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温脱硫过程联合脱除痕量硒、砷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李玉忠
导 师: 徐旭常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关键词: 联合脱除 痕量元素 中温脱硫 脱硒 脱砷
分类号: X70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中温干法烟气脱硫过程联合脱除有毒痕量元素硒、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分析仪(TGA)为主要手段,对CaO吸收烟气中硒、砷的机理,脱硫产物层、SO2和CO2对CaO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反应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了中温干法烟气脱硫过程可能同时达到的脱硒脱砷效果。利用FTIR、XRD等手段对CaO吸收烟气中痕量SeO2和痕量As2O3的机理进行了研究:CaO吸收硒的产物为CaSeO3,在300700℃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在700800℃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aO吸收砷的产物为Ca3(AsO4)2,在4001000℃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实验表明脱硫产物层作为单独的因素不影响CaO吸收痕量硒、砷的能力,本文用Ca2+和O2-向外扩散的产物层传质机理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关于SO2对CaO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硫酸盐反应的动力学控制阶段,SO2的存在不影响CaO吸收痕量硒、砷的能力;在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由于产物层传质阻力和SO2竞争的共同作用,CaO吸收痕量硒的能力下降,但同情况下CaO吸收痕量砷的能力不受影响,原因可能来自CaO吸收砷的反应速率快和脱硫产物CaSO4可以吸附As2O3两方面。关于CO2对CaO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实验表明在700760℃,浓度为15%的CO2使CaO吸收痕量硒的能力降低1235%;在6001000℃,CO2不影响CaO吸收痕量砷的能力。研究发现在700℃,当有CO2共存且CaO已被覆盖上CaCO3产物层时,SO2、SeO2和As2O3都可通过将已被CaO吸收的CO2置换出来进而代替它的位置与CaO结合的途径被吸收。以实验结论和反应动力学研究为基础,基于单个空间网格建立了中温烟气脱硫过程脱硫、脱硒、脱砷的脱除效率模型。经分析预测在700800℃范围,可以利用CaO作为吸收剂,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对SO2、痕量SeO2和痕量As2O3进行联合脱除,脱硒效率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在700850℃范围可以实现高效联合脱硫、脱砷。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5
第1章 引言  15-39
  1.1 课题背景  15-21
    1.1.1 煤燃烧的污染问题  15
    1.1.2 煤中有毒痕量元素的污染问题  15-17
    1.1.3 燃煤硒污染  17-18
    1.1.4 燃煤砷污染  18-19
    1.1.5 国际上对痕量元素污染问题的态度  19
    1.1.6 课题方向及技术背景  19-21
  1.2 煤中硒、砷的赋存状态及析出、转化、排放规律  21-26
    1.2.1 硒在煤中的赋存状态  21
    1.2.2 硒在煤燃烧过程中的析出、转化、排放规律  21-23
    1.2.3 砷在煤中的赋存状态  23-24
    1.2.4 砷在煤燃烧过程中的析出、转化、排放规律  24-26
  1.3 燃煤硒、砷污染控制文献综述  26-34
    1.3.1 痕量元素的控制技术概述  26-28
    1.3.2 燃煤痕量硒元素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28-29
    1.3.3 燃煤痕量砷元素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29-32
    1.3.4 关于联合脱除问题及主量气体影响问题的研究现状  32-34
  1.4 脱硫产物层传质机理研究文献综述  34-37
  1.5 课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37-39
    1.5.1 课题思路  37-38
    1.5.2 研究内容  38-39
第2章 研究手段、实验方法及预备实验  39-54
  2.1 研究手段  39-41
  2.2 实验方法  41-44
    2.2.1 实验装置  41-43
    2.2.2 化学试剂  43-44
    2.2.3 气路控制  44
    2.2.4 样品消解  44
  2.3 预备实验  44-53
    2.3.1 SeO_2、As_2O_3升华特性的实验  45-48
    2.3.2 气体总流量的确定  48-49
    2.3.3 TGA 中气固反应特点及吸收剂样品量的确定  49-53
  2.4 本章小结  53-54
第3章 CAO 固硒、固砷的反应机理及温度的影响  54-65
  3.1 CAO 固硒反应机理及温度的影响  54-61
    3.1.1 CaO 固硒反应机理研究  54-57
    3.1.2 温度对CaO 固硒反应速率的影响  57-60
    3.1.3 与前人结论的对比分析  60-61
  3.2 CAO 固砷反应机理及温度的影响  61-64
    3.2.1 CaO 固砷反应机理研究  61-63
    3.2.2 温度对CaO 固砷反应速率的影响  63
    3.2.3 与前人结论的对比分析  63-64
  3.3 本章小结  64-65
第4章 脱硫产物层对CAO 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  65-78
  4.1 脱硫产物层对CAO 吸收痕量SEO_2 的影响  65-66
  4.2 脱硫产物层对CAO 吸收痕量AS_2O_3 的影响  66-67
  4.3 脱硫产物层对CAO 吸收不同浓度SO_2 的影响规律  67-70
  4.4 通过固硫实验证明离子扩散传质机理  70-74
  4.5 通过表面形貌观察证明离子扩散传质机理  74-75
  4.6 用活性点位概念描述气固反应过程  75-76
  4.7 脱硫产物层作为单独影响因素的讨论  76-77
  4.8 本章小结  77-78
第5章 SO_2 对CAO 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  78-95
  5.1 SO_2对CAO 吸收痕量硒的影响  78-85
    5.1.1 低浓度SO_2对CaO 吸收痕量硒的影响  78-80
    5.1.2 高浓度SO_2对CaO 吸收痕量硒的影响  80-83
    5.1.3 硫酸盐反应对CaO 吸收痕量SeO_2的影响因素分析  83
    5.1.4 与前人结论的对比分析  83-85
  5.2 SO_2对CAO 吸收痕量砷的影响  85-89
    5.2.1 实验方案及结果  85-87
    5.2.2 从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  87-88
    5.2.3 从CaSO_4对As_2O_3具有吸附作用角度分析  88-89
    5.2.4 与前人结论的对比分析  89
  5.3 从SO_2影响分析中温脱硫过程联合脱硒脱砷的可行性  89-93
    5.3.1 TGA 反应器与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区别和联系  89-90
    5.3.2 脱硫反应器内脱硫剂平均所处反应阶段的讨论  90-93
    5.3.3 中温脱硫过程联合脱硒的可行性  93
    5.3.4 中温脱硫过程联合脱砷的可行性  93
  5.4 本章小结  93-95
第6章 CO_2对CAO 吸收痕量硒、砷的影响  95-109
  6.1 CAO 吸收CO_2、SO_2、SEO_2 和As_2O_3 的反应特性  95-97
  6.2 CO_2 对CAO 吸收痕量硒、砷影响的实验研究  97-99
    6.2.1 CO_2 对CaO 吸收痕量SeO_2 的影响  97-98
    6.2.2 CO_2 对CaO 吸收痕量As_2O_3 的影响  98-99
  6.3 高浓度CO_2 共存条件下CAO 吸收硫、硒、砷的机理  99-107
    6.3.1 同时吸收过程中SO_2对CO_2 的置换作用  100-102
    6.3.2 同时吸收过程中SeO_2对CO_2 的置换作用  102-105
    6.3.3 同时吸收过程中As_2O_3对CO_2的置换作用  105-107
  6.4 两点补充  107-108
  6.5 本章小结  108-109
第7章 反应动力学研究及脱除效率分析  109-122
  7.1 反应动力学研究  109-115
    7.1.1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选用  109-111
    7.1.2 CaO 固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111-112
    7.1.3 CaO 固砷反应动力学研究  112
    7.1.4 CaO 固硒反应动力学研究  112-114
    7.1.5 CaO 固硫、固砷、固硒反应动力学数据汇总  114-115
  7.2 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效率分析  115-121
    7.2.1 理论分析的依据  115-116
    7.2.2 建立描述脱除效率的模型  116-118
    7.2.3 中温脱硫过程联合脱硒、脱砷效果的初步预测  118-121
  7.3 本章小结  121-122
第8章 结论  122-124
  8.1 研究总结  122-123
  8.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和拓展研究  123-124
参考文献  124-133
致谢  133-13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34-135

相似论文

  1. 固定床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X701.3
  2.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3. 黄磷精制脱砷废液的综合处理与制备磷酸氢二铵的研究,X703
  4. 活性炭纤维联合脱除多种污染物的试验研究,X773
  5. NH_3/HCl对燃煤烟气中NO及重金属汞影响特性的研究,X701
  6. 流动注射在线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的研究,O657.3
  7. 钢中残余元素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TG142.13
  8. 多反应控制段携带流反应器试验系统设计及优化研究,TK227.1
  9. 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炭基负载金属氧化物中温脱硫用吸附剂的研究,X701.3
  10. 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锰基中温脱硫剂的研究,X701.3
  11. 嗜中温混合菌对含砷金矿预氧化的研究,TF18
  12. 重有色金属冶炼中砷的回收与利用,TF803
  13. 高砷锑硫化铜精矿脱砷锑新工艺研究,TF81
  14. 石脑油加氢脱砷剂的研究,TE624.8
  15. 2-羟基烷基苯基硒醚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O621.3
  16. 丙烯精制过程中脱砷剂的选用及效果研究,TQ221.212
  17. 新型脱砷剂的研制及应用,TQ207
  18. 流态化脱硫反应过程的湍流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研究,X701.3
  19. 铁锰基吸附剂中温脱硫性能及气氛效应的研究,TQ546.5
  20. 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样品中痕量元素吸附性能的研究,TQ424
  21. 不同生长期人参中化学成分及农药残留的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 脱硫与固硫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