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灾害救助中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作 者: 刘建义
导 师: 陈潭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机制 信息效率 激励相容 机制设计理论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分类号: D63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灾害救助历来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也始终是减灾救灾的主力和民众最可依赖的力量。社会转型期爆发的各种社会突发事件考验着我国政府的紧急应对能力,但构建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政府全能主义在社会事务复杂性、社会需求多样性、政府资源有限性面前,遭遇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滑铁卢。为此,治理的兴起,不仅为政府职能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给其行政变革架构了实践框架,以志愿服务为标志的社会力量的兴起正好弥补了政府、市场失灵过后的功能空白,5.12汶川地震抗震中,社会志愿力量的异军突起,宣告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志愿服务意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其对于强化公共事务治理、缓解公共物品困境、弥补政府市场失灵具有重要意义,而设计与改进当前我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不仅是民主的理论要求,也是灾害救助的现实需要。在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与框架下,展开对当前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应急志愿服务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石与理论构件,描述我国志愿者参与自然灾害紧急救助的活动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激励两个维度阐释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在梳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历史脉络和借鉴国外先进应急志愿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我国应急志愿服务机制设计与改进的路径选择,并展望我国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内、外部环境,机制的设计与变迁也不例外。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设计不仅仅是个人主观能动的产物,也有其自主变迁的历史印迹和社会氛围。这也就是说,对于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设计与改进将不是全部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部分设计,实现新旧事物之间的有机融合。而这种不割裂历史的研究框架也应该成为任何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8
  1.1 问题源起  8-10
  1.2 文献综述  10-15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0-13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5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5-18
    1.3.1 研究方法  15-16
    1.3.2 逻辑框架  16-18
第二章 机制设计理论与我国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18-35
  2.1 机制  18-20
  2.2 机制设计理论  20-23
  2.3 灾害救助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23-35
    2.3.1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目标指向  24-26
    2.3.2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动力剖析  26-27
    2.3.3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理论构件  27-32
    2.3.4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社会环境  32-35
第三章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机制困境分析  35-53
  3.1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历史沿革  35-41
    3.1.1 传统志愿服务时期(1978年以前)  35-36
    3.1.2 现代志愿服务时期(1978~2008年)  36-41
  3.2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机制困境:5.12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活动  41-53
    3.2.1 志愿服务的"盲人瞎马"  43-46
    3.2.2 志愿服务的"各自为政"  46-49
    3.2.3 志愿服务的非对等性  49-50
    3.2.4 志愿服务的制度"裸奔"  50-53
第四章 国际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及其启示  53-59
  4.1 美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53-55
  4.2 日本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55-57
  4.3 国际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对我国的借鉴  57-59
    4.3.1 构建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  57-58
    4.3.2 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58
    4.3.3 流畅的灾害信息沟通交流  58-59
第五章 我国灾害救助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改进  59-70
  5.1 招募机制  59-60
  5.2 筹资机制  60-61
  5.3 培训机制  61-62
  5.4 组织、引导机制  62-65
  5.5 信息沟通机制  65-67
  5.6 激励机制  67-68
  5.7 社会志愿服务环境的培育  68-70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70-72
参考文献  72-76
致谢  76-7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77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4.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5.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6.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7.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8.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9.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0.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1.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2.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3.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4.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15.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6.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7.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8.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19.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20.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21.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