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梁启超新民思想及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作 者: 张珍
导 师: 王振国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梁启超 国民性 新民 公民教育 启示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民族思想启蒙第一人,也是我国近代坚持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振兴民族、富强国家之路的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遭受豆剖瓜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梁启超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及弊端,提出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形成了系统的新民思想。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社会和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启蒙作用。他引导人们深思中国困境,启发了一批当时中国的青年志士更重要的是他兼顾了中国民族“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历史任务,推动中国人民现代意识觉醒的同时,倡导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新民说》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以专题形式论述了国民与国家、个体与群体、私德与公德、自由与自尊、权利与义务等关系,探讨了新民的人格特性及彼此间的关系。他阐释的新民内容正是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核心。他的新民理论系统论述了一个社会中公民应该具备的国家观念、爱国热情、权利义务思想、公民道德观等素质,构建了以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公民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改革过程中道德重建的客观需要。梁启超论述的新民问题,是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关键。人是社会的主体,推动社会的发展必先提高国民素质。同理,改造社会政治必须要改造国民的思想,离开人这一社会主体来谈论社会问题,犹如舍本求末。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关键,改造社会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民众。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我们努力追求先进科学技术和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并提高公民的素质,公民教育仍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时代和思想的限制,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存有些许历史局限,但瑕不掩瑜,他提出的新民理论仍对我国现代公民教育起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7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意义  10
  1.3 研究现状  10-15
    1.3.1 海外研究现状  10-1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2-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4.1 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5
    1.4.2 文献研究法  15
    1.4.3 历史分析法  15
    1.4.4 归纳演绎法  15-16
  1.5 创新之处  16-17
    1.5.1 选题上的创新  16
    1.5.2 观点上的创新  16-17
2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产生  17-21
  2.1 新民的概念界定  17
  2.2 梁启超新民思想形成的条件  17-21
    2.2.1 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梁启超产生新民思想的现实依据  17-19
    2.2.2 日本流亡经历是梁启超形成新民思想的关键  19-20
    2.2.3 卢梭和严复的思想言论是梁启超形成新民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20-21
3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主要内容  21-40
  3.1 新民的必要性  21-24
    3.1.1 新民是强化国家权利的关键  21-23
    3.1.2 新民是繁荣民族经济的根本  23-24
  3.2 新民的目标  24-35
    3.2.1 梁启超对新民之义的阐释  24-25
    3.2.2 培育国民的国家思想  25-28
    3.2.3 培育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思想  28-29
    3.2.4 培养国民的独立自由人格  29-31
    3.2.5 树立国民的公德观  31-33
    3.2.6 培养国民的进取冒险精神  33-35
  3.3 新民的途径  35-40
    3.3.1 新道德  35-36
    3.3.2 开学校  36-37
    3.3.3 变革旧史学  37
    3.3.4 新小说  37-38
    3.3.5 办报馆  38-40
4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40-47
  4.1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40-44
    4.1.1 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塑造了新民形象  40-41
    4.1.2 提高了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唤醒了国民的科学和民主意识  41-42
    4.1.3 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42
    4.1.4 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42-43
    4.1.5 为我国近代公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3-44
  4.2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44-47
    4.2.1 片面夸大了国民品性中的缺陷  44-45
    4.2.2 片面夸大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5-47
5 梁启超新民思想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47-58
  5.1 加强公民教育,推动社会的现代化  47-49
    5.1.1 加强公民教育,促进公民的现代化  47-48
    5.1.2 加强公民教育,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思想基础  48
    5.1.3 加强公民教育,为国家融入全球化提供思想基础  48-49
  5.2 丰富公民教育内容,增强公民素质  49-54
    5.2.1 加强公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49-50
    5.2.2 加强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教育  50-51
    5.2.3 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教育  51-52
    5.2.4 加强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教育  52-53
    5.2.5 加强公民的改革创新精神教育  53-54
  5.3 拓展公民教育途径,强化公民教育效果  54-58
    5.3.1 重视传统文化,借鉴他国公民教育经验  54
    5.3.2 重视学校公民教育,开设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  54-56
    5.3.3 合理利用社会媒介,深化公民教育  56-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2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3.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4.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6.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7. 美国社区学院师生关系及其启示,G648.6
  8. 法国成人学习权利保障策略研究,G720
  9. 韩国终身教育法制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G729.1
  10. 美国老年教育发展及启示,G777
  11. 战争激流与人性之舟,I207.42
  12. 生态帝国主义初探,X2
  13. 泰国农业科技竞争力研究,F333.6
  14. 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研究,F249.2
  15.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下生产要素配置动态效率演变特征及其政策启示,F224
  16.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定价方法研究,U491
  17. 美国公民宗教及其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研究,B92
  18.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19. 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研究,K512.5
  20.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21. 老舍小说创作与北平记忆,I207.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