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公民教育

作 者: 王珊
导 师: 马亚平
学 校: 河北经贸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 公民教育 中国特色
分类号: D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艰苦探索,不断推进和逐步完善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完善中建成,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已然成风,社会主流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的局面。诚然,我国的公民教育,也因应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格局,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进行,以培养具有权利意识和义务(责任)担当,并兼具私人生活和公共参与能力与美德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扬弃封建落后思想、吸收借鉴外来先进理念、进行公民教育的要求日益强烈,因而,实现法治建设与公民教育的结合提上日程。在法律意义上,公民是国家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主体,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主力。中国的公民教育经过了长期曲折的发展,从建国前的借鉴摸索,到建国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复苏,再到200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第六部分,标题就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公民教育一词,也意味着公民教育从此被确立为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中国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更谈不上公民教育。公民是一个于近代从国外传入的概念,公民教育则是在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公民教育试图借鉴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形式,寄望通过教育造就“新民”,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夙愿。中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公民政治教育、法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等方面,其目标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公民教育提供了公平、正义的平台和法治基础,公民教育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遵纪守法的公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本文具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首先了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其次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法治建设的成就,最后探索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公民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公民教育的现状与内容,分析了我国公民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包括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等在内的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并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公民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提出了健全机构、立足学校、依托社区、利用传媒等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3
  1 选题意义  10-11
  2 研究现状  11-12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
  4 主要创新  12-13
1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13-24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3-19
    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过程  14-16
    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16-18
    1.1.3 以人为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8-19
  1.2 改革开放30年的法治进程  19-22
    1.2.1 法治的恢复与重建  20
    1.2.2 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21
    1.2.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22
  1.3 公民教育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22-24
    1.3.1 法治建设是公民教育的基础与保障  22
    1.3.2 培育法治精神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22-23
    1.3.3 加强公民教育,推进依法治国  23-24
2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的现状与内容  24-35
  2.1 中国公民教育现状  24-27
    2.1.1 中国公民教育取得的成绩  24-25
    2.1.2 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  25-27
  2.2 中国公民教育内容  27-33
    2.2.1 政治教育  28-29
    2.2.2 法治教育  29-30
    2.2.3 伦理道德教育  30-31
    2.2.4 能力素质教育  31-33
  2.3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公民教育的意义  33-35
3 坚持中国特色,发展公民教育  35-40
  3.1 健全机构,确立公民教育的组织保障  35-36
  3.2 立足学校,夯实公民教育的初始基础  36-37
  3.3 依托社区,拓宽公民教育的路径选择  37-38
  3.4 利用传媒,保障公民教育的持续效果  38-40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4
后记  44-45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45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630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920.0
  4. 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研究,F270
  5.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理性建构,D909.2
  6. 中国政府文件中国特色英语词丛研究,H313
  7.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8. 美国公民宗教及其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研究,B92
  9. 跨界、融合、创新,J616
  10.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合理性考察,D914
  1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绿色民法典,D923
  12.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D920.0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627
  14. 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61
  15.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研究,G759.2
  16. 二战以来美国公民教育演变与发展,G571.2
  17. 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B82-057
  1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I206.09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D61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D61
  21. 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