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哈特对维氏后期哲学加以取舍的批判性说明

作 者: 吴睿
导 师: 陈锐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哈特 取舍 哲学 法哲学
分类号: D90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哲学法哲学中分别产生了两个天才,那就是西方哲学中的维特根斯坦与法哲学中的哈特。有些历史事件存在着巧合,而有一些则是必然。如果我们仔细比对这两位在不同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学者的思想,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思想上的联系。只是不同的学者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见仁见智,争论不断。正是这些争论吸引着笔者选择这一题目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笔者试图理清长期以来国内学者片面援引、转引所形成的定势思维,即哈特思想的哲学根基主要是J.L.奥斯丁的语言哲学。我的观点是:在承认哈特曾受到J.L.奥斯丁、赖尔等同时期多位牛津哲学家思想的影响这一前提下,哈特更多地受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影响,更深地打上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印记,因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些典型概念和更深层次的理论都渗透到了哈特法哲学理论的核心地带。笔者试图以这些典型概念为线索,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揭示两者在理论方面的实质关系。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巨匠,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比其前期思想更富于独创性和开拓性精神,其独特的描述性哲学任务、反本质主义的哲学目标以及语法式的哲学研究方法标志着哲学发展的新动向——现代哲学日益向实践哲学方向发展。而这些特点正是被哈特吸取并融入法哲学领域的元素。哈特之所以选择维特根斯坦,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其偶然性在于时空上的二人交错;必然性在于后者提供的思想利器在当时最能应对法律实证主义面临的理论危机。从表面上看,哈特似乎只是采用了维氏后期哲学中的诸多概念,如语言游戏、开放性结构、标准米等等概念;但实际并不止如此,从更深层次上看,哈特实质性地运用了维氏后期哲学中的核心理念来解决法哲学问题,如哈特用“语言游戏”理论来解决法律的定义问题,将“开放性结构”理念用来解释法律概念在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使得法律概念既能保持独立的地位而又不失弹性,用“实践哲学”理念为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权威思想找到了坚实的根基。当然,哈特的这种吸收并非生搬硬套地照搬维氏的理论,而是批判性的吸收,他吸取了维氏后期哲学中对于自己有用的部分,而摒弃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因为维氏的理论适用的领域毕竟与哈特的不同,维氏的理论有自己的适用限度,并且,维氏理论中的某些部分对法哲学的存在地位构成了威胁和否定,这是哈特所不容许的。因此,哈特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必要的舍去。应当说,哈特运用维氏后期哲学解决法哲学问题是具有积极价值的,不仅超越性地回答了法律的概念问题,而且为法律权威寻找到了适当的位置,并且坚守住了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然而,哈特用维氏理论意图解决法哲学的问题和应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危机并非一劳永逸的,哈特遗留下的一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法哲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1
第一部分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特点  11-16
  一、独特的哲学任务——描述  11-13
  二、独特的哲学目标——对本质结构的否定  13-15
  三、独特的哲学研究方法——语法研究  15-16
第二部分 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取舍  16-48
  一、偶然,抑或必然:哈特选择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原因分析  16-23
    (一) 必然中的偶然  16-18
    (二) 偶然中的必然  18-23
  二、哈特对维氏后期哲学的汲取  23-42
    (一) 维氏的“语言游戏”理论对哈特的影响  23-33
    (二) 从“语言的开放性结构”到法律概念的开放性结构  33-35
    (三) 维特根斯坦的实践哲学理念对哈特权威理论的影响  35-42
  三、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舍去  42-48
    (一) 维特根斯坦无限语境观的舍去  43-45
    (二)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目的的舍去  45-48
第三部分 批判性说明  48-60
  一、哈特运用维氏后期哲学取得的积极效果  49-53
    (一) 对“法律是什么”问题的超越性回答  49-50
    (二) 为法律权威设置了一个中立立场  50-51
    (三) 对功利主义批判的反驳  51-52
    (四) 哈特对维氏后期哲学取舍的积极价值  52-53
  二、哈特进行取舍的不足  53-55
    (一) 语言分析的方法能否增进法理学的发展  53-54
    (二) 承认规则理论的不足  54-55
    (三) 如何在理论框架内调和反本质主义  55
  三、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在哈特法律理论中的进一步运用  55-60
    (一) 被哈特忽视的附加规则  56-57
    (二) 被哈特隐含的“训练”  57-60
结语  60-62
致谢  62-64
参考文献  64-66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4.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5.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6.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7.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8.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9.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0.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1.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2.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4.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5.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16.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17.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N02
  18.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19.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20.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21. 维特根斯坦语境论探究,B5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 世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