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研究

作 者: 骆华松
导 师: 杨世瑜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人地关系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丽江市
分类号: P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5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属于旅游地质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中针对的旅游地质资源,属于地质学和旅游学两门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同时论文重点研究的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中的人地关系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兼顾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因此,本论文探讨的是地质学、旅游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课题,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从旅游地质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在旅游地质学的层面上,构建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理论;将人地关系系统理论用于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深入分析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的相互耦合机制,构建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在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耦合机制下,研究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以及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上述理论研究应用于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分析,提出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对策。全文分六章,其中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人地关系系统、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为论文核心内容。在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研究中,首先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进行了界定。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由旅游地质资源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所构成。旅游地质资源内部,以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及其表现形式的地貌景观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与这一核心有直接联系密不可分的特定的水体、生物等自然要素,是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中心;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由影响旅游地质资源发展演化、开发保护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围绕旅游地质资源进行构建。其次,深入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结构。第三,总结出旅游地质资源地域结构特点(地域分异规律):在地层岩性基础上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着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的大势;内力地质作用为主影响之下,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显著;垂直结构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具有:河流—河漫滩—阶地—高山草甸—雪山、冰川的组合特征;自然人文复合旅游地质资源与人类活动分布相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区划的思路。第四,分析了旅游地质资源的功能和旅游地质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分别揭示了旅游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可能体现,反映了旅游地质资源的多重功能。阐述了旅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评价、旅游地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评价和旅游地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础上,完成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评价,作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最后,利用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对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全面把握了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地位、特征、结构和功能,并完成了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和区划。在人地关系系统的研究中,以人地关系理论演变为线索,全面评述了各种人地关系理论的思想,特别分析了这些思想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启示。在理论层面探索了人地关系的核心与实质、人地关系的物化与实证、人地关系系统构型、人地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方式、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发展特征、人地关系系统综合评价等人地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人地关系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然后,概括了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特征:受旅游业发展的带动,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总体水平仍较低;民族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品位高;高山峡谷纵列,山区、平坝、河谷并存,生物多样性突出,自然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密度较小,城镇化水平低,人口文化素质仍然不高。特别是,按照人地关系测度的理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定量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进行了类型划分,将丽江市69个乡镇划分为10个人地关系类型,并对每一个类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研究中,强调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是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是两个相互交叉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相互耦合产生的。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不是部分与整体的耦合,而是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两个系统整体的耦合。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结构是由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及其所属要素与人地关系系统及其要素相互作用中实现重构的结果。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中,人地关系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影响包括:人地关系系统对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旅游地质资源价值、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及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要素组成中的人类活动(特别是旅游活动)、人文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作用;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人地关系模式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对人地关系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和不同旅游地质资源单元的开发与保护及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而影响人地关系的。以此为框架,论文以大量的篇幅致力于解剖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揭示了这些关系的具体表现内容,从而也奠定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机制,为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进而研究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及其区划,提出了复合系统区划单位等级序列: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人地关系二级区→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空间耦合基本单元三级区。同样,应用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理论,分析了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将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划分为:三个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即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旅游地质资源区、雪山冰川盆地玉龙雪山—古城旅游地质资源区、高原湖泊山地泸沽湖—程海旅游地质资源区;四个人地关系二级区,城镇发达人地关系区、农村欠发达人地关系区、农村工业型人地关系区和农村贫困人地关系区;7个基本耦合单元三级区,盆地古城发达城镇耦合区,世界自然遗产欠发达农村耦合区,雪山冰川欠发达农村耦合区,南部湖泊山地欠发达农村耦合区,山地贫困农村耦合区,山地工业型农村耦合区,北部湖泊山地欠发达农村耦合区。实现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在空间上的耦合,并分别对七个耦合单元区的人地关系与旅游地质资源耦合关系作了具体分析。最后,选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质资源景观玉龙雪山、黎明丹霞地貌和泸沽湖,分析其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及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并通过景区中的典型乡镇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开展了实证研究。在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中,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论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人地协调共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人文与地文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第一;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发挥区域特色,整体发展的原则。明确了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协调发展途径和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的措施。本文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核心,全面构建了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旅游地质学学科的发展丰富了基础理论。以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为主线,以人地关系为背景,探讨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视角独特,也符合现实的要求。通过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之间的耦合关系与耦合机制的深入探讨,构建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并研究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创新性。对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及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弥补和完善了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与人地关系系统综合研究的空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21
第一章 绪论  21-36
  1.1 旅游地质资源人地关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5
    1.1.1 国内外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21-23
      1.1.1.1 国内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21-22
      1.1.1.2 国外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质资源研究评述  22-23
    1.1.2 国内外对人地关系的研究  23
    1.1.3 丽江市区域旅游研究综述  23-25
      1.1.3.1 滇西北及三江并流带旅游相关研究  23-24
      1.1.3.2 丽江市旅游相关研究  24-25
  1.2 实证研究区域背景  25-31
    1.2.1 丽江市历史沿革  25-27
    1.2.2 丽江市区域地理特征  27-31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31-36
    1.3.1 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  31-32
    1.3.2 研究的支撑条件  32-34
    1.3.3 研究意义  34-36
      1.3.3.1 学科前沿性  34-35
      1.3.3.2 理论和现实意义  35-36
第二章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  36-72
  2.1 基本概念  36-38
    2.1.1 旅游地质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  36-37
    2.1.2 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与旅游环境  37-38
  2.2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构建  38-40
    2.2.1 旅游地质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  38-39
    2.2.2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  39
    2.2.3 旅游地质资源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关系  39-40
    2.2.4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  40
  2.3 旅游地质资源结构论  40-45
    2.3.1 旅游地质资源类型结构  40-43
      2.3.1.1 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划分  41-42
      2.3.1.2 旅游地质资源景观系列组合  42-43
    2.3.2 旅游地质资源地域结构——地域分异规律  43-45
      2.3.2.1 旅游地质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44-45
      2.3.2.2 旅游地质资源区划  45
  2.4 旅游地质资源价值论  45-49
    2.4.1 旅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体现  45-47
      2.4.1.1 科学价值  45-46
      2.4.1.2 观赏价值  46
      2.4.1.3 生态价值  46
      2.4.1.4 经济价值  46-47
      2.4.1.5 教育价值  47
    2.4.2 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47-49
      2.4.2.1 旅游地质资源旅游价值评价  47-48
      2.4.2.2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48
      2.4.2.3 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48-49
  2.5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分析  49-72
    2.5.1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49-52
    2.5.2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形成的条件  52
    2.5.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结构  52-56
      2.5.3.1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类型结构及其分布  52-56
      2.5.3.2 丽江旅游地质资源系列组合  56
    2.5.4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特征  56-63
    2.5.5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63-69
      2.5.5.1 旅游地质资源价值评价  63-65
      2.5.5.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65-67
      2.5.5.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评价  67-69
    2.5.6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区划  69-72
第三章 人地关系系统  72-105
  3.1 人地关系  72-73
  3.2 人地关系思想  73-79
    3.2.1 人地关系理论评述与启示  73-78
    3.2.2 人地关系的核心与实质  78
    3.2.3 人地关系的物化与实证研究  78-79
  3.3 人地关系系统  79-86
    3.3.1 人地关系系统构型  79-81
    3.3.2 人地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方式  81-83
      3.3.2.1 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  81
      3.3.2.2 人地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81-83
    3.3.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发展特征  83-84
    3.3.4 人地关系系统综合评价理论  84-86
    3.3.5 人地关系系统的区域实践研究  86
  3.4 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  86-105
    3.4.1 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特征  86-89
    3.4.2 丽江市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89-92
    3.4.3 丽江市人地关系类型划分  92-105
      3.4.3.1 类型划分的原则  92-93
      3.4.3.2 类型划分方法与步骤  93-95
      3.4.3.3 丽江市类型划分结果与讨论  95-105
第四章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105-155
  4.1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105-108
    4.1.1 旅游地质资源在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地位  105
    4.1.2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105-106
    4.1.3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关系框架  106-108
  4.2 人地关系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作用  108-121
    4.2.1 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作用  108-118
      4.2.1.1 人地关系系统与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108-112
      4.2.1.2 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价值的影响  112-113
      4.2.1.3 人地关系系统与旅游地质资源开发  113-115
      4.2.1.4 人地关系系统对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作用  115-118
    4.2.2 人文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影响  118-120
      4.2.2.1 人类活动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118
      4.2.2.2 人文环境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作用  118-120
      4.2.2.3 自然环境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120
    4.2.3 人地关系模式对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的影响  120
    4.2.4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20-121
      4.2.4.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力  121
      4.2.4.2 人地关系的演变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121
  4.3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对人地关系系统的作用——旅游地质资源功能论  121-124
    4.3.1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对人地关系的作用  121-123
      4.3.1.1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经济功能  121-122
      4.3.1.2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社会功能  122
      4.3.1.3 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的环境功能  122-123
    4.3.2 旅游地质资源类型与人地关系  123-124
  4.4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  124-127
    4.4.1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  124-125
      4.4.1.1 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的基础  124
      4.4.1.2 复合系统的空间分异规律的表现  124-125
    4.4.2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区划  125-127
      4.4.2.1 复合系统区划的原则  125-127
      4.4.2.2 复合系统区划单位等级序列的构建  127
  4.5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127-144
    4.5.1 丽江市人地关系对旅游地质资源的作用  127-133
      4.5.1.1 丽江市人地关系发育水平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影响  127-128
      4.5.1.2 丽江市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作用  128-129
      4.5.1.3 丽江市人地关系要素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影响  129-133
    4.5.2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对人地关系的影响效应  133-136
      4.5.2.1 宏观效应  133-136
      4.5.2.2 旅游地的变化  136
    4.5.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区划  136-139
    4.5.4 丽江市基本耦合单元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机制  139-144
  4.6 典型旅游地质资源景区复合系统分析  144-155
    4.6.1 玉龙雪山  144-148
      4.6.1.1 玉龙雪山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144-145
      4.6.1.2 玉龙雪山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145-148
    4.6.2 黎明丹霞地貌  148-150
      4.6.2.1 黎明丹霞地貌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148
      4.6.2.2 黎明丹霞地貌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148-150
    4.6.3 沪沽湖  150-155
      4.6.3.1 沪沽湖旅游地质资源及其形成背景  150-151
      4.6.3.2 沪沽湖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  151-155
第五章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155-166
  5.1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155-157
    5.1.1 人地协调共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55
    5.1.2 人文与地文相结合  155
    5.1.3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第一  155-156
    5.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156-157
    5.1.5 注重发挥区域特色,整体发展的原则  157
  5.2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协调发展途径  157-159
    5.2.1 更新观念,将人地协调的思想贯穿到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  157-158
    5.2.2 减轻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旅游地质资源的破坏  158
    5.2.3 协调好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加强旅游地质资源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158
    5.2.4 建立地质公园,实行规范管理  158-159
  5.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  159-166
    5.3.1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159-161
    5.3.2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开发与保护  161-166
      5.3.2.1 提升旅游层次,发展特色旅游  161-162
      5.3.2.2 协调好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162
      5.3.2.3 科学核算景区景点的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同时进入景区的规模,走旅游业集约化经营之路  162-163
      5.3.2.4 打造丽江的旅游地质资源品牌,加强重点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163-164
      5.2.3.5 建立健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旅游规划管理  164
      5.2.3.6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164-166
第六章 结论  166-173
  6.1 研究结论  166-171
    6.1.1 旅游地质资源系统研究  166-167
    6.1.2 人地关系系统研究  167-168
    6.1.3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168-171
    6.1.4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171
  6.2 研究中的主要创新  171-172
  6.3 研究展望  172-173
致谢  173-175
参考文献  175-184
博士在读期间个人学术简历  184-187

相似论文

  1.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2.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3. 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状况和改进策略研究,G633.55
  4. 云南省丽江市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P612
  5. 怒江水电开发对当地人地关系的影响研究,F426.61
  6. 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F592.7
  7. 和谐社会视阈下人地关系伦理研究,B82-058
  8. 长江忠县、巫山考古遗址的古环境研究,K878
  9. 《管子》人地关系思想研究,B226.1
  10. 丽江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对策研究,G718.3
  11. 西部民族旅游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F592.7
  12. 农村土地约束下的劳动力变迁,F323.6
  13. 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基础的初步研究,F127
  14.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山地城市生长空间规划研究,TU984.113
  15. 16-18世纪海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研究,TV213.9
  16. 明清以来滇池南缘地区的乡村聚落与人地关系,K248
  17. 人类文明演进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B03
  18. 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K878
  19. 基于水源地保护的人内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X2
  20. 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K245
  21. 基于城市规划的河套灌区城市人地关系研究,TU98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