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

作 者: 陈慧
导 师: 金成镐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穆克登碑 中朝界河 土门江 图们江 领土北缩
分类号: K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圣旨,第二次踏查中朝边界,查找界江鸭绿江和图们江(当时,清王朝称之为土门江,朝鲜王朝称之为豆满江)源头,并于两江分水岭上立下“西为鸭绿东为土门”的石碑为记。事毕,又委托朝鲜在图们江源的无水陆地处竖立木栅、石堆、土堆等标示物,以示图们江以北为中国界,以南为朝鲜界。此后170年间,两国对图们江界河均无异议。19世纪末,大量的朝鲜民众越境,迁入图们江北岸的中国境内垦种、定居,被称为“垦民”。1881年,清廷对延边地区开禁垦荒,翌年,朝方要求“刷还”全部垦民,清廷又给以一年的期限。1883年,朝方在无法“刷还”垦民的被动情况之下,向清廷提出穆克登碑所刻之“土门”界河非图们江、图们江非中朝界河、图们江北岸为朝鲜领土的主张,所谓中朝边界问题由此而产生。为此,两国于1885、188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勘界与谈判,最终进一步确认了图们江为中朝界河的历史事实,仅就图们江最北的两条源头——红土山水和石乙水的合流点以西之地域,以两者中之何水划界则悬而未决。1964年后,中朝边界线得以定论。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叙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归纳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开拓北方领土,在图们江中下游南岸地区设置六镇之后,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习惯上的天然分界线。清王朝全面继承了明王朝的疆域,延续了明代中期以后以今图们江中下游明确河段为界的习惯分界线,江北为中国疆域,江南为朝鲜国土。第二章:清康熙朝时,穆克登两次奉旨查边。第二次查边,定下两国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确定以小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在小白山分水岭上立下石碑,以标示两江之源。穆克登委托朝鲜在其指定的最北的图们江源头和小红丹水之间筑设标示物,但朝方施工时违背穆克登的本意,沿北去的松花江上源——黄花松沟子筑设了石堆、土堆。穆克登碑失踪前位于天池东南约八、九里处,220余年间该碑被屡次从初立位置向中国方向挪移。第三章:1883年,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图们江非中朝界河,海兰河为穆克登碑文中的界河“土门”。1885年,中朝两国进行了勘界与谈判,清方坚持“土门”即为图们江,朝方改称黄花松沟子为“土门”界河。两国对长白山中朝边界情况做了详细勘查,但界谈未取得一致结论,对“土门”为何水未达成共识。第四章:1885年界谈后,朝方自行放弃了“土门”非图们江的观点,承认中朝两国原本就以图们江为界河的事实。1887年,双方进行了第二次界谈,讨论图们江上游地段以何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之分界。清方主张以石乙水分界,朝方主张以红土山水分界,谈判始终未达成一致,最后朝方提出听由清光绪帝裁决。光绪帝命以石乙水分界,朝方仍持异议。1897年之后,朝方又重新提出“土门”非图们江,只因无法自圆其说,最终不得不放弃。结论:通过详细考证,论说本文主要观点。15世纪中叶之后,大致上以图们江为习惯边界线、长白山以南尚有中国领土;穆克登查边前,三江口以东地段以图们江主河段为界,三江口以西的图们江上游地段界限未明;1712年穆克登确定以小红丹水为界;“丁亥”界谈后光绪帝裁决以石乙水为界;1909年《间岛协约》约定仍以石乙水为界;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朝两国确定以红土山水为界,并将长白山天池一分为二。这一过程中,朝鲜领土不断向北方拓展,中国领土则一再缩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目录  9-12
绪论  12-19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3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6
  三、主要内容  16-18
  四、研究方法  18-19
第一章 15世纪中叶以来的中朝图们江边界  19-49
  第一节 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19-31
    1.1.1 明王朝在图们江流域的地方建制  19-21
    1.1.2 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南岸置六镇  21-26
    1.1.3 清王朝与朝鲜王朝仍以图们江为界河  26-31
  第二节 长白山归属于中国  31-42
    1.2.1 长白山之历史沿革  31-34
    1.2.2 图们江之历史沿革  34-35
    1.2.3 清王朝对长白山地区的管辖  35-42
  第三节 清代中朝界务中的双边越境问题  42-49
    1.3.1 朝鲜人和清人的越境情况  43-47
    1.3.2 从犯越事件考察图们江边界的确定性  47-49
第二章 穆克登查边考论  49-106
  第一节 穆克登第一次查边  49-51
  第二节 穆克登第二次查边  51-71
    2.2.1 查边前朝方的准备  51-52
    2.2.2 查边行程  52-56
    2.2.3 寻源过程  56-65
    2.2.4 于分水岭上立碑  65-69
    2.2.5 分界标示物的设立  69-71
  第三节 穆克登所查之界河"土门"即今图们江  71-79
    2.3.1 对查边前朝方所做准备的考察  72-74
    2.3.2 以图们江为界河进行的查边  74-75
    2.3.3 对许樑、朴道常擅改设标路线的考察  75-76
    2.3.4 对《辽东志》所载之"土门河"的考察  76-77
    2.3.5 对查边原则的考察  77-79
  第四节 穆克登所定之图们江正源考  79-93
    2.4.1 图们江各源头概况  79-81
    2.4.2 关于"真豆江"之争的考察  81-85
    2.4.3 "次派"源头为小红丹水  85-90
    2.4.4 "次派"为其他支流的可能性辨析  90-93
  第五节 对后世所见穆克登碑位置的考察  93-101
    2.5.1 1766年徐命膺所见情形  94
    2.5.2 1885年中朝会勘所见情形  94-95
    2.5.3 1908年刘建封所见情形  95-96
    2.5.4 1931年日本人所见情形  96-98
    2.5.5 对石碑位置变化的考察  98-101
  第六节 关于穆克登查边之评述  101-106
    2.6.1 朝方的误导及"尔国之地"辨  101-102
    2.6.2 穆克登查边的实质  102-103
    2.6.3 穆克登查边的缺憾  103-106
第三章 关于图们江边界问题的"乙酉"界谈  106-130
  第一节 朝鲜王朝对图们江界河的认同  106-108
    3.1.1 查边后的图们江边境状况  106
    3.1.2 朝鲜王朝认同以图们江为界  106-108
  第二节 图们江边界问题的提出  108-113
    3.2.1 朝鲜王朝提出穆克登碑之"土门"非图们江  108-112
    3.2.2 两国议定勘界事宜  112-113
  第三节 "乙酉"勘界与谈判  113-128
    3.3.1 勘界  113-121
    3.3.2 茂山谈判及相关交涉  121-126
    3.3.3 李重夏与两江说  126-128
  第四节 对"乙酉"界谈的评析  128-130
第四章 关于图们江边界问题的"丁亥"界谈  130-165
  第一节 "丁亥"界谈前的交涉  130-133
    4.1.1 清方主张再次勘界  130-131
    4.1.2 朝方自行放弃两江说  131-132
    4.1.3 朝方力主以红土山水划界  132-133
  第二节 "丁亥"勘界与会谈  133-142
    4.2.1 勘查前之交涉  134-139
    4.2.2 三勘红土山水  139-141
    4.2.3 会宁会谈  141-142
  第三节 从各自归报再看"丁亥"界谈  142-148
    4.3.1 清方情况  142-143
    4.3.2 朝方情况  143-147
    4.3.3 暗藏玄机的朝方咨文  147-148
  第四节 "丁亥"界谈得失考辨  148-151
  第五节 晚清图们江界务问题  151-161
    4.5.1 1888至1890年的界务交涉  151-154
    4.5.2 图们江界务纠纷再起  154-161
  第六节 图们江为中朝界河之再考  161-165
结论  165-168
主要参考文献  168-176
附图  176-179
  穆克登拓片及文式  176-177
  1885年第一次勘界地图  177-178
  1887年第二次勘界地图  178-179
  1907年吴禄贞绘制之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源图  179

相似论文

  1. 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开发推进战略研究,F127
  2. 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模式研究,F127
  3. 基于多源数据的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F301
  4. 试论延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策略,G124
  5. 图们江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6. 延边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的法律规制,D927
  7. 图们江地区城市社会网络空间结构研究,C912.81
  8. 图们江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浓度水平和分布行为,X131.2
  9. 冰相对图们江流域中多环芳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X132
  10. 海兰江——图们江流域渤海墓葬研究,K878
  11. 图们江河口湖沼沉积物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532
  12. 生物样品中烷基酚的净化技术研究及图们江水环境中烷基酚的检测,X832
  13. 图们江地区区域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F127
  14. 基于USLE的图们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S157
  15. 吉林省利用FDI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F832.6
  16. 长白山区图们江流域新生代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P317
  17. 图们江下游地区耕地土壤资源评价,S159
  18. 延边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F127
  19. 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模式研究,F127
  20. 图们江地区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