三代新城  66
    3.1.4 第四代新城  66-67
  3.2 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新城成长历程  67-75
    3.2.1 英国  67-68
    3.2.2 法国  68-69
    3.2.3 美国  69-70
    3.2.4 日本  70-72
    3.2.5 新加坡  72-73
    3.2.6 中国香港  73-74
    3.2.7 部分发展中国家  74-75
  3.3 中国新城成长历程  75-77
    3.3.1 改革开放以前的卫星城规划与建设(1949~1977年)  75-76
    3.3.2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规划与开发(1978年至今)  76-77
  3.4 国外新城成长实践总结  77-84
    3.4.1 新城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77-78
    3.4.2 新城运行机制与主要模式  78-80
    3.4.3 新城投资方式与政策保障  80-82
    3.4.4 新城开发规模与建设密度  82-83
    3.4.5 新城规划创新与土地控制  83-84
  3.5 国际经验给予中国新城成长的启示  84-86
    3.5.1 立足区域协调高度指导工作  84
    3.5.2 发挥政府新城管理的能动性  84
    3.5.3 积极导入规划创新理念  84-85
    3.5.4 重视优化新城产业结构  85
    3.5.5 合理调控新城开发规模  85-86
    3.5.6 完善新城配套政策措施  86
  3.6 本章小结  86-88
4 新城成长动力研究  88-115
  4.1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依赖  88-94
    4.1.1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色  88-91
    4.1.2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多种路径  91-92
    4.1.3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  92-93
    4.1.4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93-94
  4.2 大城市扩散式发展与城市规模  94-99
    4.2.1 城市蔓延发展下的大城市病  94-95
    4.2.2 城市规模的现实矛盾  95-98
    4.2.3 城市规模的再认识  98-99
  4.3 新城成长动力研究  99-105
    4.3.1 大城市迅猛发展奠定新城成长基础  99
    4.3.2 大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理性扩张  99-101
    4.3.3 聚集效应推动下的新城成长  101-103
    4.3.4 新城成长引发大城市规模合理变化  103-105
  4.4 杭州新城成长动力实证研究  105-113
    4.4.1 杭州城市发展定位  105
    4.4.2 杭州城市发展中遭遇的土地“瓶颈”  105-108
    4.4.3 杭州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矛盾  108-111
    4.4.4 杭州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  111-113
  4.5 本章小结  113-115
5 新城空间成长研究  115-140
  5.1 新城空间成长的现实背景  115-117
    5.1.1 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卫星城  115
    5.1.2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  115-117
  5.2 新城空间成长的经济背景  117-120
    5.2.1 聚集效应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117-118
    5.2.2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118-120
  5.3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120-123
    5.3.1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历程  120-122
    5.3.2 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模式  122-123
  5.4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  123-129
    5.4.1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机制  123-125
    5.4.2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途径  125-129
  5.5 新城空间成长研究  129-134
    5.5.1 新城空间成长的前提  129-131
    5.5.2 新城空间成长的扩展形式  131-132
    5.5.3 新城空间成长引发的大城市空间变化  132-134
  5.6 杭州新城空间成长实证研究  134-138
    5.6.1 杭州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及其优化  134-135
    5.6.2 城市边缘区新城市空间组织的出现  135-137
    5.6.3 由“建区”到“造城”的转变  137-138
  5.7 本章小结  138-140
6 新城建设发展研究  140-169
  6.1 新城功能定位  140-143
    6.1.1 “类新城”的现实功能  140-141
    6.1.2 新城建设发展的要旨:功能定位升级  141-143
    6.1.3 新城的终极功能定位:副城  143
  6.2 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143-151
    6.2.1 新城规划—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  143-145
    6.2.2 新城建设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  145-147
    6.2.3 新城建设发展的微观指导思想  147-149
    6.2.4 将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理论导入新城规划  149-151
  6.3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问题  151-155
    6.3.1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151-152
    6.3.2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非持续性表现  152-153
    6.3.3 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土地开发利用战略  153-155
  6.4 新城交通系统规划问题  155-159
    6.4.1 新城交通系统规划的战略选择  155-156
    6.4.2 正视“公交优先”战略推行难度  156-157
    6.4.3 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交通系统规划战略  157-159
  6.5 新城人居环境规划问题  159-162
    6.5.1 新城人居环境规划的准绳  159-160
    6.5.2 两种理论指导下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  160-162
  6.6 杭州新城建设发展实证研究  162-167
    6.6.1 杭州新城规划开发中凸现的问题  162-163
    6.6.2 新城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系统规划开发的整合战略  163-166
    6.6.3 “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  166-167
  6.7 本章小结  167-169
7 新城产业发展研究  169-200
  7.1 新城产业发展背景  169-175
    7.1.1 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与城市化的历史融合  169-170
    7.1.2 大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  170-171
    7.1.3 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  171-175
  7.2 新城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175-179
    7.2.1 新城所在区域城际产业同构问题  175-178
    7.2.2 主—新城产业发展之间的竞合问题  178-179
  7.3 新城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179-188
    7.3.1 区域城际产业同构背景下的新城产业发展  179-183
    7.3.2 主—新城竞合关系转型中的新城产业发展  183-188
  7.4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188-198
    7.4.1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  188-190
    7.4.2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一:制造业  190-194
    7.4.3 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二:科研文教产业  194-198
  7.5 本章小结  198-200
8 新城管理变革研究  200-230
  8.1 大城市发展的双重突破  200-203
    8.1.1 城市空间结构的突破  200
    8.1.2 城市管理体系的突破  200-203
  8.2 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后面临的新议题  203-206
    8.2.1 新城成长及其管理困惑  203
    8.2.2 新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203-205
    8.2.3 实现新城管理变革的关键之举  205-206
  8.3 新城管理模式优化问题  206-213
    8.3.1 新城现行管理模式  206-207
    8.3.2 新城现行管理模式对比  207-208
    8.3.3 西方城市管治模式  208-209
    8.3.4 西方城市管治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209-210
    8.3.5 中国新城管理模式优化  210-213
  8.4 新城管理制度创新问题  213-220
    8.4.1 新城管理之管理体制创新  213-214
    8.4.2 新城管理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  214-215
    8.4.3 新城管理之规划管理制度创新  215-218
    8.4.4 新城管理之土地利用制度创新  218-220
  8.5 新城管理政策改革问题  220-223
    8.5.1 新城土地利用政策改革  220-221
    8.5.2 新城基础设施配置政策改革  221-222
    8.5.3 新城公共财政政策改革  222-223
  8.6 杭州新城管理变革的实证研究  223-228
    8.6.1 行政区划调整—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缘起  223-225
    8.6.2 多重原因并存—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症结所在  225-226
    8.6.3 新城管理与制度创新并举—杭州新城管理变革对策所在  226-228
  8.7 本章小结  228-230
9 杭州下沙新城成长模式个案研究  230-270
  9.1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概况  230-233
    9.1.1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历程  230-231
    9.1.2 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动力  231-233
  9.2 杭州下沙新城的空间成长  233-239
    9.2.1 初期空间成长的无奈之举  233-234
    9.2.2 中期空间成长的理性暗合  234-238
    9.2.3 当期空间成长的日臻完善  238-239
  9.3 杭州下沙新城的建设发展  239-251
    9.3.1 杭州下沙新城的功能定位  239-241
    9.3.2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241-242
    9.3.3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  242-245
    9.3.4 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思路  245-251
  9.4 杭州下沙新城的产业发展  251-261
    9.4.1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概况  251-253
    9.4.2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253-257
    9.4.3 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思路  257-261
  9.5 杭州下沙新城的管理变革  261-267
    9.5.1 杭州下沙新城管理现状  261-264
    9.5.2 杭州下沙新城管理变革措施  264-267
  9.6 本章小结  267-270
10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的以城带乡效应  270-277
  10.1 以城带乡的几种实践战略  270-271
    10.1.1 小城镇战略  270
    10.1.2 “城—郊”战略  270
    10.1.3 城市群战略  270-271
  10.2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的耦合性  271-274
    10.2.1 新城成长模式是推进城市化有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271-272
    10.2.2 新城成长模式是以城带乡的极佳切入点  272
    10.2.3 新城成长模式可具化并强化以城带乡的功效  272-274
  10.3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局域性  274-276
    10.3.1 新城在以城带乡中的战略创新  274
    10.3.2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  274
    10.3.3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途径  274-275
    10.3.4 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客观限制  275-276
  10.4 本章小结  276-277
11 结语  277-284
  1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277-281
    11.1.1 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有机互动  277
    11.1.2 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带动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277
    11.1.3 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受多种机制协同作用  277-278
    11.1.4 聚集效应推动新城成长  278
    11.1.5 新城规划是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  278-279
    11.1.6 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  279
    11.1.7 理性应对新城产业发展的两大现实问题  279-280
    11.1.8 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引发新城管理变革  280
    11.1.9 由“建区”到“造城”是新城成长的有效路径  280
    11.1.10 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  280-281
  11.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81-282
    11.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281-282
    11.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82
  1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2-284
参考文献  284-29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96-298
致谢  298-299

相似论文

  1.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F301.2
  2. 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TU984.17
  3. 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F299.21
  4. 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的经济促进及其机制研究,F299.23
  5. 大城市边缘区村庄更新策略研究,TU984.114
  6. 大城市边缘区村落空间的变动与重构,C912.82
  7. 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TU984
  8. 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F299.27
  9. NC市政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F299.24
  10.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11. 公用事业特许风险防范的行政法研究,F299.24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F205;F299.2
  1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在城市供水的分析与决策,F299.24;F224
  14. 新疆兵团新型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研究,F299.27
  15. 城市公用事业进入壁垒与管制政策研究,F299.24
  16. N市地铁建设融资模式研究,F299.24
  17. 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分析与思考,F299.24
  18. 芜湖市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F299.27
  19.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F299.2
  20. 论我国公共物品民营化的法律规制,F299.24
  21. 小城镇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F29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