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

作 者: 李岚
导 师: 许祖华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游记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行旅体验 文化想象 社会观念 创作主体 文体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83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题为《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游记视角》,是以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游记为材料和角度,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过程中的游记的作用,以及游记和各重要环节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考察文化中的游记、社会中的文学,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文学史的立场重新解读游记,从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入手探究游记写作的特点,从而理清游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场域内的运动轨迹,揭示行旅者身份的独特意味,探讨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游记与社会观念变革、现代文学创作主体形成、现代文体形成的关系,以期重估游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这一历史阶段的价值。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论部分有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游记视角的提出:分析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对“游”、“旅游”、“行旅”和“游记”、“旅游文学”、“游的文学”几个近似概念分别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确定“行旅”为本文的主要概念,“游记”是以散文体裁写作、描写真实行旅见闻感受的作品,并介绍了目前对晚清及以后的游记、和游记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个是视角的理论切入:重点提出“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这两个关键词,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是理解晚清至“五四”前后的游记性质、切进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游记视角的重要概念,行旅体验的现代转型伴随着中国时局的变换,传递了直接的现代性感受,关系到晚清以后游记的内容;产生于行旅时空中的、有时代意义的景观文化想象和形象文化想象,构成了游记文本的潜话语层。第一章主要根据对游记作用的社会语境和观念背景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考察现实与观念上的游记作用的时代特征,提出“晚清至‘五四’前后”这一游记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起到作用的时间范畴。在社会语境方面,分别对晚清和1912年以后两个时间段的社会时局、思想文化、旅游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特征上的论述,介绍行旅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游记的创作情况。在观念背景方面,以中国传统的地域观为基础形成的深远的乡土性和狭隘的世界观是中国传统的时空观念,从晚清开始,要通过对存在的认知和对文化的判断,在普众范围内实现现代世界观的建立,需要相当长期的传播。综合性、摄入性的古典行旅体验易于导向古典中心论的扩张,形成“天下景观”式的审美对象,排拒性、分化性的现代行旅体验导致“天下”景观被“世界”景观所代替,有利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第二章是探讨游记与社会观念变革的关系。社会观念的转变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的重要内容,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晚清以来的行旅者的意识与无意识中起着或隐或显的支配作用,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本章首先通过对游记与游记里的世界和民族的分析,揭示了晚清至1927年以前的游记中对社会观念变化的记录和表现。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立场出发,晚清域外游记通过集体行为初步构成了对西方社会的想象和对中国社会的重塑,游记里体现出中国传统认知范式的猎奇、本土文化的坚守、域外理想国的描绘、对日本经验的选择性观照等现象。在1912年以后的游记里,晚清的多重文化认证下的矛盾的文化心态逐渐淡化,行旅者开始反思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各种社会改革之路和中国文化的价值。同时,以道器价值为例,根据对晚清以来游记里的套话变化的分析,它对于社会观念和社会形态的意义,在于用形象的一种基本形态透视和反映集体想象的公共形态,预示文化进程的山雨欲来。而从晚清到1912年以后,异域形象由意识形态式向乌托邦式的转移,揭示了异域想象与“自我”真相的关系,说明游记对社会观念转变的反作用,从而论证游记作用的渠道。第三章探讨游记与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行旅中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机制源于人类共同的无意识,体现为对“惯习的改变”和“精神的转化”的追求,同时又保持了一些中国传统行旅的心态和时代印记,影响到他们在游记中所表现的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的很多作家都得益于年少时的行旅经历,而且他们会在以后的行旅中不断寻找灵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行旅中,新的体验带给了中国现代作家新的视野,开发了他们的写作潜力,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倾向,最终带来对中国现代文学面貌的改变,而游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同时,晚清到“五四”前后的行旅体验一方面影响到现代文学作者的文化身份,促进了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行旅文化群落影响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第四章是研究游记对现代文体的促成。从晚清到“五四”前后,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的转型是和游记有一定联系的。在散文方面,本文从晚清散文文体变革、晚清游记的多层语体流变、新文体的发生和游记走向、“五四”以后瞿秋白的两部游记的语体和文体、以及游记和报告文学的界限等五个方面来论述游记和现代散文的关系。游记跨体式语言的大规模发生,对现代文学的文体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从晚清域外游记开始的,以游历日记和使行日记为主的日记体形式和“政论化”散文语体是文体变化萌生的基础,而“大叙述”的言说方式、内容导向和时代特征是文体特征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在小说方面,从《老残游记》开始,有现代意义的游记体小说系统地用游记式的限制叙事和视角人物进行叙事,从而和传统游记体小说有根本区别;而游记体小说里的行旅隐喻,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在虚构性文本中的对象化,则是游记与小说结合的特殊效果和意义。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而言,从晚清到“五四”前后的游记,既有晚清以来的时代特殊性,又有自身的文体特殊性,要中肯地看待游记的功能和作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5-7
Abstract  7-12
引论  12-37
  一.游记视角的提出  12-23
    1.研究意义  12-15
    2.游记概念界定  15-18
    3.研究现状  18-23
  二.导入游记视角的关键词  23-37
    1.行旅体验的现代转型  24-27
    2.复合空间的文化想象  27-33
    3.行旅体验、文化想象与游记及中国现代文学  33-37
第一章 晚清至"五四"前后:游记作用的发生时段  37-60
  第一节 游记作用的社会语境  38-51
    一.晚清游记的时代特殊性  38-43
    二.1912年以后的游记背景  43-51
  第二节 游记作用的观念背景  51-60
    一.乡土性  52-54
    二.世界观  54-57
    三."天下"景观与"世界"景观  57-60
第二章 游记与社会观念的变革  60-86
  第一节 游记与游记里的世界和民族  61-77
    一.晚清游记里的世界文化和民族观念  62-70
    二.晚清游记里的现代社会:体验与反思  70-72
    三.1912年以后游记里的世界和民族  72-77
  第二节 游记作用的渠道  77-86
    一.套话变化的意义:从道器价值说起  77-80
    二.异域想象与"自我"真相  80-86
第三章 游记与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形成  86-107
  第一节 行旅者的精神世界与心理机制  86-93
    一.惯习的改变  87-90
    二.精神的转化  90-93
  第二节 行旅体验与现代文学作者  93-107
    一.行旅、游记与现代文学作者的成长  93-96
    二.行旅文化身份和跨文化传播  96-102
    三.行旅文化群落与现代知识分子  102-107
第四章 游记与现代文体的形成  107-141
  第一节 游记与现代散文  107-131
    一."新文体"与晚清散文文体变革  108-113
    二."大叙述"游记与多层语体流变  113-120
    三.新文体发生与游记的走向  120-126
    四.《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语体与文体  126-129
    五.游记与报告文学的界限  129-131
  第二节 游记与现代小说  131-141
    一.游记体小说:游记对叙事的影响  132-137
    二.游记体小说的行旅隐喻  137-141
结语  141-143
参考文献  143-152
  一.著作类  143-150
  二.论文类  150-152

相似论文

  1.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2. 基于脚本的中学英语叙事文体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G633.41
  3.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4. 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探究,D923.41
  5. 从功能文体学角度看旅游景点简介和导游词的差异,H315
  6. 晚明士人旅游活动研究,F592.9
  7. 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I562.073
  8. 对广泛接受的法律英语文体特点的证实和质疑,H315
  9. 象似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体效果及翻译研究,I046
  10. 两汉散文序跋研究,I207.6
  11. 明代洪武年间奏议研究,I206.2
  12. 萧纲诗歌研究,I207.22
  13. 屈宋荀辞赋文体研究,I207.22
  14.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史蒂文森作品解读,I561
  15. 华兹华斯与雪莱的两首诗歌的功能文体解析—《我独自云游》与《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I561
  16. 从《申报》看清末民初中国报纸通讯文体的发展(1896-1915),G219.29
  17. 《马可·波罗游记》与元史研究,K247
  18. 一项关于隐性文体知识的实证研究,H315
  1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英文报道的文体分析,H315
  20. 论英语新闻文体风格的传递与重建,H315
  21. 外交演讲辞英译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