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制裁体系近现代史纲

作 者: 葛磊
导 师: 陈兴良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刑法
关键词: 刑事制裁 监禁刑 保安处分 社区矫正 两极化刑事政策 规训
分类号: D92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6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在刑罚进化论的命题下,中国刑罚体系的改革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而社区矫正制度的移植被理论界与实践界寄予厚望,以望成为解决中国刑罚体系中诸多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论及刑事制裁体系的进化,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人道主义精神等社会道德观念的外化及刑罚理念发展对其的影响,鲜有人在西方诸国各个时代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对刑事制裁体系演进的本质进行研究。本文以福柯所称的“权力技术”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以系谱学的研究方法从18世纪以来各国刑事制裁体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推动这些制度演变的种种原因,以期阐明刑事制裁体系的历史演进规律与本质,并且对中国目前的刑事制裁体系的改革与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本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监禁刑为中心的刑事制裁体系取代中世纪公开酷刑的历史。从18世纪欧洲各国的刑罚改革中可以发现,监禁刑在很多地方与当时刑法家们所提出的刑罚理念并不一致,而且监禁刑的实践早于这些刑罚理论的产生。事实上,公开酷刑的隐退是因为这种公开的权力运作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引发了社会混乱,而监禁刑的产生是对社会中早已普遍存在的规训机制的一种模拟,并且符合了第一次社会分工以来社会的集体意识状态。本文的第二部分别描绘了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保安处分制度的在立法上与现实中的发展过程。大量的保安处分措施,特别是通过剥夺自由以防卫社会的保安处分措施是在监禁刑产生的年代与监禁刑相继出现的,远早于教育刑理论的提出和大规模的保安处分立法。它们在严格意义上的刑罚之外,与监禁刑一起构成了一个宏大的“监狱连续统一体”,共同发挥着对从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者到轻微的社会越轨行为者的规训机能。而保安处分立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帝国主义阶段的严重社会问题使政府需要一种比监禁刑更方便、有效地实现社会控制的刑事制裁措施。而教育刑理论的提出为保安处分名正言顺地纳入刑法规范作出了合理化的解释。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在对社区矫正及其相关概念、特征以及中国社区矫正的官方定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社区矫正与监禁刑的关系,指出它们都是一种规训的权力技术实现方式,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规训方案。接着本文论述了社区矫正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历史条件:一为规训社会的成熟,具体表现为监视社会的强化规范化裁决的普遍应用和检查制度的发展;二为社会更加趋近于“有机团结社会”,从而具备与社区矫正这种轻缓的刑事制裁措施相适应的集体意识状态。然后,本文在近现代美国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考察了各个时期社区矫正制度及其相关的缓刑、假释产生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晚近年代犯罪控制策略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两极化刑事政策下社区矫正制度在刑事政策宽松层面所发挥的刑罚机能。最后本章对社区矫正的性质进行了说明,认为在英美国家,社区矫正已经是一类新型的刑事制裁措施而非刑罚执行方法,而大陆法系国家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非剥夺自由的保安处分措施与社区矫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延续于前文的思路,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对中国的刑事制裁体系的改革与社区矫正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刑事制裁体系最大的问题不是出自刑罚体系内部,而是刑罚体系之外,还存在着处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的轻微违法行为的行政制裁体系,在罪刑均衡的原则下,轻刑不能适用于比较严重的危害行为,因而现有的刑罚方法不能发挥出两极化刑事政策宽松层面的机能,刑事制裁体系在整体上呈现出重刑化倾向严重、刑罚方法单一、适用方式机械、社会化程度低的特征。在介绍了社区矫正在中国的试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之后,本文重点探讨了社区矫正在中国的社会基础问题。最后,本文对中国刑事制裁的改革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是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基础建设;第二步是在社区矫正具备推广适用的条件之后,全面推进中国刑事制裁体系改革:取消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从诉讼程序方面缓解讼源,将针对符合犯罪构成之行为的行政制裁措施剥离出去,把社区矫正作为一类刑事制裁方法纳入刑事制裁体系之中,实现两极化刑事政策。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绪论:再论刑罚进化  9-10
第一章 监禁刑为中心的刑事制裁体系  10-23
  第一节 从身体到灵魂的技术:18 世纪末的刑罚改革  10-14
  第二节 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原因  14-23
    一、社会规训机制的模拟:无法替代的选择  14-17
    二、集体意识状态的变化  17-22
      (一) 集体意识、制裁的类型与刑罚的严厉程度  18-20
      (二) 18 世纪末的集体意识状态与监禁刑为中心的刑事制裁体系的产生  20-22
    三、小结  22-23
第二章 从监禁刑到保安处分:“监狱岛屿”的形成  23-46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概述  23-26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  23-24
    二、保安处分的刑罚目的和特征  24-26
      (一) 保安处分不具有道德报应色彩  24-25
      (二) 保安处分具有相对不确定性  25-26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历史演进  26-38
    一、保安处分立法源流的简单回顾  26-29
      (一) 近代保安处分的产生  26-27
      (二) 保安处分的无限扩张  27-28
      (三) 二战以后的保安处分  28-29
    二、从禁闭到感化:保安处分制度演进的实然情形  29-35
      (一) 禁闭与强制劳动  29-31
      (二) 疯人院与近现代保安处分  31-35
    三、“监狱连续岛屿”  35-38
  第三节 保安处分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8-45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40-41
    二、社会动荡、犯罪问题与新兴的刑事理论  41-45
  第四节 小结  45-46
第三章 犯罪控制策略的变迁:社区矫正的产生和发展  46-119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概述  46-60
    一、关于社区矫正的定义  46-52
      (一) 国外对社区矫正的定义  46-47
      (二) 中国社区矫正概念的问题  47-52
    二、社区矫正的特征  52-55
      (一) 刑事制裁性  53
      (二) 非监禁性  53
      (三) 社区参与性  53
      (四) 惩罚的缓和性  53-54
      (五) 恢复性  54-55
    三、社区矫正涉及的几个概念  55-60
      (一) 关于社区矫正中“社区”的含义  55-57
      (二) 非刑罚化、非监禁刑与行刑社会化  57-60
  第二节 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联系与区别:两种规训的意境  60-69
    一、监视的技术  61-63
    二、规范化裁决的技术  63-65
    三、检查的技术  65-69
  第三节 社区矫正产生的社会条件:规训社会的成熟与集体意识状态的转变  69-82
    一、规训社会的成熟  70-77
      (一) 监视社会的强化  71-73
      (二) 规范化裁决的普遍应用  73-75
      (三) 检查制度的发展  75-77
    二、集体意识的转变  77-82
    三、小结  82
  第四节 在历史中发掘真相:社区矫正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82-104
    一、19 世纪中晚期至20 世纪20 年代:缓刑和假释的制度化时期  83-87
      (一) 缓刑和假释由个别状态走向制度化  83-85
      (二) 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系谱性分析  85-87
    二、20 世纪30-50 年代:以国家为主导的治疗模式时期  87-90
      (一) 治疗模式盛行,社区矫正仍未浮出水面,缓刑与假释强调国家介入  87-88
      (二) 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的系谱性分析  88-90
    三、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社区矫正产生和全面发展时期  90-104
      (一) 社区矫正产生和全面发展  90-94
      (二) 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的系谱性分析  94-104
  第五节 两极化刑事政策下的社区矫正制度:犯罪控制策略的变迁  104-115
    一、犯罪控制责任的扩散与公私伙伴关系  105-108
    二、重新定义矫治  108-111
    三、监狱功能的翻转  111-112
    四、社区矫正的本质机能:新的规训和社会控制场域  112-115
  第六节 小结:社区矫正性质的考察  115-119
第四章 中国的刑事制裁体系改革  119-155
  第一节 中国刑事制裁制度现状与社区矫正的试点实践  119-134
    一、当代中国刑事制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19-125
    二、社区矫正在中国的试点  125-134
      (一) 各地区试点的基本情况  125-127
      (二) 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7-134
  第二节 中国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134-146
    一、基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论的分析及现实中的融合状态  134-138
    二、中国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138-142
    三、中国社区建设的不足与改善  142-146
  第三节 中国刑事制裁体系的改革构想  146-155
    一、继续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并逐步推广  147-151
    二、全面推动刑事制裁体系的改革  151-155
主要参考文献  155-159
后记  159-160

相似论文

  1.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D924.1
  2.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体系构建,D926.34
  3.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4. 论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与展望,D926.8
  5. 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D926.8
  6. 甘肃省D区少年司法制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D926
  7. 江西省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TP311.52
  8. 缓刑执行中的检察监督问题研究,D926.3
  9. 微观权力下的女性身体与自我认知建构,I207.42
  10. 监禁刑变更执行检察监督问题研究,D925.2
  11. 中国涉人身自由保安处分制度建构,D924
  12. 老年人犯罪宽宥化研究,D924
  13. 我国假释适用实证研究,D924.13
  14. 缓刑制度研究,D924.1
  15.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合作关系研究,D632.9
  16. 儿童的确立,I207.8
  17. 监禁刑执行监督制度研究,D926.34
  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D925.2
  19. 关于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社区矫正监管若干问题的思考,D926.8
  20. 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D926.8
  21. 社区矫正适用研究,D926.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总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