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干旱半干旱过渡带雨水集流实验与微型生态集雨模式

作 者: 李小雁
导 师: 高前兆;龚家栋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专 业: 自然地理
关键词: 雨水集流 微型生态模式 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
分类号: P33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542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干旱半干旱过渡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气候的波动性和人口压力是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干旱和半干旱区交界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最大达110-130 km。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限的降水资源是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也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开发利用的水源。雨水集流是在半干旱区开劈水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一条基本途径。本论文以干旱半干旱过渡带作为研究区,通过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1998-1999年雨水集流实验,结合面上调查,对雨水集流面的产流特征和集水效率、水质和集水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为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小流域微型生态雨水集流模式。雨水集流实验研究表明:(1)改进雨水集流的基本途径是改变表层土壤结构和植被盖度,增大土质集流区面积和采用人工处理材料的集水面。(2)集水区的核心问题是降低集水面的降水损失(截留、填洼和入渗)和提高集水效率。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土质集水面临界产流降水量的影响为2.5-3.0mm,自然黄土坡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在6-8.5 mm之间。平均状态下,塑料膜、油毡、沥青和混凝土处理的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0.1-1.5mm,它的产流过程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小。(3)集雨窖贮易受细菌感染,对灌溉用水影响不大,但需采取保护和过滤储存才能作为饮用水源(4)雨水集流补灌与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并配合覆盖蓄水保水措施,能有效地提高降雨的利用效率。基于我国半干旱区现有的经济和生态条件,自然集水面、粘土夯实集水面以及塑料集水面比较经济实用,易于推广。水泥硬化集水面造价较高,应与庭院和道路建设结合。根据半干旱区降雨集中分布的特点,建议利用简单临时性的移动塑料集水面收集雨水以供大田作物缺水期补灌。集流水的高效利用方向是将雨水集流和设施农业结合起来,并考虑采用固定集水面。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把退耕还林生念环境建设与雨水集流结合起来建立微型生态雨水集流系统,≥25°自然黄山陡坡以封育为主作为保护水源带,缓坡地以微型集雨为主退耕还林,基本农田要通过各种农业节水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并充分利用集雨水发展村庄和庭院发展经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8
第1章 引言  8-33
  1 问题的提出  8-12
  2 国内外雨水集流研究进展  12-25
  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5-31
  4 论文布局  31-33
第二章 雨水集流实验  33-81
  1 雨水集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33-37
  2 雨水集流实验  37-78
  3 小结  78-81
第三章 旱作农田集雨蓄水实验  81-116
  1 旱作农田集水蓄水的必要性  81-82
  2 旱作农田集水原理  82-84
  3 沟垄集雨效率实验研究  84-87
  4 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和补灌玉米种植试验  87-110
  5 沟垄微型集雨的合理设计及其效益分析  110-113
  6 小结  113-116
第四章 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降水变化特征与雨水集流的合理利用  116-128
  1 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降水的变化特征  116-121
  2 雨水集流的合理利用  121-126
  3 小结  126-128
第五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微型生态集雨模式探讨  128-138
  1 黄土高原基本状况  128
  2 退耕还林与雨水集流  128-131
  3 小流域微型生态集雨模式  131-137
  4 小结  137-138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38-142
  1 结论  138-141
  2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141-142
参考文献  142-153
附录  153-154
致谢  154

相似论文

  1. 黄土丘陵沟壑区雨水集流高效利用与庭院经济主导产业开发研究,S273.1
  2. 曲墙式混凝土衬砌水窖设计及力学分析,TU991.1
  3. 基于实测土壤属性数据库的石壁水库流域SWAT模型径流模拟,P334.92
  4. 湟水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水文响应研究,P334.92
  5. 流域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P334.92
  6. 嫩江流域水循环与湿地生态演变相互作用及综合调控,P334
  7.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研究,P334.92
  8. 淮河流域径流模拟试验—对陆面水文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P334.92
  9. 基于DEM的黄土区小流域产流产沙研究,P334.92
  10. 基于DEM的GIUH的应用研究,P334.92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文模拟研究,P334.92
  12. 数字流域与数字水文模型的集成研究,P334.92
  13. 基于不同DEM空间分辨率的TOPMODEL研究,P334.92
  14. 水文流域模型在水沙过程研究中的应用,P334.92
  15. 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P334.92
  16. 概念性水文模型参数等效性研究,P334.92
  17. 基于GIS的小流域产流计算方法研究,P334.92
  18. 流域水文模型参数优选及模拟结果实时校正问题的研究,P334.92
  19. 滦河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研究,P334.92
  20. 太湖西苕溪流域径流过程模拟,P334.92
  21. 河网二维水流数值模拟,P334.9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 水文实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