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经济分析

作 者: 刘务勇
导 师: 李良栋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 政治制度需求 政治制度供给 民主政治建设 渐进政治改革
分类号: D60-0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7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积极推进政治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政治改革?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如何?这些问题虽然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索,但由于研究角度的限制,问题的探讨并不深入。本论文以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利益分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利益分析为视角,以西方公共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支持,提出了一个政治制度供给-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从经济的角度,具体说就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为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一、论文从对利益的概念、特征和结构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利益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利益是社会人的基本追求,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因素,当然也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基本动因。论文提出,利益是形成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基础,是民主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推动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因素。而政治关系的确立,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则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权威性手段。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使得社会成员的利益竞取行为有了制度规范和规则保证,可以促进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有序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着重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对政治改革发生、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个从利益视角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二、论文界定了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需求、政治制度供给、政治制度均衡等基本概念,提出了一个从政治制度需求-供给不均衡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理论框架。论文认为:社会成员在利益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对政治制度的需求,而政治制度需求是政治改革发生的必要条件。只有社会成员产生了对政治制度的需求,才会要求政治系统提供相应的政治制度安排,进行政治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趋势。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实际上对政治体系提出了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和保持政治合法性的制度要求。当然,社会成员产生的政治制度需求,只是为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政治改革的真正发生,必须有赖于切实的政治制度供给。政治改革的实际发生过程,就是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政治制度供给是以新的政治制度安排代替原来旧的政治制度安排的过程,而原来的制度安排之所以被代替,是因为其制度净收益为零或小于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了。而新的制度安排的期望净收益则大于零,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也是公共选择的过程,是对社会利益需求基础上的政治制度需求回应和满足的过程,其中政府在公共选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论文进一步提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政治制度需求与政治制度供给出现了不一致,即政治制度的非均衡状况。这种非均衡主要体现为政治制度的需求旺盛,而政治制度的供给则相对不足,是一种制度供给不足型非均衡。而且,这种非均衡不仅体现在基本政治制度上,更主要体现在具体政治制度上,其主要表现为具体政治制度供给不足。这样就可以理解我国政治变迁的方式为什么是政治改革而不是政治革命了。三、对当代中国政治改革方式的成本收益分析。论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政治改革,是一场渐进式政治变迁。是中国共产党从公共利益出发,在集体理性指导下的政治变迁,也是政府主导的政治变迁。这种变迁方式可以弥补人类政治理性和改革经验的不足,避免政治改革的巨大风险。我国的渐进式政治改革表现出强制中的诱致性变迁,双轨过渡、增量先行,从局部到整体、多项分进,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的特点。这种变迁形式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其改革的成本较小,收益较大,从经济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我国政治改革过程是通过试点试错积累经验,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先微观后宏观,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展开的过程。这种改革方式和激进式改革相比,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以较小的改革成本获得较大的社会收益,避免大的政治风险。当然,渐进式政治改革也会积累矛盾,积聚风险,这是渐进政治改革的悖论。论文在分析渐进政治改革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渐进政治改革的矛盾解决,需要在坚持渐进改革基本思路的前提下,通过加快政治改革步伐的方式加以解决。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改革的领导,加强对政治改革进程的控制,政治改革的步子迈的更大一些,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也不会破坏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我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Abstract  6-11
导论  11-25
  第一节 选题的原因、意义和价值  11-14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14-21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21-25
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的关系  25-41
  第一节 利益是社会人的一般追求  25-32
  第二节 政治是人们利益的协调器  32-41
第二章 政治制度需求与政治改革  41-71
  第一节 政治制度需求与利益需求  41-50
  第二节 政治制度需求是政治改革的必要条件  50-55
  第三节 利益结构变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在要求  55-71
第三章 政治制度供给与政治改革  71-94
  第一节 政治制度供给:政治改革的实际发生过程  71-77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是政府主导的政治变迁  77-85
  第三节 政治制度的供给:公共选择的过程  85-94
第四章 政治制度均衡与政治改革  94-122
  第一节 制度均衡的基本理论  94-101
  第二节 政治制度供给不足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  101-122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方式分析  122-145
  第一节 中国政治改革是渐进式政治变迁  122-132
  第二节 渐进政治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  132-139
  第三节 渐进政治改革的矛盾和发展前景  139-145
结束语  145-149
参考文献  149-154
后记  154-155

相似论文

  1.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D621
  2. 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621
  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研究,D621
  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视域下的公民教育,D64
  5. 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663
  6.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理论及其价值分析,A849.1
  7.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K265
  8.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231
  9.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研究,D663
  10. 中国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669.3
  11. 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621
  12. 大众传媒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研究,G206
  13.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研究,D61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621
  15. 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研究,G210
  16.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析,D60
  17. 公民政治参与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D621
  18. 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K269.5
  19. 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D652
  20.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60
  21. 邓小平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研究,D6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策、政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