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其气候学特征

作 者: 牛宁
导 师: 李建平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降水分区 水汽输送特征 环流异常 海温异常
分类号: P42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引入“各向同性”(区域内各站点要素变化方向一致)这一具有物理意义的概念并运用它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为八个分区,进一步研究了各分区的降水特征、水汽输送特征、大气环流异常海温异常特征。为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提供服务。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各向同性”的概念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从南向北分为八个分区,并且提出表征各区域夏季降水的降水指数。我国东部各分区夏季雨带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向北推进,这与夏季风在东亚的推进进程比较类似。八个分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并且在7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初期都存在转折年。2.四条水汽输送通道对八个“各向同性”降水分区的夏季降水异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各分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源地并不相同;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受到各分区上空不同高度层的水汽输送的影响,影响大部分分区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集中在850hPa以上;长江中下游区、黄河区以及东北2区的上空区域水汽为辐散,其他五个分区的水汽都为辐合,并且各分区上空水汽收支年际变化特征表现各异。3.分析了八个分区分别在降水异常年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降水偏多年时,各分区上空的环流场特征如下:850hPa垂直速度场由异常加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850hPa流场上空存在一个异常气旋性环流;降水偏少年时,各分区上空的环流场特征是完全相反的。此外,随着雨带由南向北移动,850hPa垂直速度显著异常差异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及副热带西风急流轴都随之向北移动,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和副热带西风急流轴南侧的分区中。4.分析八个分区分别与前期和同期全球海温的关系。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受到不同季节内的不同区域海温的影响。前期冬季、同年春季和同期夏季西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分区夏季降水的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同期夏季西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分区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超过0.60。当前期和同期的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时,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分区附近;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南撤,长江中下游分区降水减少,雨带位于其以南地区。前期和同期西太平洋海温是通过影响夏季副热带高压来影响长江以南分区的夏季降水。5.我国长江以南秋季降水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研究表明:长江以南秋季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在降水异常偏多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北,850hPa垂直速度场上空盛行异常上升气流,850hPa流场上空存在一个气旋性异常中心,整个地区上空盛行由南向北的暖湿水汽;降水异常偏少时这几个环流场模态相反。长江以南秋季降水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和西太平洋海温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但是与南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在前期7月表现最为明显。进一步讨论表明:前期7月西太平洋海温通过影响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来影响长江以南秋季降水。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34
  1.1 选题的意义  12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回顾  12-24
    1.2.1 我国夏季降水分区研究回顾  12-13
    1.2.2 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及中国降水特征研究回顾  13-16
    1.2.3 中国各地区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研究回顾  16-24
  1.3 问题的提出  24-25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5-26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6-27
  参考文献  27-34
第二章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区域降水特征  34-52
  2.1 引言  34-35
  2.2 资料  35
  2.3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的区域划分及其各区降水变化指数的定义  35-38
    2.3.1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的区域划分  35-36
    2.3.2 区域降水变化指数  36-38
  2.4 各区域降水变化特征  38-42
    2.4.1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推进过程  38-39
    2.4.2 各地区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长期趋势及其周期性分析  39-42
  2.5 我国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各区域水汽输送关键区  42-44
    2.5.1 我国夏季整层水汽输送通量矢量  43
    2.5.2 与各分区显著相关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矢量关键区  43-44
  2.6 本章小结  44-46
  参考文献  46-52
第三章 各向同性分区的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52-80
  3.1 引言  52-53
  3.2 资料和方法  53
  3.3 夏季各向同性分区的水汽输送气候学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53-58
    3.3.1 各分区整层水汽通量矢量、整层纬向水汽、整层经向水汽特征分析  53-56
    3.3.2 各分区水汽输送垂直剖面特征分析  56-58
  3.4 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58-60
    3.4.1 各分区水汽收支多年平均对比分析  59-60
    3.4.2 各分区水汽收支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60
  3.5 本章小节  60-63
  参考文献  63-80
第四章 各向同性分区的环流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80-102
  4.1 引言  80-82
  4.2 资料  82
  4.3 八个降水分区降水极端年的850hPa垂直速度场对比分析  82-84
  4.4 八个降水分区降水异常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对比分析  84-85
  4.5 八个降水分区降水极端年的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对比分析  85-86
  4.6 八个降水分区降水异常年850hPa环流场的对比分析  86-88
  4.7 本章小结  88-90
  参考文献  90-102
第五章 各向同性分区的显著相关海区  102-132
  5.1 前言  102-103
  5.2 资料  103
  5.3 八个各向同性降水分区与全球海温场的相关分布  103-109
  5.4 八个各向同性降水分区的关键海区与降水的超前滞后的相关分析  109-112
  5.5 西太平洋海区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112-114
  5.6 本章小结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32
第六章 中国南部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环流和海温异常  132-160
  6.1 引言  132-133
  6.2 资料介绍  133
  6.3 中国南部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同期环流和海温异常  133-136
    6.3.1 中国南部秋季降水的年际变化  133
    6.3.2 大气环流异常  133-135
    6.3.3 海表温度和中国南部秋季降水的关系  135-136
  6.4 2004年中国南方秋旱个例分析  136-141
    6.4.1 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降水特征分析  136-137
    6.4.2 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期间东亚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分析  137-141
  6.5 本章小结  141-144
  参考文献  144-160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160-163
  7.1 主要结论  160-162
  7.2 讨论和展望  162-163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63-164
致谢  164

相似论文

  1. 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源季内振荡特征分析,P432
  2. 东北春夏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P731.11
  3. 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P461.2
  4.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P461
  5.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P461
  6. 夏季北极涛动(AO)、东亚夏季风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P461
  7. 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P423.3
  8. 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P732
  9. 江淮梅雨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P434
  10. 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P732.6
  11. 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P426.614
  12.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规律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P426.621
  13. 阻塞高压与实际大气自由模,P424.4
  14. 北极涛动与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系与机制及其与南方涛动关系初步研究,P461
  15. 低纬经圈环流时空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P434
  16.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北太平洋海温场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影响,P732.6
  17. 山东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P426.6
  18.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理分析,P426.6
  19.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及其与太平洋SSTA的关系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P426.616
  20. 大尺度环流的三维分解及垂直环流变化特征的研究,P434
  21. 山东省冬夏季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分析,P46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 水汽、凝结和降水 > 降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