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作 者: 盛国军
导 师: 李凤岐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环境伦理 内在价值 整体主义 可持续发展 代际伦理
分类号: X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5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境问题自工业文明以来已经逐步演化成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对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的根源分析、对策思路研究,也往往是多种视角、聚讼纷纭。有技术角度的透视,有经济学的分析,还有哲学的反思,更有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笔者以为,环境问题当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不单纯是技术或者经济问题,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大课题之下的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大系统。从环境科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某个单一学科,显然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正确结论。本文试图从环境伦理学的视角,综合以上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人、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要素融汇贯通在一起,进行哲学伦理学高度的透视和解析,开辟一条研究环境问题的新路径。第一,本文对环境伦理学特别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概括。对人类中心主义,特别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在解析动物解放论或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与其不足和缺陷,以及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借鉴意义。在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发展脉络梳理的基础上,论文还对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第二,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对传统人际伦理学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论文具体分析了传统的以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为对象的伦理学的缺陷、环境伦理缺失(虚位)的后果,以及环境伦理学对传统伦理学的突破与拓展的途径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为了挖掘环境伦理学更深层面的理论内蕴,论文又进一步探讨了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及其意义以及面临的困境,从理论层面拓宽和加强了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第三,论文重点对环境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主要从确立经济发展的环境伦理的约束机制、生产行为与环境问题、消费行为与环境伦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在深刻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之后,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环境伦理对生产(包括人口生产)和消费的内在价值和指导意义。第四,环境伦理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论文从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伦理、决策中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与法制等方面,结合现实问题详细论述了环境伦理与社会生活的这些主要相关方面的关系。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提出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伦理介入和融合的论断。第五,侧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首先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含义进行简要论述;然后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代际伦理求证过程及其难点进行分析,从解决代内伦理与代际伦理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结合对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的合理内核、理论缺陷和未来路径选择。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1 绪论  12-34
  1.1 研究背景  12-24
    1.1.1 环境和环境问题  12-13
    1.1.2 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面临的理论困境  13-17
    1.1.3 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根源  17-24
  1.2 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  24-27
    1.2.1 环境伦理和环境伦理学  24-25
    1.2.2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5-27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7
    1.3.1 研究目的  27
    1.3.2 主要内容  27
  1.4 研究意义  27-32
    1.4.1 理论意义  28
    1.4.2 实践意义  28-29
    1.4.3 环境伦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9-32
  1.5 实际应用价值  32-33
    1.5.1 在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应用  32
    1.5.2 在企业行为中的应用  32
    1.5.3 在个人行为中的应用  32-33
  1.6 基本研究方法  33-34
2 环境伦理学的现状和研究动向  34-66
  2.1 国外研究综述  34-58
    2.1.1 人类中心主义  34-39
    2.1.2 动物解放论或动物权利论  39-43
    2.1.3 生物中心论  43-48
    2.1.4 生态中心论  48-58
  2.2 国内研究综述  58-63
    2.2.1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58-59
    2.2.2 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成果概述  59-61
    2.2.3 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  61-63
  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63-66
    2.3.1 国外研究简评  63-64
    2.3.2 国内研究简评  64-66
3 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原则、规范、性质和意义  66-83
  3.1 关于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  66-67
    3.1.1 自然的价值  66
    3.1.2 自然的权利  66-67
  3.2 环境伦理学对传统伦理学的突破和拓展  67-74
    3.2.1 传统伦理学的缺陷  67-70
    3.2.2 环境伦理缺失(虚位)的实践后果  70-72
    3.2.3 突破与拓展的对策思路  72-74
  3.3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  74-77
    3.3.1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75-76
    3.3.2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道德规范  76-77
  3.4 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及其意义和困境  77-83
    3.4.1 后现代主义及其特点  77-78
    3.4.2 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及其意义  78-80
    3.4.3 环境伦理学面临的困境  80-83
4 环境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83-98
  4.1 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伦理约束  83-88
    4.1.1 对传统发展观的辩证分析  83-86
    4.1.2 确立环境伦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机制  86-88
  4.2 生产行为与环境问题  88-92
    4.2.1 从人本主义立场看企业生产中的环境伦理  88-90
    4.2.2 从自然主义立场看企业生产中的环境伦理  90-92
  4.3 消费行为与环境伦理  92-98
    4.3.1 传统发展观背景下的环境伦理消费观透视  92-93
    4.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伦理消费观的内涵  93-95
    4.3.3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环境伦理消费观的约束  95-98
5 环境伦理与社会发展关系探究  98-114
  5.1 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  98-102
    5.1.1 人口爆炸所带来的问题  98-100
    5.1.2 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  100
    5.1.3 人口生产的环境伦理意义  100-101
    5.1.4 确立与环境伦理相适应的现代生育伦理观  101-102
  5.2 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102-104
  5.3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04-105
    5.3.1 环境问题的人文视角分析  104
    5.3.2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104-105
  5.4 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伦理  105-107
    5.4.1 人类生活方式的内涵  105-106
    5.4.2 人类生活方式的伦理标准  106-107
  5.5 决策中的环境伦理  107-110
    5.5.1 决策失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07-108
    5.5.2 决策中环境伦理的缺失或错位  108-109
    5.5.3 环境伦理应当成为决策中最重要的价值基础  109-110
  5.6 环境伦理与法治  110-114
    5.6.1 环境法及其组成  110-111
    5.6.2 一般环境法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  111-112
    5.6.3 环境伦理在环境法制中的作用  112-114
6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114-137
  6.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含义  114-119
    6.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114-115
    6.1.2 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115-117
    6.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117-119
  6.2 可持续发展视阈中的代际伦理求证  119-127
    6.2.1 可持续发展视阈中代际伦理的涵义  119-120
    6.2.2 代际伦理艰难求证的“一丝曙光”  120-124
    6.2.3 从环境伦理中汲取拓展代际伦理的营养  124-126
    6.2.4 实现代内公平是解决代际公平的前提条件  126-127
  6.3 可持续发展观的合理内核、理论缺陷和未来路径选择  127-134
    6.3.1 可持续发展观的合理内核  128-129
    6.3.2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  129-132
    6.3.3 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  132-134
  6.4 确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其意义  134-137
7 总结与讨论  137-141
  7.1 图新与创新  137-139
  7.2 研究不足  139
  7.3 未来研究方向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49
后记  149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7.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2. 环境伦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B82-058
  13.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5.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6.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7.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8.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B82-058
  19. 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B82-058
  20.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21.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