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研究

作 者: 李涛
导 师: 余丽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国际政治
关键词: 先秦 国家间道义 道义原则 国家利益 国际权威
分类号: D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是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和管子七位思想家的国家间道义思想是先秦儒、墨、道、法四家的国家间道义思想的精髓。七位思想家各自国家间道义思想分别具有完整而独立的内在逻辑,但它们的逻辑起点不尽相同。孔子和老子的是某种抽象的法则。所不同的是,孔子提出的是仅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礼”,而老子提出的是统辖宇宙万物运行的“道”。孟子、荀子和韩非子的是人性。但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不尽相同。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韩非子认为人性好利。墨子和管子的是利益,但墨子利益论的出发点是人的利益,主要是普通百姓的实际物质利益。管子利益论的出发点是君主利益,也就是国家利益,其核心是君主和国家的权力。七位思想家的国家间道义原则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所侧重。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先秦诸子(除韩非子之外)均认为国家间关系应该遵循以德服人、不以强凌弱以及和睦相处、不搞侵略战争两条道德原则。孔子、荀子和管子强调遵循国际诚信的原则。孔子和管子强调遵守国际规范的原则。老子强调尊重人的生命的原则。七位思想间对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孔子、孟子和韩非子认为两者是对立的。但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孔子和孟子重视国家间道义,轻视国家利益,而韩非子重视国家利益,轻视国家间道义。老子、墨子、荀子和管子则认为两者是统一的。但对两者具体的关系,他们有着不同看法。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荀子和管子既重视国家利益,又重视国家间道义,认为两者统一于国家权力,而老子和墨子则认为国家间道义和国家利益本身就是合而为一的。七位思想家对国家间道义与国际权威的关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国际权威思想是先秦诸子国家间政治思想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孔子和孟子认为,单纯靠国家间道义的力量就能够获得国际权威。老子、管子和荀子认为,国家间道义和国家实力两者都是一国获得国际权威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墨子和韩非子认为,国家间道义与国际权威的获得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先秦时期的国家间道义思想具有整体性特征。诸子各自的国家间道义思想都是中国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一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这一有机整体。先秦时期的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基点和现实支持即是人性中的道德理性。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主张将国家间道义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认为符合道义性应该成为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高追求,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利益。它有两个理论支点,一是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具有统一性;二是国家间道义有助于形成国际权威。先秦诸子普遍认为,具备坚实的道义基础是一个国家成功崛起的必备条件。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与西方主流国际道义思想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承认道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的作用,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将道义视为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后者则将道义因素虚拟化处理,即一方面承认道义的存在与意义,另一方面在国际政治的实际运作中则是以权力与利益作为国家行为的指针。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绪论  12-20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4
  2 研究现状述评  14-17
  3 研究思路  17-18
  4 先秦诸子的选择  18
  5 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18-20
1 先秦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20-46
  1.1 孔子:克己复礼为仁  20-23
    1.1.1 孔子从周  20-21
    1.1.2 孔子尚礼  21-22
    1.1.3 孔子主仁  22-23
  1.2 孟子:仁者无敌  23-27
    1.2.1 孟子的性善论  24-25
    1.2.2 孟子的仁政思想  25-26
    1.2.3 道义评判的准则  26-27
  1.3 荀子:义立而王  27-32
    1.3.1 性恶论的人性主张  27-28
    1.3.2 崇尚礼制  28-29
    1.3.3 三类国家  29-30
    1.3.4 道义的重要性  30-32
  1.4 墨子:义者,利也  32-35
    1.4.1 人世间义最贵  32-34
    1.4.2 义从天出,天意在利民  34-35
  1.5 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35-38
    1.5.1 孕育统领天地万物之"道"  36-37
    1.5.2 无为与自然:道的基本要求  37-38
  1.6 韩非子:言仁义无益于治  38-41
    1.6.1 "人性好利"说  38-39
    1.6.2 道义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39-41
  1.7 管子:兼正之国之谓王  41-46
    1.7.1 时代背景与管仲的争霸策略  42-43
    1.7.2 两条国际政治路线:称王与称霸  43-44
    1.7.3 行王道而谋霸业  44-46
2 先秦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基本原则  46-65
  2.1 孔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46-49
    2.1.1 遵守国际规范,维护国际秩序  46-47
    2.1.2 以诚信立国  47
    2.1.3 以德服人  47-48
    2.1.4 不滥用暴力  48-49
  2.2 孟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49-53
    2.2.1 重义轻利  49-50
    2.2.2 以仁德征服天下  50-51
    2.2.3 战争必须具有正义性  51-53
    2.2.4 不搞强权政治  53
  2.3 荀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53-56
    2.3.1 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53
    2.3.2 扶弱禁暴,不搞武力兼并  53-54
    2.3.3 讲求国际信用  54-55
    2.3.4 支持正义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55-56
  2.4 墨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56-58
    2.4.1 和睦相处,互利共赢  56
    2.4.2 不搞强权政治,不滥用武力  56-58
  2.5 老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58-62
    2.5.1 善生利物,尊重人的生命  58
    2.5.2 以大德而非强力赢得人心  58-59
    2.5.3 谦让守弱而不争  59-61
    2.5.4 不搞强权政治  61-62
    2.5.5 不滥用武力  62
  2.6 管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62-65
    2.6.1 遵守国际规范  62-63
    2.6.2 大国应主持公道  63-64
    2.6.3 注重战略诚信  64
    2.6.4 和睦共处,不恃强凌弱  64-65
3 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对比分析  65-89
  3.1 逻辑起点之异同  65-70
    3.1.1 法则:孔子和老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65-67
    3.1.2 人性:孟子、荀子和韩非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67-69
    3.1.3 利益:墨子和管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69-70
  3.2 国家间道义原则之异同  70-79
    3.2.1 共同原则(Ⅰ):以德服人,不搞强权政治  70-73
    3.2.2 共同原则(Ⅱ):和睦相处,不搞侵略战争  73-76
    3.2.3 个别原则(Ⅰ):讲求国际诚信  76-78
    3.2.4 个别原则(Ⅱ):遵守国际规范  78
    3.2.5 个别原则(Ⅲ):善生利物,尊重人的生命  78-79
  3.3 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79-84
    3.3.1 对立关系: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  80-82
    3.3.2 统一关系:荀子和管子的观点  82-83
    3.3.3 合而为一:老子和墨子的观点  83-84
  3.4 国家间道义与国际权威的关系  84-89
    3.4.1 道义是获得国际权威的充要条件:孟子和孔子的观点  85-86
    3.4.2 道义是获得国际权威的必要条件之一:老子、荀子和管子的观点  86-87
    3.4.3 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  87-89
4 结论与启示  89-96
  4.1 结论  89-92
    4.1.1 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的整体逻辑  89-90
    4.1.2 道义是国际关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90
    4.1.3 重视道义因素是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中国特色  90-92
  4.2 启示  92-94
    4.2.1 国家间道义能转化为国际权力  92
    4.2.2 国际权力需要道义的支撑  92-93
    4.2.3 和平发展的终极追求应是国际权威  93
    4.2.4 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具有统一性  93-94
  4.3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94
  4.4 结束语  94-96
参考文献  96-99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9-100
后记  100

相似论文

  1. 古希腊与先秦美学思想比较,B83-09
  2. 先秦时期旌表制度研究,K22
  3. 论先秦儒家之“义”的道德精神,B222
  4.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5. 先秦儒家文学传播思想研究,G206
  6.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I206.2
  7. 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B82
  8. 国家利益至上的行为选择研究,D871.2
  9.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10. 先秦时期“情理”论研究,I01
  11. 先秦秦汉族刑考论,D929
  12. 论我国民法上恶意串通之规定,D923
  13. 金大中政府的对朝鲜政策研究,D831.26
  14. 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F832.6
  15. 中国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文化的和谐思想研究,B502
  16. 唐前荀学研究,B222.6
  17. 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I207.22
  18. 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评析,D80
  19. 试论中国式“不结盟”,D820
  20.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092
  21.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价值,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