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

作 者: 郑思婧
导 师: 黄顺康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网络社会资本 网络群体性事件 舆论导向 信息传递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发展面临严峻的风险考验;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全新的信息社会,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虚拟社区为公民提供了新的公共活动场域,在重塑社会群体行为模式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不可控因素,愈演愈烈的网上群体性事件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纵观近些年来发生在网络上的众多群体性事件,既有彰显网络正向民主价值的典型案例,也不乏对现实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暴力事件。国内外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在对其概念界定、功能定位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场域,网络社会基于特殊的功能结构,也内在地包含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社会资源,即社会资本。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存在于网络社会里的社会资本进行解构与重构,最终有针对性地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系统的治理体系,以引导网民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参与的积极作用,避免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的网上网下社会。本文一共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理论界、政务界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在对当前各种相关理论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网络社会资本、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借鉴普特南的观点,将网络社会资本分为网络信任、网络权威、参与网络以及规范四种类型,并在第三部分以辩证的思维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双重属性进行归纳,主要表现为虚拟性与现实性、突发性与潜在性、个体的理性与集体的无意识、自发性与组织性、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局域性与广域性。第四部分选取“杭州胡斌飙车案”来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各种网络社会资本存量的不同状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第六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重塑信任、树立网络权威、整合网上网下参与网络以及加强规范供给的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向价值、预防恶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引导其良性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10
一、绪论  10-19
  (一) 研究背景  10
  (二) 研究综述  10-18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0-13
      (1) 关于集群行为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划分  11
      (2) 关于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11-12
      (3) 关于网络社会的研究  12-13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16
      (1)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13-14
      (2)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14-15
      (3)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划分类型  15-16
      (4) 关于网络群体事件的治理  16
    3. 有关网络群体性事件若干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  16-18
      (1) 关于网络参与的研究  16-18
      (2) 关于“人肉搜索”的研究  18
  (三) 研究意义  18-19
    1. 理论意义  18-19
    2. 实际意义  19
二、相关概念界定  19-22
  (一) 网络社会资本  19-20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  20-22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双重性  22-26
  (一) 虚拟性与现实性  22-23
  (二) 突发性与潜在性  23
  (三) 个体的理性与集体的无意识  23-24
  (四) 自发性与组织性  24-25
  (五) 平等性与不平等性  25
  (六) 局域性与广域性  25-26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  26-28
  (一) 敏感事件引发网络社区关注,完成网络议程设置  26-27
  (二) 网上热议,形成网络舆论场域  27
  (三) 舆论风暴诱发网上网下群体联动  27-28
  (四) 相关主体介入平息话题事件,并引发深层社会问题思考  28
五、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资本存量——作用分析  28-35
  (一) 网络信任的存量——作用分析  28-30
    1. 信任缺失加剧阶层对立,诱发群体冲突  29
    2. 信任累积促进群体良性互动  29
    3. 盲目信任易被滥用,致使诚信洼地频现  29-30
  (二) 权威的存量——作用分析  30-31
    1. 权威失语导致网络谣言横流,煽动网民情绪  30
    2. 意见领袖引导网民理性思考  30-31
    3. 话语权垄断加剧群体极化现象  31
  (三) 参与网络的存量——作用分析  31-33
    1. 尚未普及的参与网络积聚社会结构性压力  31-32
    2. 合理布局的参与网络加强了网络舆情互动  32
    3. 无限扩张的参与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扭曲  32-33
  (四) 规范的存量——作用分析  33-35
    1. 规范缺位造成网络无政府状态  33
    2. 适度的规范有于引导网民有序参与  33-34
    3. 过度的信息管制加剧了信息传播的“失衡”  34-35
六、协同治理恶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思考  35-55
  (一) 重塑网络信任  35-39
    1.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35-37
    2. 建立网上论坛信用认证制  37-38
    3. 稳步落实网络实名制,打造诚信互联空间  38-39
  (二) 树立网络权威  39-44
    1. 推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40-41
    2. 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  41-42
    3. 巩固主流媒体传统优势,开发网络传播新平台  42-44
  (三) 整合网上网下参与秩序,促进公民有序参与  44-45
    1. 加快信息化进程,缩小数字鸿沟  44-45
    2. 加强现有的公民制度化参与建设  45
  (四) 加强规范供给,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45-55
    1. 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参与秩序  46-48
    2. 推进网络警察制度建设,构建网络舆情预警联动机制  48-49
    3.推进网络道德建设,打造和谐网络社区  49-55
      (1)宏观层面上培育和谐的网络文化  50
      (2)中观层面上加强网络行业组织及各网站自律  50-51
      (3)微观层面上提升网民网络道德素养,培育媒介公民  51-55
七、结束语  55-56
参考文献  56-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 无意思联络网络群体性侵权研究,D913
  3. 不利公告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F832.51;F224
  4.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D631.4
  5. 城市大型活动应急交通疏散对策研究,U12
  6.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G206
  7.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型建构及案例分析,G206
  8. 平面设计中图形语言的个性化情感探析,J524
  9. 视觉简约化在网页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P393.092
  10. 网页设计中视觉传达与信息传递的统一性研究,TP393.092
  11. 我国ETF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F832.51
  12. 双重上市公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研究,F832.51
  13.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波动情况的影响,F224
  14. 编辑出版系统中的信息不对称,G230
  15. 市场间信息传递与股票市场一体化研究,F832.51
  16. 基于视觉信息传达的游戏界面设计研究,TP11
  17. 新闻话语对舆论导向研究,H052
  18.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突发机制研究,D631.4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分析,D631.4
  20.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及社会支持问题研究,G647.3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